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的初夏,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草案拉锯与国内外的焦灼等待后。
兰州统帅部那间俯瞰着部分厂区的指挥室内,
柯明义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掠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
最终停留在那份刚刚由机要秘书无声呈上的文件上。
这不是之前那份充满试探与保留的草案,
而是盟国与国民政府共同签署、并已各自发布正式通告的最终文件。
白纸黑字,印信赫然,宣告着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的彻底废除,以及全部租界、租借地的归还。
百年的屈辱,在法理形式上,于此刻被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
窗外,庞大工业区的轰鸣声依旧,但室内却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寂静。
柯明义的脸上没有任何如释重负的喜悦,也没有壮志已酬的激昂,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平静。
他指尖在文件冰冷的封面上轻轻一点,随即转身,对肃立等待的左玉波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
没有欢呼,没有议论,整个“东山”体系如同接收到最终指令的精密机器,瞬间从待机状态进入了全速运转。
压制国内各方势力躁动的那只无形巨手,悄然松开。
取而代之的,是通向战争前线的闸门轰然洞开。
命令通过加密电波和专线电话,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在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调兵指令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签发;
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动员令也同步下达。
被柯明义强行按捺的战争欲望,以及更深层的、对战后格局的谋算,此刻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战争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动起来。
原本驻防在华中、华南、西北腹地的国民党精锐部队,
以及八路军的主力兵团,开始大规模、高效率地向指定港口和边境集结地运动。
铁路线上,军列的汽笛昼夜长鸣,满载着士兵、坦克、重炮和补给的列车一列接着一列,
如同钢铁洪流,奔向南方沿海和西北边疆。
公路上,卡车的长龙扬起漫天尘土,蜿蜒如蛇,不见首尾。
这次的出兵,与之前那些以“安保公司”、“志愿兵团”名义零散出击的模式截然不同。
这是堂堂正正之国战,是大规模远征。
士兵们换发了新的军装,补充了崭新的武器,虽然番号依旧各异,臂章也有所区别,
但在那青天白日或红色星徽之下,都隐隐透出一股被压抑已久、亟待释放的锐气。
军官们站在队列前进行最后的动员,话语简短而有力,
不再局限于保家卫国,更增添了“开疆拓土”、“争取民族生存空间”的色彩。
在湛江、在广州、在连云港,巨大的运输船和经过改装的货轮挤满了泊位。
步兵们以整齐的队列登上舷梯,坦克和重炮被巨大的吊臂缓缓装上船舱。
天空中,战斗机和运输机群呼啸而过,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同时也在进行转场飞行。
港口内外,戒备森严,一种亢奋的情绪在弥漫,
送行的民众与登船的士兵之间,虽然只有眼神的交汇,
但其中的鼓励却让战士们,眼中放出炽烈的光芒,最后严肃的重重点头。
与此同时,在西北方向,另一支庞大的队伍也在集结。
通过已建成通车的西北交通动脉,八路军和部分国民党部队浩浩荡荡开赴与外西北接壤的边境。
在那里,他们与先期抵达、已完成休整和适应性训练的东山先遣兵团会师。
漫山遍野的帐篷、林立的枪炮、轰鸣的发动机声,
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和尘土味,构成了一幅钢铁与意志交织的雄浑画卷。
他们的目标,是直接切入中亚腹地,撼动轴心国柔软的侧翼。
这两百万生力军,如同两只巨大的拳头,
一只攥紧向南,砸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一只握紧向西,捣向中亚。
他们的投入,瞬间改变了世界战场的兵力对比。
当第一批满载中国士兵的运输船队在初成的海军舰艇的护卫下,
抵达东南亚前线时,正在日军猛烈攻势下苦苦支撑的盟军部队,仿佛看到了救星。
同样,当中国西进兵团的先头部队出现在中亚战线的地平线上时,原本占据优势的轴心国仆从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战争的天平,在经过近一年的剧烈倾斜后,终于在一九四七年的这个夏天,
被这两百万携带着怒火与渴望的东方生力军,硬生生地扳回了平衡点。
接下来的战斗,瞬间进入了白热化。
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中国军队面对的是从中国战场撤离、养精蓄锐已久的日军精锐师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残酷,不再是之前“安保公司”式的零敲碎打和据点争夺,而是大规模兵团的正面碰撞。
炮火将古老的雨林成片撕碎,泥泞的战场上,双方士兵围绕着一个个高地、城镇、交通枢纽反复争夺,尸横遍野。
日军很快发现,这批新来的中国军队,不仅装备更加精良,战术协同更加娴熟,
而且战斗意志极其顽强,那种复仇的火焰和开拓的野心交织在一起,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在中亚的戈壁与荒漠上,钢铁洪流迎头相撞。
中国的坦克集群与轴心国的装甲师展开了惨烈的对决。
沙尘暴中,坦克的轰鸣、火炮的怒吼和士兵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后勤补给线如同生命的脐带,在广袤而危险的地域上艰难延伸,双方都投入了重兵进行破袭与反破袭作战。
整个世界战场,因为这两百万大军的全面介入,战局陡然升级。
轴心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扩大战果的预备队提前投入,以稳住战线。
盟军则趁势发起了反击。
战争进入了一种更加惨烈、更加消耗的拉锯状态。
每一天,都有无数的生命消失在炮火之中,每一份战报上都沾染着鲜血。
战争的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贪婪地吞噬着资源与生命,
而中国,已然成为这巨兽口中最为坚硬、也最为凶猛的一部分牙齿。
黄河之畔,兰州的指挥中心里,电波昼夜不息,
巨大的沙盘上,代表敌我双方的小旗被参谋人员频繁地移动着,勾勒出犬牙交错、瞬息万变的战线。
柯明义依旧沉默,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沙盘,仿佛看到了那遥远战场上冲天而起的硝烟,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炮声。
他以其冰冷入骨的理智与难以撼动的耐心,终于将整个民族的力量彻底推入了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熔炉之中。
世界的命运,正在血与火的煎熬中,等待着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