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淮安府清江浦码头。寒风卷着冰粒,抽打在“黑石城协防使”韩冲冰冷的铁甲上。他身后,五千“砺锋”精锐沿运河列阵,玄甲红缨,鸦雀无声,只有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那股肃杀之气,让对岸原本喧嚣的漕运码头瞬间死寂。
淮安知府带着一众地方官,战战兢兢地迎上来,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韩将军虎威!下官……下官已备好劳军物资,城内也腾出了营房……”
韩冲抬手打断,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府台大人客气。我军奉命协防,只为保境安民,维护漕运。一应粮草,按市价采买,不取地方一分一毫。驻地已在城外选定,不扰城内百姓。请府台行文周遭州县,黑石城在此,只剿匪,不敛财,不占地,过往商旅,依律纳税,受我保护!”说罢,不再理会地方官,转身下令:“依预案,一营控制漕运枢纽,二营沿运河巡防,三营构筑外围警戒,斥候放出五十里!遇小股流寇,驱离;遇大队……速报!”
军令如山,部队迅速展开行动,效率之高,令旁观的地方守军瞠目结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宁府(南京),秦淮河畔一座暖阁内,却是丝竹悦耳,暖香袭人。几位身着锦袍的江南巨贾正围炉而坐,为首的正是苏家族长苏半城。
“韩冲到淮安了,五千人,倒是乖觉,停在江北。”一个胖商人抿着茶道。
“凌风这是以退为进啊。”另一个瘦削文人模样的捻须道,“占住淮安,卡住漕运脖子,又不越雷池一步,让咱们抓不到把柄。”
苏半城冷笑:“他凌风想做忠臣良将?由得他做!李洪基那边,再多送二十船粮食,五千副刀枪!让他快点,赶在元宵前,给我打到济南府!张宪忠那边,也催一催,告诉他,只要拿下武昌,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苏公,这……是不是太急了点?万一……”
“没有万一!”苏半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朝廷这棵大树,根已经烂了!我们要做的,是趁着乱局,把这天下换个主人!凌风?不过是个看门的恶犬,等新朝鼎立,自有收拾他的时候!通知京里我们的人,再加把火,让那位陛下,再下几道‘催命’的圣旨给凌风!”
然而,他们低估了凌风的情报能力,也低估了韩冲的果决。
正月初五,一支庞大的船队打着“献粮助饷”的旗号,欲从运河北上。韩冲的亲兵营在检查时,发现底层舱室内,藏匿着大量制式刀枪和火药,押运的竟是苏家的管家。
“将军,这是误会……是给……给官军的……”管家冷汗直流。
韩冲面无表情,挥手:“人赃并获,按通匪论处!船货扣留,人犯移交淮安府衙!同时,六百里加急,禀报城主,并通告沿岸各州府!” 这一下,如同捅了马蜂窝,江南舆论大哗,苏半城气得砸碎了心爱的玉壶春瓶。
消息传回黑石城,凌风只是淡淡一笑,对老拐说:“鱼饵吞了。让咱们在京城的人,把苏家通匪的证据,‘不经意’地递给几位素以‘刚正’闻名的御史。再给韩冲去信,可以适当‘放’几股小流寇过淮河,让他们去江南转转。”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黑石城却无半点喜庆,都督府密室,凌风正听着老拐的汇报。
“城主,查清了。李洪基的主要军火,来自晋商范家,范家与江南苏家是姻亲。张宪忠的粮饷,多由湖广米商提供,背后是致仕的阁老刘一燝家族。京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之心,收了巨额贿赂,一直在陛下面前鼓吹招安,意图养寇自重。”
“还有,”老拐压低声音,“辽东的建虏,似乎也插了一脚,有使者秘密见过李洪基的人……”
凌风眼中寒光暴涨:“内外勾结,卖国求荣!好,很好!拐叔,让我们的人,在流寇中散播消息,就说江南富得流油,官军主力都被吸引到了北边和西边。另外,给建虏那边也找点事做,让科尔沁部动一动。”
处理完这些,凌风走出密室,来到格物院深处一间灯火通明的作坊。李巧儿和几个大匠正围着一个巨大的模型,那是根据凌风模糊记忆绘制的“蒸汽明轮船”的锅炉部分。
“城主,密封还是大问题,高压下漏气严重。”李巧儿抹了把汗。
“不急,一步步来。”凌风鼓励道,目光却投向北方。陆上的烽火连天,海上的暗流涌动,都在逼迫他必须更快、更强。这艘能逆风逆水而行的巨舰,或许将是打破未来僵局的关键。
他回到书房,摊开一张新的计划书,标题是《黑石城战时经济管制与产业升级纲要》。乱世,既是危机,也是重塑秩序的时机。他要让黑石城在这场滔天巨浪中,不仅屹立不倒,还要脱胎换骨。
明宗十六年,二月二,龙抬头。本该万物复苏的日子,一道撕裂苍穹的噩耗却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天下:京师陷落!皇帝于煤山自缢殉国!
消息传到黑石城时,天空正飘着细密的雨夹雪。信使是从天津卫九死一生乘快船逃来的,带来了一缕从龙袍上撕下的布条和兵部尚书的血书。刹那间,整个黑石城仿佛被无形巨手扼住咽喉,码头的号子声、工坊的锤打声、学堂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只剩下压抑的死寂和随后爆发的惊天动地的哭嚎。
“皇上……万岁爷啊!”无数百姓朝着北方跪下,涕泪纵横。军中亦是人心浮动,不少将领目眦欲裂,嚷嚷着要立刻北上“扫平流寇,为君父报仇!”
都督府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陈大疤双目赤红,一拳砸裂了茶几:“城主!还等什么?点齐兵马,跟俺老疤杀回北京,宰了李洪基那个狗贼!”
韩冲相对冷静,但紧握的剑柄指节已然发白:“城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逆贼窃据京师,天下无主,各方势力必然蠢蠢欲动。我军是进是退,需早定章程!”
老拐捻着胡须,声音低沉:“江南那边,苏半城等人已公开宣称要‘拥立藩王,延续国祚’,据说看中了在南京的福王。各地镇守总兵,也大多观望。辽东的吴三桂,态度暧昧。建虏更是陈兵关外,虎视眈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风身上。此刻的他,已不仅是黑石城主,更成了这乱世中一方擎天巨柱的选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