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书禾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眼眶微微发热。
这些年来,她早已习惯了丈夫的缺席,习惯了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
此刻的团圆,显得如此珍贵。
晚饭后,宋祈年主动收拾碗筷。黎书禾想帮忙,却被他轻轻按在椅子上:“今天你休息,让我来。”
厨房里传来哗哗的水声,黎书禾透过门缝,看见丈夫系着围裙、认真洗碗的背影。
这个在训练场上叱咤风云的汉子,此刻却为了家人甘愿囿于厨房的方寸之地。
等她回过神,宋祈年已经洗好碗,正蹲在地上陪小宋晨玩积木。
灯光下,父子俩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温暖得让人移不开眼。
“书禾,来。”宋祈年朝她招手,“小晨搭了个训练场,快来看。”
黎书禾走过去,只见地板上用积木搭出了一个精巧的模拟训练场,有障碍物、有壕沟,甚至还有几个小人偶。
“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小宋晨指着积木模型,奶声奶气地解释。
宋祈年把儿子搂在怀里,眼神温柔:“这小子,将来肯定是个当兵的好材料。”
夜深人静时,孩子们都睡下了。宋祈年和黎书禾相拥坐在阳台上,看着满天繁星。
“书禾,对不起。”宋祈年轻声说,“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
黎书禾靠在他肩上,摇摇头:“我从来没觉得委屈。嫁给你的那天,我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可是…….”宋祈年欲言又止。
“没有可是。”黎书禾抬头看他,目光坚定,“我知道你的心里装着部队,装着国家。这就够了。我和孩子们,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月光下,她的眼睛格外明亮。
宋祈年忽然发现,妻子眼角不知何时爬上了细纹,但在他眼里,她依然如初见时那般美丽。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他轻声问。
黎书禾笑了:“怎么不记得。你穿着笔挺的军装,在联谊会上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当时还是连长的宋祈年,在战友的怂恿下参加联谊会,遇见了在服装厂工作的黎书禾。
他笨拙的搭讪和真诚的眼神,打动了她的心。
“那时候我就想,这个当兵的真有意思。”黎书禾回忆着,“明明在训练场上威风凛凛,见到女孩子却害羞得像个小伙子。”
宋祈年也笑了:“因为我一眼就认定,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婚后的生活聚少离多。
黎书禾还记得,怀宋曦的时候,宋祈年正在边境执行任务,连她产检都很少能陪。
每次他愧疚地道歉,她总是笑着说:“没事,我和孩子都理解。”
其实,多少个深夜,她独自忍受着孕吐的折磨;多少次产检,她看着别的孕妇有丈夫陪伴,心里也会泛起酸楚。但这些,她从未对他说过。
“书禾,我知道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宋祈年的声音把她从回忆中拉回,“每次我出差在外,你一个人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还要工作......我......”
黎书禾伸手捂住他的嘴:“别说这些。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你的追求就是我的追求。”
她顿了顿,语气轻柔却坚定:“祈年,你知道吗?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部队的新闻,看到训练改革的报道,我都特别自豪。因为我知道,那里面有你的心血。”
宋祈年紧紧握住她的手。
这一刻,千言万语都化作无声的感动。
第二天是周末,宋祈年难得没有加班。
一大早,他就神秘兮兮地对黎书禾说:“今天把孩子交给妈带,我们出去走走。”
黎书禾惊讶地看着他:“你不是要准备下周的汇报材料吗?”
“工作永远做不完。”宋祈年笑着帮她拿起外套,“今天,我只想陪陪你。”
他们去了恋爱时常去的公园。
秋日的阳光暖暖的,洒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
宋祈年牵着妻子的手,慢慢地走着,就像很多年前一样。
“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里。”宋祈年指着一棵老槐树,“当时我就坐在那棵树下,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黎书禾笑了:“怎么不记得。你给我讲部队里的故事,从下午讲到天黑,连晚饭都忘了吃。”
那时的宋祈年,眼睛里闪着对军旅生活的热爱。正是这份赤诚,打动了她。
他们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下。湖水波光粼粼,偶尔有野鸭游过,划出一道道涟漪。
“书禾,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宋祈年突然认真起来。
“什么事?”
“这次改革推广完成后,我考虑转到二线工作。”他看着妻子的眼睛,“这些年,我亏欠你和孩子们太多。我想多陪陪你们。”
黎书禾愣住了。她了解丈夫对军队的感情,知道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有多难。
“祈年,你不要因为我……”
“不全是为你。”宋祈年打断她,“这次生病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强军事业需要年轻人来接棒,而我,也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了。”
他握紧她的手:“这些年来,你为我撑起了一个家。现在,该轮到我为你撑起一片天了。”
黎书禾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这不是委屈的泪,而是幸福的泪。她等这句话,等了太久太久。
“不过,”宋祈年话锋一转,“在退下来之前,我还有个心愿。”
“什么心愿?”
“我想带着你和孩子们,重走一次我当兵的地方。”宋祈年的目光望向远方,“从新兵连开始,到我带过的每一个连队。我想让你们看看,我这些年的足迹。”
这个提议让黎书禾又惊又喜。她知道,这是丈夫想要与家人分享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好。”她重重地点头,“我们去。”
从公园回家的路上,两人十指相扣,像热恋中的情侣。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把这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晚饭时,宋祈年宣布了这个计划。
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连曾诗英都表示支持:“早该这样了!让曦曦和小晨看看,他们爸爸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军人。”
接下来的日子,宋祈年在工作之余,开始精心规划这次特殊的旅行。
他在地图上标注出每一个要去的地方,找出当年的老照片,准备给家人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黎书禾则负责准备行装。
她细心地为每个人准备合适的衣物,考虑到不同地方的天气变化。
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对着地图出神,想象着丈夫在这些地方留下的汗水和足迹。
出发的前一晚,宋祈年抱着一个木盒子来到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