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沿新闻稿:靶向ANGptL3的siRNA疗法改写混合型高血脂症治疗格局
2025年3月31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5)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ay教授公布的pRoLoNG-ANG3临床试验结果引发全球医疗界关注,该研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为混合型高血脂症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混合型高血脂症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同时升高为核心特征,此类患者即便接受常规中高强度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残余风险仍居高不下,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难题。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作为肝脏表达的关键脂代谢调控因子,其功能缺失突变可显着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心血管风险,这一发现为新型疗法研发提供了重要靶点。
本次公布的2期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覆盖7个国家41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05名接受中高强度他汀治疗的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受试者被按1:2:2:2比例随机分配至Solbinsiran(一种GalNAc偶联的siRNA药物)100mg、400mg、800mg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于第0天和第90天进行皮下注射,随访周期长达270天。
研究结果显示,第180天时,Solbinsiran 400mg组展现出最优治疗效果:载脂蛋白b(Apob)较基线显着降低14.3%,甘油三酯降幅高达50.3%,非hdL-c降低25.5%,LdL-c降低16.8%,同时肝脏脂肪分数显着减少27.6%,且该疗效持续至第270天。安全性方面,Solbinsiran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60%)低于安慰剂组(65%),常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的coVId-19感染、胃肠炎、鼻咽炎及注射部位反应,肝酶升高现象偶发且可逆,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或死亡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指出,Solbinsiran作为首个靶向ANGptL3的GalNAc偶联siRNA药物,其独特优势在于实现了降脂与改善肝脏脂肪沉积的双重功效,且每三个月注射一次的给药频率大幅提升患者依从性,但Apob降幅有限及hdL-c同时降低16.4%的问题,仍需后续3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石药集团研发的同类siRNA药物SYh2070也于2025年9月获得中美双批临床,有望为全球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二、深度解析:心理学、中医视角下的混合型高血脂症防治智慧
(一)心理学:情绪与认知对血脂代谢的隐形调控
混合型高血脂症作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心理状态存在密切关联。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中的人群,血脂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情绪稳定者。从生理机制来看,负性情绪可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分解与脂质释放,同时抑制肝脏脂质代谢功能,最终引发血脂紊乱。
认知偏差同样影响血脂控制效果。部分患者对高血脂症存在无症状即无危害的认知误区,忽视早期干预;另一些患者则因过度担忧病情陷入恐慌,盲目依赖药物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以52岁的张先生为例,其确诊混合型高血脂症后,因担心发生心梗、脑梗而长期失眠焦虑,尽管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但血脂指标始终波动较大,且出现血压升高、胸闷等症状。后经心理干预调整认知,学会情绪管理技巧,配合规范治疗,三个月后血脂水平逐渐达标,焦虑症状也明显缓解。
正念减压、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已被证实可有效改善血脂控制效果。通过引导患者关注当下、调整认知偏差、释放负性情绪,能够降低应激反应对脂质代谢的不良影响,提升治疗依从性,形成情绪稳定-代谢改善-病情控制的良性循环。
(二)中医原理:痰瘀互结为核心的辨证施治体系
中医虽无混合型高血脂症的明确病名,但其症状多归属于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即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脉络,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交织则导致血脂升高、血管瘀阻。
脾失健运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现代人群久坐少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作息紊乱等习惯,均会损伤脾胃功能。如46岁的胡女士,长期不吃晚餐却体重超标,确诊混合型高血脂症时bmI达28.0kg\/m2,体脂率40.5%,伴随头晕乏力、月经紊乱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虚不运型肥胖,其甘油三酯为2.4mmol\/L,LdL-c为3.52mmol\/L,均超出正常范围。针对此类患者,中医以健脾化湿为核心治法,通过食疗与药膳调理,帮助其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达到降脂目的。
痰瘀互结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当痰湿进一步发展,阻滞气机,血行受阻则形成血瘀,表现为胸闷、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等症状。对于痰瘀互结型高血脂症,中医常采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治法,如竹茹、茯苓、陈皮健脾化痰,丹参、山楂活血化瘀,草决明、泽泻降脂泄浊,多药配伍共奏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山楂10g搭配丹参15g、陈皮15g煮水饮用,可辅助改善血脂水平,尤其适用于痰湿血瘀体质者的长期调理。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除药物治疗外,还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的综合调控。如胡女士在接受健脾化湿的食疗方案干预后,不仅体重下降14斤,内脏脂肪等级降低6级,其甘油三酯和LdL-c也分别降至1.91mmol\/L和2.37mmol\/L,乏力、掉发等症状明显改善,充分体现了中医调理的整体优势。
★三、一针管三月?新型疗法来袭,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的新希望
医生,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吃了他汀药还是降不下来,是不是没救了?在临床诊室里,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重复上演。混合型高血脂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正以惊人的速度威胁着全球人群健康,而美国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为千万患者带来了曙光。
血脂双重超标:比单一高血脂更凶险的健康陷阱
