一晚上过去了,到了时间林鸿彬带着小狗出了空间,天还是阴的,知青们在郭子好的带领下晨练。林鸿彬则出去晨跑。
晨跑完回到宿舍,门口有两个知青在转悠,这是有事找他啊。
“林家胜,陈友林,你们两个进来聊。”
进了宿舍,林鸿彬问道:“你们有什么事?”
“场长,能经常煮鱼吗?”问话的是林家胜,一个黝黑的知青,这可不是在林场这短时间能搞出来的,看情况小时候没少晒。听这一口的地瓜腔,就知道是本地区平原一带的人。
“昨天煮的鱼太好吃了。”陈友林也在那帮腔。这位长的白净,斯斯文文的,林场的工作竟然没把他晒黑,跟林鸿彬有得一拼。
“你们能搞到鱼就煮!”
“就这山沟沟,连个大的水潭都没有,哪里能搞到鱼哦!”
“你也知道鱼不好搞,还想着天天吃鱼。”
林家胜突然凑了过来,小声的对林鸿彬说道;“场长,要不我们养点鱼吧!”
由于一些思想的影响,某些人天天喊着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这个做为斗争武器,搞的很多人都躲着,不去碰经济这方面的事情。
林家胜不是小组长,跟林鸿彬交流的不多,总得试探下这个新场长的屁股是坐在哪一边的。不搞副业饿不死,但被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了可能会死人。
“你会?”林鸿彬对这个可没什么顾虑,他能找很多理由来对付,而且领导也给了自决权了。
“当然会。场长,你可别小瞧我,我家可是世代养鱼的,我爸现在在水产公司养鱼,我从小就跟着他学了。”
这一身黑亮色应该是从小在鱼塘晒的。
“小伙子,有前途。你现在先观察下,要在哪里挖鱼塘,要养什么鱼,需要多少人,饲料用什么,需要场里解决什么问题,先做个预案,做好了给你们组长,让他来找我。”
“保证完成任务!”
林家胜喜笑颜开,被认可的激动和兴奋从脸上溢了出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爆表了。
林鸿彬转头看向陈友林:“友林你呢?你有啥事?”
“我没事,我是被家胜拉过来的。”
“哦!家胜会养鱼,你会什么活?”
“场长,我就会点雕刻。”这是好手艺。
“家传的?”
“也算是吧,我不喜欢,但我爸非要让我练这个。”
“我记得你是榕城人,你爸是不是在榕城雕刻厂上班?”
“场长,你怎么知道的?”
“雕刻厂有一群大师啊,有机会多学点!”
林鸿彬没有直接回答,只拍了拍陈友林的肩膀。
这都是人才啊!
工艺品一直是创汇大项目,各种雕刻品就是其中一大类。
“走,去吃早餐去!”
林鸿彬到了食堂,把昨晚写的几张菜单递给正在打饭的陈彩霞,“这是水煮鱼和酸菜鱼的完整版菜谱,还有一些泡菜,调料汁的做法,你们找机会试试!”
“好的场长。”陈彩霞接过就要往边上的柜子放,身边的祝晓燕眼疾手快,直接夺过去。
“我先看看,回头抄一份给你。”
“不行!”
祝晓燕直接开出条件:“今天我给你们洗碗。”
“成交,不许反悔!”
今天两个财务出门了,今天要发工资,他们去取钱了,回来时会搭车过来,所以也没带枪。
他这个场长没啥事了,那就去挖点冬笋吧。
现在正是挖冬笋的季节,冬笋笋质幼嫩涩中带甜,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冬笋无法破土,最后腐烂。
所以山里人在过年前都会出来挖冬笋,顺便给竹子松下土,开春后春笋的长势会更好,一般是以过年为界限的,过年后就基本不再挖笋了。
他找到祝晓燕:“晓燕,你们组今天有安排去砍竹子是不是,让他们出发前叫我一下,我去挖冬笋。”
“笋是挖的吗?不是直接把笋砍了吗?”
