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疫情如同一场狂暴的飓风,在聂慎儿冷酷精准的掌控与吕禄铁腕的执行下,终究慢慢平息。留下的是一片疮痍,以及吕禄因“抗疫有功”而意外获得的、如日中天的声望。然而,这声望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高塔,根基便是长乐宫中那位已至弥留之际的妇人。
吕后的生命,在聂慎儿“精心”的调理下,早已被透支殆尽。她清醒的时刻越来越少,即便醒来,眼神也浑浊不堪,口中时而喃喃着已故的儿女,时而厉声咒骂着刘氏宗亲。聂慎儿冷眼旁观,如同看着一盏即将油尽灯枯的残烛。她知道,这艘承载着吕氏野心的巨舰,即将撞上命运的冰山。
而她的复仇之刃,也已打磨至最锋利的时刻。
时机到了。
她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香药去远程影响窦漪房。她要的,是更彻底、更致命的打击,一击便足以让窦漪房永世不得翻身!
她找到了因抗疫而对她几乎言听计从的吕禄。此刻的吕禄,正沉浸于权力触手可及的虚幻快感中,也对代国那个日渐成长的刘恒势力感到深深不安。
“公子,”聂慎儿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你可曾想过,待太后凤驭宾天,代国那位深受爱戴的代王,他的现任王后,将是你吕氏最大的威胁之一?”
吕禄心中一凛:“聂姑娘何出此言?他的继任王后窦氏不过是……汉廷送过去的一位家人子”
“她不仅仅是代国王后,”聂慎儿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她更是吕后亲手安排、潜入代国监视代王与薄太后的……细作!”
吕禄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什……什么?!此事当真?!”他身为吕氏核心,竟对此事毫不知情!或者说,吕后对此事的保密程度极高。
“千真万确。”聂慎儿语气笃定,“她原名杜云汐,乃是太后早年布下的一枚暗棋。此事,宫中一些老内侍或许尚有印象,太后身边的心腹定然知晓。
如今太后病重,她多年来定是未传任何有用消息回来,或许早已倒戈代王,就等太后娘娘崩逝扶持代王上位!
我们得防范与未然,做好一手准备。
若她太后派去代国细作的身份被代国知晓,尤其是被代国臣民知晓……你猜,刘恒和薄太后会如何对待这位‘情深义重’的王后?代国百姓又会如何看她这个……汉廷细作?”
吕禄瞳孔骤缩,呼吸变得粗重。他瞬间明白了聂慎儿的意图!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一旦窦漪房细作的身份曝光,她在代国积累的所有声望、恩宠都将化为泡影!她将成为代国的罪人,刘恒和薄姬绝容不下她!这不仅能重创代国,更能为他吕禄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扫清一个潜在的大敌!
“妙!妙啊!”吕禄激动得脸色潮红,但随即又闪过一丝疑虑,“只是……此事若由我们揭露,是否会显得……”
“何需我们亲自揭露?”聂慎儿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只需让这个消息,‘自然而然’地传到代国,传到那些对窦漪房不满的宗室、大臣耳中,再让它在代国百姓间悄然流传开来即可。真相,自会如同野火,烧尽一切虚伪的繁华。”
吕禄心领神会,眼中爆发出狠厉的光芒:“我明白了!聂姑娘,此计若成,你当居首功!”
在聂慎儿的幕后策划与吕禄的暗中推动下,关于代王后窦漪房实为吕后细作的秘密,如同携带瘟疫的飞沫,通过商旅、流民、乃至被收买的代国低阶官吏,悄无声息地渗入了代国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只是窃窃私语,很快便成了公开的秘密。代国朝野震动!那些本就对窦漪房“吕后所赐”身份心存疑虑的老臣愤而上书;那些嫉妒她恩宠的姬妾幸灾乐祸、推波助澜;民间更是哗然,他们爱戴的仁德王后,竟然是长安派来的耳目?!
代王宫风云变色。刘恒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真相和汹涌的民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薄太后更是勃然大怒,她一生谨慎,最恨被人愚弄监视。窦漪房百口莫辩,她与吕后之间的联系本就是事实,无论她内心是否早已偏向代国,细作的烙印一旦被打上,便再难洗清。
就在代国上下要求严惩“细作”的声浪达到顶峰之际,吕后终于在长乐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谥号高后。吕氏大厦随之倾塌,吕禄等人在随之而来的清算中仓皇失措,自身难保,再也无力关注代国之事。
而失去了吕后这道最后的“护身符”,窦漪房在代国的处境急转直下。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薄太后亲自下令,以“窥探王庭、意图不轨”之罪,赐下一杯鸩酒。没给代王救援的机会,曾经风华绝代、聪慧隐忍的窦漪房(杜云汐),在冷宫之中,香消玉殒。至死,她也未能再见刘恒一面,更不知她那体弱多病的儿子未来命运如何。
消息传回长安时,聂慎儿正站在别院的药圃中,仰头望着清澈的夜空。
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也没有大仇得报的空虚。心中那片冻结了两世的寒冰,仿佛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一丝微弱的光,却照不亮深处的荒芜。
杜云汐,死了。
这个纠缠了她两世,带给她无尽痛苦,也让她恨意支撑到今天的“姐姐”,终于在她精心的算计下,走向了覆灭。
她做到了。
吕后崩逝,诸吕被诛,天下权柄重归刘氏。长安城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清洗后,逐渐恢复了秩序。
聂慎儿在那场清算中,凭借防治瘟疫积累的民望和从未直接参与吕氏核心政争的超然地位,安然脱身。她婉拒了新任大汉天子(汉文帝刘恒,他很快将继位)的征召,没有踏入那个吞噬了她仇人也埋葬了她前世的新宫廷。
她带着已是风烛残年、神智昏聩的母亲屏花,以及积累的巨额财富和满腹医术,悄然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她没有选择归隐山林,而是游走于大汉的郡县之间。她不再沾染那些阴暗的算计与毒术,将全部心力投入到了医学之中。她救治瘟疫后的遗患,深入穷乡僻壤为贫苦百姓义诊,将毕生所学整理编纂,尤其在心脉调理、妇科儿科、以及疫病防治方面,留下了超越时代的着作。
她终身未嫁,身边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弟子侍奉。她的名声不再与阴谋诡计相连,而是作为“活人无数、医术通神”的聂神医,被载入地方志,被百姓口口相传。她救治过的病人数以万计,她改良的药方、推广的种痘法,惠及后世。
许多年后,当垂垂老矣的聂慎儿在江南某处宁静的医馆中,安详地闭上双眼时,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她的面容平静,仿佛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已随着时光消散在风中。
她这一生,曾坠入地狱,也曾攀上高峰;曾手染黑暗,也曾心向光明。她用医术复仇,也用医术救赎。她失去了所有至亲,却也成为了无数病患眼中的救星。
后世史书工笔,或许不会留下“聂慎儿”这个名字的详细记载。但在民间传说和医家典籍中,“聂神医”的传奇却代代流传。她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曾以最决绝的方式撕裂黑暗,最终却将光芒化为了泽被苍生的医者仁心。
而那个关于重生、关于复仇、关于一个女子在命运洪流中挣扎求存、最终以己之道还治彼身,并留下不朽医名的故事,则隐藏在历史的缝隙里,等待着被后人悄然发掘,唏嘘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