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春回大地,东礁岛上草木葱茏。
大礼堂张灯结彩,红色的喜字贴在窗明几净的玻璃上。
今天是霍靖宇和姜穗结婚的日子。
一大早,姜穗就在家属院的宿舍里梳妆打扮。
周蕙兰特意从北方赶来,坚持要亲自为儿媳操办。
她打开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一对金镯子。
“这是靖宇的奶奶传给我的,现在传给你。”
周蕙拉过姜穗的手,亲自为她戴上:“以后你就是我们霍家的人了。”
王芸在一旁笑道:“妈,您现在是恨不得把穗儿捧在手心里。”
“那当然,这么好的媳妇,上哪儿找去?”
周蕙兰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穗儿,以后靖宇要是敢欺负你,你跟妈说,妈给你做主。”
李梅打趣道:“得了吧,老三疼媳妇还来不及呢,我看是穗儿别太惯着他才对。”
女人们笑作一团。
姜穗看着手腕上沉甸甸的金镯,心里暖暖的。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周蕙兰还对她百般挑剔,如今却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
门外传来小赵的声音:“嫂子,好了吗?团长那边催了!”
“来了来了!”王芸赶紧给姜穗盖上红盖头,“新娘子出门咯!”
礼堂里坐满了人,岛上的领导、战友,家属院的军属们,还有岛上受过姜穗医治的渔民,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
霍靖宇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站在台上,目光一直紧盯着门口。
当姜穗穿着一身红色嫁衣,由霍靖山引领着走进礼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霍,眼睛都看直了!”台下有人起哄。
霍靖宇难得地红了耳根,快步走下台,从大哥手中接过姜穗的手。
司仪是政委,他笑着宣布:
“霍靖宇同志,姜穗同志结婚典礼,现在开始!”
简单的仪式后,轮到新人发言。
霍靖宇握着话筒,看着身旁的姜穗,声音沉稳有力:
“感谢各位今天来参加我和穗儿的婚礼。
我霍靖宇在此承诺,今生定会爱护穗儿,尊重穗儿,与她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轮到姜穗时,她微笑着说:
“感谢大家给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感谢各位战友和家属们的照顾。我会继续努力,不负大家的期望。”
这话说得朴实,却引来更热烈的掌声。
台下不少军属都记得姜穗免费为他们看病送药,渔民们感激她传授种植技术,官兵们佩服她的医术和为人。
婚礼仪式结束后,便是热闹的婚宴。
因为没有那么多桌椅,宴席就摆在操场上,大家端着饭碗,或站或坐,吃得热火朝天。
“嫂子,我敬你一杯!”一个年轻的士兵端着搪瓷缸过来,
“上次拉练受伤,多亏了您的药膏,好得特别快!”
姜穗以茶代酒,笑着接受了。
接着,不断有人来敬酒,都是受过姜穗帮助的人。
霍靖宇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骄傲。
王大姐拉着周蕙兰的手,啧啧称赞:
“老姐姐,您可真有福气,娶到这么能干的儿媳妇。穗儿可是我们岛的宝贝!”
周蕙兰笑得合不拢嘴:“是靖宇有福气,是咱们老霍家有福气!”
婚宴进行到一半,老首长陈振邦竟然也来了。
他腿脚利索地走到新人面前,笑呵呵地说:
“听说今天小姜医生结婚,我特意来看看。
小姜啊,你可是我们岛上的功臣,以后要继续发挥你的专长,为岛上做贡献啊!”
这话一出,等于给姜穗做了最好的背书。
在场的人都明白,姜穗在岛上的地位是稳了。
热闹一直持续到傍晚。
送走宾客后,姜穗和霍靖宇回到了重新布置过的宿舍。
红色的喜字贴在窗户上,新被子新床单,都是周蕙兰和王芸张罗的。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喜糖和瓜子。
霍靖宇关上门,房间顿时安静下来。他走到姜穗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
“累了吧?”
姜穗摇摇头,看着他被酒气熏得微红的脸颊,笑道:
“你今天喝了不少,要不要给你煮点醒酒汤?”
“不用。”霍靖宇拉着她在床边坐下,仔细端详着她,“穗儿,你今天真好看。”
姜穗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低下头:“油嘴滑舌。”
“我说真的。”霍靖宇轻轻抬起她的下巴,
“能娶到你,是我霍靖宇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他的目光太过认真,让姜穗心头一暖:“我也是。能嫁给你,我很幸福。”
两人相视而笑,霍靖宇轻轻将她拥入怀中。
“穗儿,还记得我说过要‘加练’吗?”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带着笑意。
姜穗的脸一下子红了,轻轻捶了他一下:“没正经!”
霍靖宇低笑出声,胸腔震动:“对自己媳妇,要什么正经?”
夜渐深,红烛摇曳,映照着墙上大大的喜字,也映照着床上相拥的两人......
