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里空无一人,只有空调运作的微弱嗡鸣。
关子元一行人算是来得早的。
前方的舞台十分宽敞,配着一块巨大的显示屏,透着一种严肃的专业感。
下方的座椅是标准的会场款式,柔软的深色布料,看着坐久了也不会太累。
四人选了靠前的位置挨着坐下。
尚清华从他那个略显破旧的背包里掏出两沓厚厚的文件,分别递给关子元和旁边的刘懿曦。
“二位同学,抓紧时间熟悉一下这个,是我们的项目申请书。”
关子元接过文件,入手沉甸甸的。
他注意到申请书的标题是醒目的红色字体。
他听苏悦提起过,这种红头文件通常意味着高度涉密。
怪不得尚老师没有提前通过网络发给他们,非要等到这最后一刻才“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封面,一页一页,认真地阅读起来。
旁边的张昭朝瞥了他一眼,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这小子,看得也太快了吧?
这哪是在阅读,简直像是在翻书。
这份申请书是他陪着尚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就算是他自己重温,也绝达不到这个速度。
果然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心浮气躁。
张昭朝心里摇了摇头,有些失望。
另一侧的刘懿曦则安静得多,她依旧抱着那只名为“球球二十一号”的小熊。
只有那缓慢而规律的翻页声,证明她确实在阅读,而非单纯地发呆。
她那双过分大的瞳孔依然没有焦点,仿佛文字是直接印入了她的脑海。
“师兄,这个技术细节……是不是有点问题?”关子元的声音忽然响起,打破了沉默。
张昭朝凑过去:“哪个细节?”
他心里估摸着,八成是这小子没看懂,所以才来质疑。
关子元谨慎地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旁人,才压低声音,指着文件上的一处,和张昭朝低声讨论起来。
张昭朝脸上的表情,从最初带着点“好为人师”的得意,逐渐变得冷静,最后化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小子……说的他妈的好像是对的!
他写这一段的时候,确实偷了懒,直接从自己之前发表的一篇顶刊论文里把技术细节搬了过来。
但在当前这个项目的具体应用场景下,有一些约束条件的确应该做出调整和修改。
他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关子元。
“师弟,你……之前参与过多少项目了?”
“没正式参与过……”
“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张昭朝的声音带着一丝破防。
“呃……我本科的导师,带我仔细研读过几个本子……”
说到这里,他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和感激。
是苏悦,她写的每一个本子,都会带着他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耐心讲解其中的逻辑、难点和精妙之处。
生活中,她是体贴的恋人。
在学术上,她更是一位毫无保留的引路人。
她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真想她啊……
一旁的张昭朝没有注意到关子元脸上那一闪而过的甜蜜与思念,他的内心已经被“后浪拍前浪”的震撼感填满。
这小子才本科毕业啊!
不仅阅读项目书的速度和理解力惊人,还能立刻发现他这个博士师兄笔下的疏漏?
这到底是什么怪物般的学习能力和洞察力?
他立刻拍了拍旁边还在专注看文件的尚清华,脸上堆起带着点心虚的笑容:
“老板……?”
尚清华眉头一皱。
这小子平时没大没小都叫“华哥”,一旦规规矩矩喊“老板”或者“老师”,准没好事。
“你又给我捅什么篓子了?”
“那个……我好像犯了点小失误……”张昭朝嘿嘿一笑,凑过去压低声音,叽里咕噜地快速解释了一遍。
尚清华听着,点了点头,随即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说你多少次了,张昭朝,做事要认真!科研是能这么马虎的吗?态度是关键!”
“是是是,老师批评得对!”张昭朝一点不怵,依旧嬉皮笑脸,“我这就改,马上重新打印一份!”
等张昭朝拿着修改好的文件飞奔回来时,会场里已经陆陆续续进来了不少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尚清华立刻站起身,脸上挂起热情洋溢的笑容,迎了上去。
无论对方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讲师,他都一一握手、寒暄、交换联系方式。
态度不卑不亢,却又透着真诚的亲近感。
关子元在一旁看着,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虽然上去社交的不是他,但社恐的本能已经让他对这种密集的人际交往场合产生了生理性的不适和畏惧。
“咋了师弟?”张昭朝敏锐地发现了关子元的异常。
“没……就是觉得,尚老师挺有亲和力。”关子元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你是不是觉得,做学术就该纯粹靠实力,这些社交应酬没什么意义,甚至有点……俗?”张昭朝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
关子元点了点头。
他正是因为认为科研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和兴趣探索,无需过多无用的社交和人情世故,才对这条路如此向往。
“我当年啊,也是这么想的。”张昭朝叹了口气,“小师弟,或许你的科研实力很强,但你还不太懂‘做学术’这三个字在现实里的全部含义。”
“什么意思?”