今年57岁的王阿姨,体检时发现LdL-c高达3.8mmol\/L,甘油三酯2.9mmol\/L,确诊为混合型高血脂症。起初她并未在意,认为只是血脂高点,没什么不舒服,直到半年后出现胸闷、头晕症状,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已出现斑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像王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混合型高血脂症意味着血液中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超标,这种双重异常对血管的损伤远超单一血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斑块的建筑材料,而甘油三酯会加速其氧化沉积,使血管硬化速度翻倍,大幅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若甘油三酯水平严重升高,还可能诱发致命的急性胰腺炎。更棘手的是,这类患者即使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甘油三酯水平往往仍居高不下,心血管残余风险持续存在。
科技突破:靶向疗法实现一针降脂+减脂肪肝
就在患者们苦苦寻觅更有效治疗方案时,美国Acc.25年会上公布的pRoLoNG-ANG3研究带来了突破性进展。这种名为Solbinsiran的新型药物,通过精准靶向肝脏ANGptL3蛋白,从根源上调控脂质代谢,实现了多重治疗效果。
400mg剂量的Solbinsiran,仅需在第0天和第90天各注射一次,就能在半年内使甘油三酯降低50.3%,LdL-c降低16.8%,同时让肝脏脂肪分数减少27.6%。这意味着患者无需每天服药,每三个月一针就能有效控制血脂,还能改善脂肪肝问题,对于工作繁忙、服药依从性差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62岁的退休教师李大爷,患有混合型高血脂症合并脂肪肝多年,尝试过多种药物和食疗方法,血脂指标始终不稳定,肝脏脂肪沉积也日益严重。在参与Solbinsiran临床试验后,他按时接受了两次注射,半年后复查显示,甘油三酯从3.2mmol\/L降至1.6mmol\/L,LdL-c从3.6mmol\/L降至3.0mmol\/L,肝脏脂肪分数下降了29%,胸闷、乏力的症状也彻底消失了。李大爷感慨道:以前天天吃药都不管用,现在三个月打一针,血脂和脂肪肝都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中西合璧:科学治疗与传统调理的完美融合
新型药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综合管理,中医调理与生活方式干预仍是血脂控制的基础。中医认为,混合型高血脂症的本质是脾失健运、痰瘀互结,通过山楂、丹参、陈皮煮水饮用,可起到活血降脂、健脾化痰的作用,辅助改善血脂代谢。对于脾虚不运的患者,健脾化湿的食疗方案能有效提升脾胃功能,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生成,如胡女士在接受中医食疗干预后,不仅成功减重14斤,血脂指标也在一个月内明显改善。
心理调节同样不可或缺。很多患者确诊后会陷入焦虑恐慌,这种负性情绪反而会加重血脂紊乱。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来可期:血脂管理进入精准长效时代
Solbinsiran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让我们看到了混合型高血脂症治疗的新方向,其每三个月一次的给药频率、显着的降脂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3期临床试验的推进,相信这类靶向药物将很快应用于临床,改写混合型高血脂症的治疗格局。
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情绪稳定,再加上科学的药物治疗,才能真正实现血脂的长期稳定控制,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混合型高血脂症?
混合型高血脂症是指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1mmol\/L且甘油三酯(tG)≥1.69mmol\/L的血脂异常类型,常伴随非hdL-c和载脂蛋白b(Apob)升高,多见于合并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显着高于单一类型高血脂症。
2. Solbinsiran的治疗优势是什么?
Solbinsiran作为靶向ANGptL3的siRNA药物,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疗效全面,可同时显着降低Apob、tG、LdL-c等多项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指标,还能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二是长效便捷,每三个月注射一次即可维持稳定疗效,大幅提升患者依从性;三是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注射部位反应轻中度且可逆。
3. 中医如何辨证调理混合型高血脂症?
中医认为混合型高血脂症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常见证型有脾虚痰湿型和痰瘀互结型。脾虚痰湿型表现为体型肥胖、头晕乏力、肢体沉重,治以健脾化湿,可选用陈皮、茯苓、泽泻等药材;痰瘀互结型表现为胸闷、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治以化痰活血,常用山楂、丹参、郁金等配伍调理。
4. 负性情绪会影响血脂控制吗?
会。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可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质释放,同时抑制肝脏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或波动。此外,负性情绪还会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整体控制效果,因此情绪管理是血脂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
5. 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方面,需减少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控制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15克,避免甜品、奶茶等高糖食物,增加燕麦、豆类等膳食纤维摄入;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需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代谢紊乱。
6. Solbinsiran目前是否可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Solbinsiran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期试验结果已证实其在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支持进一步开展3期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对心血管结局的改善作用。我国同类药物SYh2070已获中美双批临床,预计未来几年这类靶向药物将逐步应用于临床。
五、思考题
结合美国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调理理念,对于混合型高血脂症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如何构建靶向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调理+心理干预+生活方式管理的全方位防治体系?
★ 美国混合型高血脂症最新研究成果总结:
本文围绕美国最新混合型高血脂症研究成果展开,涵盖前沿疗法、多维防治及实用指导。在医学突破方面,美国Acc.25年会公布的pRoLoNG-ANG3临床试验显示,靶向ANGptL3的siRNA药物Solbinsiran疗效显着,400mg剂量组可使甘油三酯降低50.3%、LdL-c降低16.8%,同时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且每三个月注射一次的给药方式提升患者依从性,安全性良好,我国同类药物也已进入临床阶段。
从综合防治视角来看,心理学层面,负性情绪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影响脂质代谢,认知偏差则降低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可形成良性循环;中医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通过辨证施治、食疗调理可改善脾胃功能,辅助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