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塞拉菲娜蹲下身,纤细的手指熟练地掐下一种叶片肥厚、边缘呈锯齿状的绿色植物:“这个是海甜菜,烫一下或者清炒都不错。”
她又指着一丛开着细小白花的植物:“它的根茎富含淀粉,可以烤着吃,类似小土豆。”
接着,她又在礁石旁发现了一些肥嫩的海藻:“这个洗干净可以煮汤,很鲜。”
她动作麻利,眼神精准,仿佛这片土地是她家的后花园。
詹姆斯、西里斯和莱姆斯只能跟在她身后,负责把她指认出来的“野菜”收集起来,像个好奇的学生。
“娜娜,你怎么懂这么多?”詹姆斯一边笨拙地学着塞拉菲娜的样子采摘,一边忍不住问,眼睛里满是崇拜。
“书上看的。”塞拉菲娜含糊地回答。
很快,他们就收获了一小篮各式各样的野菜和海藻。
回到沙滩,傀儡们已经架起了烧烤架,升起了篝火,甚至摆好了桌椅餐具,桌面上还放着几条他们上午捕捞的、已经处理好的新鲜海鱼。
塞拉菲娜指挥着傀儡将部分野菜清炒,部分和海鱼一起煮了一锅奶白色的、香气扑鼻的鱼汤,还有一部分和捣碎的根茎混合,煎成了香喷喷的蔬菜饼。
烤架上,肥美的海鱼被烤得滋滋作响,表皮金黄焦脆。
夜幕彻底降临,繁星满天,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
篝火噼啪作响,温暖而明亮。
四人围坐在桌旁,面前是丰盛的、充满野趣的晚餐。
烤鱼的焦香、鱼汤的鲜美、清炒野菜的清新气息混合在一起,勾人食欲。
“哇!这比霍格沃茨的晚宴还有意思!”詹姆斯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烤鱼,烫得直吹气,却满脸幸福。
西里斯优雅地品尝着鱼汤,赞叹道:“不得不说,塞拉菲娜,你总能带来惊喜。这汤太棒了。”
连莱姆斯都微笑着说:“自己动手收获的食物,感觉格外美味。这些野菜的味道很特别。”
大家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奇遇,那些可爱的小鹿蝶生物、神奇的月光材料、震撼的沉船宝藏。
篝火映照在四个年轻的脸庞上,温暖而明亮。
虽然身份背景各异,但在此刻,在这片无人的海岛上,他们只是共享着冒险与收获喜悦的伙伴。
晚餐后,詹姆斯试图凑到塞拉菲娜身边看星星,被西里斯以“讨论明天钓鱼技巧”为名笑嘻嘻地拉开。
莱姆斯帮着傀儡收拾餐具,看着打闹的两人和安静望海的塞拉菲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浩瀚的星空下,篝火旁,少年们的笑声随着海风飘远。
这是一次完美的探险,充满了奇遇、财富,以及悄然滋长的、更为珍贵的情谊。
十二天的海上航行宛如一场持续的美梦。
凭借着塞拉菲娜那艘魔法与符咒加持的游轮,他们探索了数个风情各异的海岛,潜入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与沉船遗迹,甚至在塞拉菲娜神识的引导下,远远避开了几场海上风暴,整个过程顺畅得不可思议。
当遥远的海平面上终于浮现出陆地的轮廓,并且越来越清晰,展现出与英伦截然不同的城市天际线时,甲板上的三个少年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叹。
“那就是上海?”莱姆斯扶了扶眼镜,努力远眺。
高耸的东方明珠塔尚未屹立,但外滩那些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群依然勾勒出独特的轮廓,黄浦江上船只往来,一派繁忙景象,只是色调似乎更为灰暗朴素。
“看起来……和伦敦完全不一样。”西里斯评论道,碧蓝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环境的好奇。
詹姆斯则更关心实际问题:“娜娜,我们就这样靠岸吗?麻瓜的港口……会不会有问题?”
他虽然对麻瓜世界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巫师需要隐藏身份,而如此庞大先进的游轮突然出现,显然太过惹眼。
“当然不是。”塞拉菲娜摇摇头,她早已计划好一切。
她指挥傀儡船长将游轮驶向一个偏僻无人的江岸区域,周围是废弃的码头和芦苇荡。
在靠近岸边时,她再次动用本源珠的力量,将这艘巨大的游轮悄然收起,仿佛它从未出现过。
四人则乘着小艇,悄然登岸。
“现在,”塞拉菲娜从她那个神奇的空间袋里取出了四个深蓝色封皮、看起来非常正式的证件,封面上印着中英文的字样 “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mittee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这是我们在这里的身份。”
她将证件分发给三人。
詹姆斯好奇地翻开,里面是他的照片英文名以及这个委员会成员的身份信息,还盖着一些看起来非常官方的印章,包括中国方面的入境许可签章。
“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莱姆斯念出这个名字,他对此略有耳闻,“这是一个美国左翼学术组织,确实在努力促进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天哪,塞拉菲娜,你是怎么弄到这些的?而且还是真实可查的?”
塞拉菲娜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洛夫古德家族虽然中立,但毕竟是古老的纯血统家族,在英国经营多年,总有一些……人脉和渠道。与麻瓜上流社会,甚至某些官方机构,也保持着联系。”
西里斯吹了声口哨,翻看着制作精良的证件:“酷!这么说,我们现在是来自英国的‘进步学者’,专门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他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觉得这伪装有趣极了。
“准确地说,”塞拉菲娜补充道,“我们是委员会下属文化交流项目的成员,主要是进行一些非政治性的民俗、历史和社会考察。记住这个身份,少说话,多观察。这里的……氛围比较特殊。”
她提醒大家注意周围。
虽然他们所处的地方相对偏僻,但仍能感受到一种与英国截然不同的社会气息。
人们的衣着色调沉闷朴素,以蓝、灰、绿为主,建筑上刷着巨大的标语口号,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热烈的革命气息。
这是1972年的中国,正处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距离改革开放还有五年多。
四个穿着明显西式、气质非凡的少年突然出现在这里,本就显眼。
幸好塞拉菲娜准备充分,证件齐全,才没有立刻引来麻烦。
“我们先去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塞拉菲娜说,她似乎早已查好了路线,“涉外宾馆。然后,再慢慢探索。”
她领着三人,走向一个看起来像是公交车站的地方。
詹姆斯、西里斯和莱姆斯紧跟在她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