“你们是不是在过年后去砍竹笋了?”
“对啊,有问题吗?”
人才啊!好吧,这一个是没干过什么农活和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里知青。
“诶,以后春笋就不要去砍了。”
“啊!为什么?”
“哪里那么多为什么,照做就是了。”
这年头,肚子里都没有油水,竹笋含碳水低,纤维素又高,吃笋更容易饿了。
而且很多家具要用到竹子,林鸿彬随便就能说出一大堆:竹床、竹椅、竹凳、竹篮、竹蒸笼、竹筛子、竹晒席、竹凉席、竹扁担、竹碗、竹炊帚、竹筷、竹筒、竹筲箕、竹畚箕、竹畚斗、竹箩筐、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托盘、竹衣架等等。
家里有一大半的家居用品要用到竹子,所以村民对春笋还是很爱护的,约定俗成的在过年后不去砍春笋了。
而且春雨一落,地里、山里的各种野菜也多了,也不差春笋那一口了。
过了一会林家胜过来。
“场长,可以出发了。”
“好,马上来。”
林鸿彬拎着军用水壶就出门了。门口站着5个人,李建嫦、刘茜华、林家胜、陈友林,还有一个之前没接触过,林鸿彬回忆一下记忆中的资料,这姑娘应该叫蔡秋华,18岁,榕城来的知青。
这后勤组的知青算是都熟悉了。5个知青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装水的竹筒,林家胜、陈友林扛着锄头,三个女同志各带一把柴刀,李建嫦还多拎了个竹篮。
一群人就林鸿的手上是空着的。
“你们带路,出发吧。”
很快就到了一片竹林,看到竹林的样子,林鸿彬不禁捂住脸,暗暗叹道:还真都是人才啊。
知青们砍竹子,不挑不拣,基本一片砍过去。看来邱明林和郭子好基本没过来看过。林场里的知青基本是平原地区的人,榕城和鹭岛的也是,那里基本没有野生竹林,对竹子认识不足很正常。
“来来,都过来,我先教你们怎么看竹龄。”
几个人围了过来。
“这种带竹节白霜的竹叶翠绿欲滴、竹皮翠绿,竹身无光泽是当年的新生竹,随着竹龄越大,竹节竹叶竹皮颜色越变越深,越变越黄。
这种翠绿的新竹正常时候就不要砍了,除非有特殊用途的。要砍就砍那种颜色深的,开始发黄的竹子,还有不要像原来那样,把一片的竹子全砍了,要挑着、有间隔的砍。各位明白了没?”
“明白!”
“现在我教你们怎么找冬笋。”
“第一个看地形,向阳的山坡,光照充足,冬笋生长的概率较大。背向阳光,阴凉潮湿的山坡则不太可能生长冬笋。”
“第二个观察竹叶和竹子,竹叶的颜色暗青,竹子颜色相对较深,这样的竹子下面更可能有冬笋。同时,竹叶茂密的地方有冬笋的概率也比较高。”
“第三个观察地面特征:地面有凸起或裂缝的地方,下面可能有冬笋。”
“挖要怎么挖呢?有凸起的直接在凸起两边开始挖,没有凸起的就观察竹鞭,顺着竹鞭的方向往下挖。”
自从弄了两窝竹鼠,林鸿彬快成挖冬笋的专家了,找了一棵竹叶颜色暗青,竹叶茂密的竹子,怕马失前蹄,就用手握住,试着感应竹子,顺着竹根一米多的地方就有两颗冬笋。
用外挂作弊呗,这准确率百分百啊。
林鸿彬一边作弊,一边总结规律,一边教学,很快就挖了一篮子,让李建嫦先提回去,
“建嫦,回去后洗去泥土,全部连壳一起放锅里炖煮两小时,笋才不会涩!对了,跟你们组长说不用煮我的午饭,我去找找看有什么猎物。去吧!”
“好的,场长再见!”多礼貌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