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了两派的人:那些信得过麦家的,早在几天前就跟着动了手,此刻地里的麦子已收得七七八八,只剩下零星的麦茬;
而那些不信的,或是抱着侥幸心理的,则站在自家田埂上,抱着胳膊看热闹,看着忙碌的村民,嘴角撇着,眼里满是嗤笑,仿佛在看一群傻子。
尤其钱婆子,看到过的不如自己家的人家还会讽刺两句:“本来日子过的就不怎么样,现在还傻了吧唧的听人蛊惑,怪不得,以前能过的狗都不如。”语气里满是不屑。
有些人看着钱婆子那得意的样子,唾一口,开始呛声,上手撕吧打架。
有的则是拿钱婆子的的冷嘲热讽当空气。
刚到村口,麦阿福就按捺不住性子,挣脱云芽的手,像只脱缰的小野马,朝着村里的老房子跑去,嘴里喊着:“我先回家看看!我先回家看看!”
好几天没回村,他对村里的一切都透着亲切,土坡、老树、村口的磨盘,都是他撒欢的好去处。
徐盈娘笑着摇摇头:“这孩子,一回来就野了。” 她转头对吴妈说:“吴妈,你先去老房子那边,把屋里屋外打扫打扫,烧点热水,我们先去地里干活。”
“哎,娘子放心!”吴妈应着,拎着自己的小包袱,跟着麦阿福往老房子走去。
麦大江则带着云芽、徐盈娘和赵铁柱,径直往自家的麦田走去。
刚到地头,麦大江就拿起镰刀,割了一捆麦子,还不忘叮嘱云芽和赵铁柱:“割的时候要低些,别浪费麦穗,捆的时候要扎紧,不然运的时候容易散。”
赵铁柱接过镰刀,手腕一扬,锋利的刀刃便齐刷刷地割倒一片麦子,动作干脆利落,看得麦大江连连点头,是个干活伶俐的,看的出以前确实干过,娘子和芽儿的眼光没错,没挑错人。
云芽和徐盈娘也不含糊,两人各拿一把小镰刀,弯腰割麦,动作虽不如麦大江和赵铁柱快,却也有条不紊。金黄的麦穗被一把把割下,捆成小捆,码在田埂边,很快就堆起了一小堆。
麦阿福在老房子里转了一圈,见吴妈忙着打扫,便又跑回地里,和以往每年那样,捡起掉落的麦穗,放进随身的小竹篮里。
阳光洒在他红扑扑的小脸上,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毫不在意,反而越捡越起劲,嘴里还念叨着:“不能浪费,不能浪费!”
临近中午,日头渐渐毒了起来。云芽看了看天色,对徐盈娘说:“娘,我带阿福和吴妈先回家做饭,做好了给你们送来。”
徐盈娘点头应下,她和麦大江、赵铁柱则继续在地里忙活。
云芽领着麦阿福回到老房子,吴妈已经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丝灰尘都没有院子里的杂草也除了,正坐在灶台边烧热水。
“吴妈,麻烦你洗点米,煮点粥,再炒两个青菜,蒸几个饼子头就行。”
云芽说着,从地窖里带出米粮和腌菜。
麦阿福自告奋勇:“姐姐,我来烧火!我会烧火!”
他去柴房搬之前剩下的柴禾,然后又搬出了个小板凳坐在灶台前,拿起柴火往灶膛里填,火苗“噼啪”作响,映得他脸上通红。
不多时,饭菜就做好了。云芽、吴妈和麦阿福拎着装满饭菜的篮子,往地里走去。
田埂上,不时有回家路过的村民,看到麦家地里多了个陌生的郎君,都好奇地停下脚步,问麦大江:“大江,这是啥人啊?咋来帮你家收麦?”
麦大江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答道:“这是城里请来的帮工,叫赵铁柱,手脚麻利得很。”
村民们“哦”了一声,眼神里满是羡慕,麦家如今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就两垧地的收麦都请得起帮工了,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
赵铁柱听到主家和村民的说话声音,心里没有丝毫不自在,更没觉得丢了尊严。他本是卖身的,签了卖身契就比普通的良民身份低,但是到了麦家之后,他仍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长工,丝毫没有卖身后的额屈辱感。
今天主家还村里主动掩饰自己是个奴仆的事实,没让他抬不起头。
他此时反而干得更起劲了,镰刀挥得更快,捆麦的动作也更麻利了。
中午的饭,一家人坐在田埂边的大树下吃。粗瓷碗里的粥清润可口,炒青菜带着烟火气,馒头松软香甜。
吴妈、云芽和阿福都是吃完来的,等麦大江夫妻和赵铁柱吃饭时候,云芽继续挥动镰刀,接手收麦子,
三人吃完,吴妈便收拾碗筷,自己回老房子洗碗。
麦阿福依旧在地里捡麦穗,小篮子很快就满了。
接下来的两天半,麦家一行人早出晚归,铆足了劲抢收。
麦大江和赵铁柱负责割麦、捆麦,徐盈娘和云芽负责把麦捆搬到驴车上,拉回院子里晾晒;麦阿福则负责捡麦穗、给大家送水,偶尔也学着捆几小捆麦子,做得有模有样。
赵铁柱果然是一把好手,不仅力气大,还肯下苦功,每天都是第一个下地,最后一个收工,从不抱怨。麦大江看在眼里,心里越发满意,暗自觉得这孩子买得值。
到了第三天下午,麦家两亩地的冬小麦已经开始在晾晒了。
金黄的麦捆在老院子里堆成了小山,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徐盈娘看着这满院的麦子,脸上笑开了花:“今年的收成不错,多亏了芽儿提醒得早,也多亏了铁柱帮忙。”
云芽看天气预报,笑着点头:“接下来就是晒麦了,得趁着这几天晴天,把麦子晒干,然后脱粒,装袋存起来。”
麦阿福也凑过来,拍着小胸脯说:“我还能帮忙翻麦子!”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晚风送来阵阵凉意,看着满院的麦捆,想着即将入仓的粮食,心里都透着踏实。
吴妈端来凉茶,大家喝着水,聊着天,田垄间的疲惫被这满满的收获感冲淡。
赵铁柱捧着粗瓷碗,看着眼前和睦的一家人,心里也暖暖的,这日子,安稳踏实,没有后娘的算计与爹的偏听偏信,真的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就在这赵铁柱局的充满希望的晚上,边塞的军营里却并不安稳。
只听到寂静的夜里一声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