第二天一早,姜穗是在霍靖宇的怀里醒来的。阳光透过贴着喜字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轻轻动了动,想要起身,却被霍靖宇搂得更紧。
“再睡会儿。”他的声音带着刚醒来的沙哑。
“该起床了,今天还有很多事呢。”姜穗推了推他。
霍靖宇不情愿地松开手,看着她起身穿衣,眼神温柔。
“今天要去卫生队报到吧?”他问。
“嗯,林干事说今天要讨论药厂筹建的事。”姜穗一边梳头一边回答。
婚后第三天,周蕙兰就返回北方了。
临走前,她拉着姜穗的手再三嘱咐:“有空就和靖宇回家看看,要是他欺负你,一定告诉妈。”
霍靖宇在一旁哭笑不得:“妈,我哪敢啊?”
送走周蕙兰,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姜穗正式被聘为岛上卫生队的特聘医师,同时负责筹备药厂的建设。
这天,她正在卫生队看诊,霍靖宇找了过来。
“穗儿,有你的电报。”他递过一个信封。
姜穗拆开一看,是霍云龙发来的。
电报上说,三叔公已经完全康复,天天念叨着要感谢孙媳妇的救命之恩。
霍靖川的妻子李梅怀孕了,全家都很高兴。
“二嫂怀孕了?真是好消息。”姜穗笑道。
霍靖宇点点头,随即又严肃地说:
“还有一件事,上级已经批准了药厂的建设方案,批文下来了。”
“真的?”姜穗惊喜地站起来,“太好了!”
“别高兴得太早。”霍靖宇拉着她坐下,
“批文是下来了,但资金和场地都是问题。政委让我问问你,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姜穗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计划书:
“这是我做的初步规划。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利用岛上的资源,生产一些常用药。等技术成熟了,再慢慢扩大规模。”
霍靖宇翻看着计划书,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
“你想得很周到。不过,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我算过了,启动资金不需要太多。我可以先拿出部分积蓄,岛上如果可以支持一些,再向银行申请贷款,应该就够了。”
姜穗胸有成竹地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技术,有资源,有人才。”
霍靖宇看着她自信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媳妇真是个能人。”
姜穗嗔怪地看他一眼:“说正事呢!”
“好,说正事。”霍靖宇收起笑容,道:
“政委说了,岛上会全力支持你。场地可以拨一块,资金也能解决一部分。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药厂建成后,要优先保障岛上的药品供应,同时要为军属提供就业岗位。”
姜穗毫不犹豫地点头:“这是当然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姜穗忙得脚不沾地。选址、采购设备、招聘人员、培训员工......所有事情她都亲力亲为。
霍靖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晚上,他都会等着姜穗回家,为她准备好热水和宵夜。
“别太累了,身体要紧。”他常常这样劝她。
“没事,我撑得住。”姜穗总是这样回答,“等药厂走上正轨就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半年后……“东礁岛军民制药厂”正式挂牌成立。
开业那天,岛上领导和地方政府官员都来祝贺,场面十分热闹。
药厂首批生产的是姜穗研制的“海风藤风湿膏”和“三七止血散”,因为疗效显着,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更让姜穗高兴的是,药厂为二十多名军属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
“嫂子,真是太感谢你了。”
一个在药厂工作的军属拉着姜穗的手说,
“以前在家闲着,全靠老张那点津贴,日子紧巴巴的。现在好了,我也能挣钱贴补家用了。”
姜穗笑道:“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着药厂生意越来越好,姜穗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有人称她为“海岛神医”,有人说她是“军属楷模”。
但对于这些赞誉,姜穗总是淡然处之。
她依然每天去卫生队坐诊,去药厂指导生产,回家为霍靖宇做饭。
这天晚上,姜穗靠在霍靖宇怀里,看着窗外的月光。
“靖宇,我想扩大药厂的规模,增加几条生产线。”她说。
“好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霍靖宇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
“不用,我都计划好了。”姜穗抬头看他,“倒是你,最近好像很忙?”
霍靖宇点点头:“岛上要搞一次大规模演习,我得做准备。”
“要注意安全。”姜穗叮嘱道。
“放心吧。”霍靖宇搂紧她,“有你这个神医在,我怕什么?”
姜穗笑着捶他一下:“没正经!”
两人笑闹一阵,霍靖宇突然正色道:“穗儿,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来到我身边,谢谢你所做的一切。”
霍靖宇的声音很轻,却格外认真,“因为你,很多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了。”
姜穗靠在他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
“该说谢谢的是我。”她轻声说,“谢谢你当初选择相信我,支持我。”
窗外,海风轻拂,浪声阵阵。
海岛上的夜晚宁静而美好。
姜穗知道,她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有爱她的丈夫,有她热爱的事业,有信任她的战友和乡亲们。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有信心,会和霍靖宇一起,携手走好每一步。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时代,谱写出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