“学术圈,‘social’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张昭朝给了关子元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很多时候,人脉和关系,可能比单纯的硬实力更重要。”
看着关子元越皱越紧的眉头,张昭朝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个圈子,没你想象的那么一尘不染。为了生存下去,有些技能我们也不得不会。比如……”
他想了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针对会议椅附带桌板严重平面基准偏移现象,提出一种非对称性柔性衬垫校正技术,引入一种低成本、可再生的纤维素复合材料,对支撑点进行厘米级的精度补偿’……师弟,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关子元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不太懂材料学……”
“哈哈哈,你错了,很简单,你肯定懂!”
张昭朝笑着,从会议椅旁边的扶手槽里抽出那块小小的折叠桌板,然后把手机放在上面。
由于桌板本身有些倾斜,手机立刻向下滑去。
“喏,这就叫‘平面基准偏移’。”
接着,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叠成细长的条状,塞到了桌板翘起的一角下面,桌板瞬间平稳了。
“看,这就是我说的‘低成本、可再生的纤维素复合材料’。”
关子元看着这通“神操作”,表情一阵扭曲,无言以对。
张昭朝笑了笑:“看到了吧?这就是‘学术表达’和‘实际问题’的区别。很多时候,你需要学会包装自己、展示自己,否则,再有实力也可能干不过那些善于包装和运作的人。”
说完这些,他忽然收敛了笑容,变得格外认真:
“但是,师弟,我能跟你保证一点,咱们尚老师组里的人,或许不得不懂这些‘规则’,但骨子里都是洁身自好的。在真正的科研实力上,我们绝对是顶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子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像他父亲关键那样纯粹靠歪门邪道、毫无底线的“黑”,是他所不齿的。
但幻想一个完全不需要人际交往、纯粹靠实力说话的“白”,在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里又似乎难以存活。
或许,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努力保持本心,同时学会灵活应对的“五彩斑斓的灰”,才是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
“诶?曦曦呢?”
张昭朝忽然意识到,刘懿曦已经好久没发出声音了。
两人同时转头看向旁边的座位。
只见刘懿曦不知何时已经抱着她的小熊,脑袋一点一点地,进入了梦乡。
晶莹的口水从她嘴角滑落,正滴在摊开放在腿上的项目申请书上,濡湿了一小片纸张。
关子元、张昭朝:“……”
“曦曦!别睡了!快醒醒!”张昭朝哭笑不得,轻轻推了推她。
刘懿曦艰难地抬起眼皮,睡眼惺忪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含糊地嘟囔:
“早安……睡睡……”
“……我看‘睡睡’这个外号,以后还是留给你自己用吧!”张昭朝无奈扶额。
——
在主持人的安排下,答辩很快开始。
第一组答辩人走上了讲台。
通常是主讲老师负责陈述,旁边跟着的两三名学生则在提问环节负责补充技术细节。
“一般来说,这种大项目的具体工作很多都是学生在推进,”张昭朝坐在关子元和刘懿曦中间,低声充当解说,“所以有时候学生反而比老师更了解某些技术节点。”
刘懿曦闻言,瞪大了她那双空洞的眼睛:
“曦曦害怕……”
“别怕别怕,”张昭朝连忙安抚,“这次答辩主要是我负责给尚老师做补充。尚老师带你们来,主要是让你们见识一下场面,学习学习,不需要你们开口说话。”
刘懿曦这才松了口气,重新抱紧了怀里的小熊。
“那个胖评委,好像特别严格。”
关子元注意到前排一个体型富态的中年评委,几乎对每一组都在犀利提问,各种挑刺。
“猪王啊,你不认识?”张昭朝有些意外。
关子元摇摇头。
张昭朝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介绍:
“他叫朱旺,我们都私下叫他‘猪王’,算是咱们尚老师的对头之一。听说啊,在咱们组发展起来之前,他没少给尚老师下绊子使坏。”
“坏人。”刘懿曦言简意赅地吐槽。
“对,就是坏人!”张昭朝表示赞同,“一会上台,我估计咱们得在他手下脱层皮。”
“走了,几位,马上到我们了。”尚清华站起身,重新背起他那破旧的背包,“子元,懿曦,放松点,就当是学习。”
关子元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杂念抛开。
而刘懿曦依然眼神空洞,只是小心翼翼地将怀里的小熊端端正正地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球球,曦曦离开一会儿。”
旁边的张昭朝则从口袋里掏出一副金边眼镜戴上。
瞬间,他整个人的气质提升了一大截,从刚才那个有点话痨、爱开玩笑的师兄,变成了看起来沉稳干练的青年学者。
“走吧,大家,”张昭朝对师弟师妹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眼神锐利而自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