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殿内再次传出褒姒凄厉的呼喊。
她仰卧床榻,面容惨白如纸,额上汗珠密布,顺着鬓角滑落。
一旁宫女不断用湿巾擦拭她的额头,柔声劝道:“娘娘再使些力,孩子就要落地了!”
两名稳婆跪于床前,汗水浸透衣襟。孩子已娩出半截,其中一人惊喜低呼:“是个公主!娘娘再加把劲!”
褒姒牙关紧咬,指节泛白,死死攥住被褥,仿佛要将全身力气尽数倾注于此一刻。
“哇——哇——”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清亮的啼哭终于响彻屋内。
孩子平安降生。
而褒姒再也支撑不住,双目微阖,气息微弱,整个人软软倒下。
“快!参汤伺候,安宫丸立刻服下!”
稳婆经验丰富,立刻下令。
宫女迅速上前,将褒姒轻轻扶起,用银勺缓缓喂入温热的参汤。另一人打开雕花玉盒,取出一枚乌黑药丸,小心翼翼送入其口中。
蜡封被轻轻掰开,一枚黄豆般大小的金黄药丸显露出来,随即混着温热的参汤,缓缓喂入褒姒口中。
这是一枚安宫牛黄丸,宫中秘藏的奇药。
以犀角为主,辅以诸多名贵药材炼制而成,药性极强,专救危急之症,历来被视为起死回生的圣品。
与此同时,殿外的扶苏与众人正屏息等候,忽然一声响亮的啼哭自内传出。
那哭声一落,所有人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仿佛肩上重负瞬间消散。
孩子落地了!
片刻后,一名宫女快步奔出,跪在扶苏面前,脸上洋溢着笑意:“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褒妃顺利诞下一位公主,母女皆安!”
话音未落,四周已是欢声暗起。
“天佑大秦,天佑公子!”芈夫人双手合十,泪水夺眶而出,随即推了扶苏一把:“还站在那儿做什么?快进去看看她们娘俩!我这身子发软,得歇一会儿。”
扶苏这才迈步向前,眉宇间掩不住欣喜。
“慢着。”嬴政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他坐在椅上,双腿麻木,抬手道:“扶寡人一把,一道去看看。”
扶苏立即转身搀起父亲,两人并肩步入寝殿。
屋内已清理妥当,气息平稳。
床榻之上,褒姒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摇篮之中,婴儿仍在啼哭,声音清亮。
“褒姒。”扶苏并未先看孩子,而是径直走到床前,握住她的手。
她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那张熟悉而温柔的脸庞。
“公子……”她轻唤一声,气若游丝。
药力虽助她渡过险关,但生育之痛耗损甚巨,元气非一日可复。此刻的清醒,不过是靠着意志与灵药支撑。
“别说话,闭眼歇着。”扶苏低声说着,用袖角拭去她额上的冷汗。
心中如刀割般疼惜——这般柔弱之人,竟为他承受如此劫难。
“让我……看看孩子。”褒姒却执意摇头,目光投向一旁。
嬴政正立于摇篮边,听见后俯身将婴儿抱起,小心翼翼地放在她枕侧。
褒姒凝视着那张皱巴巴的小脸,眼中泛起涟漪般的柔光,嘴角微微扬起。
她伸出指尖,轻轻触碰孩子的面颊。那婴孩似有所感,竟渐渐止住了哭声。
扶苏与嬴政对视一眼。
彼此眼中,皆浮现出一丝难以言喻的震动。
褒姒轻抚婴儿的面颊,随即望向扶苏,柔声问道:“公子,可已想好我们孩子的名字?”
当她说出“我们的孩子”这几个字时,眸光如春水般温润,笑意从心底漫出,染上眼角眉梢。
不论男女,这都是她与扶苏血脉相连的延续,是两人爱意凝成的果实。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名字自然该由扶苏来定。
“早已想好了。”
扶苏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坚定。
“《楚辞·九章·思美人》中有句:‘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绌。’”
“云霞高洁,樱花烂漫。”
“唤作‘云樱’,可好?”
这个名字他已在心中默念过千百遍,仿佛早在孩子降生之前,命运便已悄然写下这一笔。
“云樱……云樱。”
褒姒低声重复着,唇角扬起,眼中泛着晶莹的光。
她侧身凝视摇篮中的小人儿,指尖轻轻划过那娇嫩的脸颊,低语道:“你叫云樱了呢,我的小云樱,小云樱……”
话音未落,她的头微微一偏,手仍搭在襁褓之上,呼吸渐沉,已然入梦。
分娩耗尽了她所有的气力,心神松弛下来的那一刻,睡意如潮水般涌来。听到名字后最后一丝牵挂落地,她终于安心合眼。
扶苏见状微惊,伸手探了探鼻息,确认只是疲惫入睡,这才松了口气。他低声嘱咐宫女小心照料,随即便与嬴政一同退出寝殿。
殿外,李丽质与芈夫人正倚栏等候。
秦地风俗有别,女子产后需静养,亲族女性不得即刻探视,须待一日之后方可相见。因此方才只有嬴政与扶苏得以入内,她们只能在外徘徊守候。
一见二人身影出现,芈夫人立刻迎上前,急切问道:“扶苏,褒姒与孩子都无恙吧?可受了罪?”
她已焦急许久,心悬半空,此刻终于能问个明白。
“母后不必忧心,母女平安。”扶苏温和回应,“褒姒只是倦极而眠,殿中有人照看,并无大碍。”
芈夫人听罢,紧绷的心弦骤然放松,脸上绽开笑容:“平安就好,平安便是万幸啊!”
忧虑散去后,一股暖流自心底升起——她已是祖母了。这份喜悦如蜜流淌,让她忍不住笑着抹了眼角。
嬴政立于一旁,神情舒展,也难得露出慈色:“这是扶苏的长女,亦是我大秦未来的长公主。”
“寡人即刻命人拟诏,册封为云樱公主,赐食邑千户!”
他语气果决,毫无迟疑。
按制,太子之女初封应为郡主,待太子继位后方晋为公主。但嬴政破例而行,直接以公主之礼相待,更赐千户食邑,恩宠之隆,前所未有。
食邑非虚名,实为封赏之重。千户之赋,意味着封地之内租税归其享有,堪比重臣之禄。万户则为最高爵位彻侯所享,如今以千户赐予一个初生婴孩,足见嬴政心中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