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钗裳衫,都是衬托容颜的外物,若要为了这些俗物生气,令漂亮的五官折损,才是本末倒置。”。
“妹妹拥有得太多,故而才会有如此感想,若是家境贫寒,处境艰辛,或许一件厚实的罗锦绵袄就可帮人捱过冷冬,一支典当质钱的金簪就可解决燃眉之急。”
沈观芷无奈笑笑,只觉得是姜灼所站的位置太高,拥有的东西太多,以致于她不屑去与人争抢这些。
冬日风寒,沈观芷的衣装却依旧单薄,尤显身影瘦弱。
自知与姜灼并非同路人,沈观芷其实都很孤独的。
姜灼新制的那件素银狐裘就此披上了沈观芷瘦削的肩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姜灼轻轻说出前日新学的诗句,也认真地为沈观芷系上结带,承诺道:
“有我在,姐姐永远都不会有这一天的。”
看着姜灼真诚坦率的杏眸,沈观芷确实很难不对姜灼动真情。
明明一开始是存了利用之心,才接近姜灼的,但看着她渐渐长大,说着自己教给她的诗,做着自己教给她的事时,沈观芷不自觉会把姜灼当成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一个在爱与权势中长大的自己,一个貌美天真值得被所有人宠爱的自己,一个不需要费心筹算就可轻易得到一切的自己。
姜灼是不聪明的。
诗词歌赋,沈观芷倒背如流,姜灼需要抄写诵读数遍才能勉强背得磕磕绊绊。
人情世故,沈观芷无师自通,姜灼常愣愣地看不懂众人眼色将心中实话轻易道出。
弹琴学艺,沈观芷技巧灵活,姜灼却总是断断续续地在同一处音律上犯同样的错。
但笨拙并不代表愚蠢。
姜灼虽然任性,但从未主动想过害人,每每闹脾气哽咽半天也说不出半句锋利的话。
笨拙让姜灼学得很慢,但也让她记得长久,姜灼的性情也天真执拗,认定要做的事,始终坚持,绝不放弃,哪怕教习音律的琴师叹了气,直言姜灼不适合学琵琶,姜灼也会换掉琴师,自己昼夜练习,将十根纤指磨得破皮流血。
沈观芷其实很喜欢姜灼。
从一开始的不解,到后来的心疼,沈观芷渐渐明白,姜灼不是自己,她的人生本就不必费心钻营,只是沈观芷希望姜灼可以成长,可以强大,可以离开姜相后也能在险恶的后宅安稳度日,才一直有心教她这些。
姜灼对于沈观芷的信任和依赖也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
首饰衣衫巾绢丝帕随意相赠,若是沈观芷有心陷害,其实只须将这些私人物品“不慎”遗失,再“巧合”地让爱慕姜灼的哪个不入流纨绔捡到,就能给姜家闹出一场风波。
但沈观芷只是替姜灼仔细将这些东西收好,不准沈家那些庶妹们随意触碰。
五年。
沈观芷与姜灼相伴整整五年,两人如影随形,关系一直都很好,以至于被称为京城双姝——姜灼以貌闻名,而沈观芷以才惊艳。
直至那日琼花宴,命运急转突变。
姜灼入宫当了司乐女官,姜相递了辞呈南下回乡。
没有了姜灼的庇护,沈观芷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成为景王侧妃预选的沈观芷,当日就在归家途中被人强拦住了去路。
“妻妾同娶,那也得看妾是谁。”
四下仆从掀起马车帘卷,容颜清丽的上官雪微抬螓首,倨傲神色一如初见之秋:
“侧妃若是姜灼,我也能勉强点个头,吃她杯茶,但凭你是什么东西?一个巴结借势的心机女,你也敢抢我上官雪的夫君?”
上官雪对付沈观芷的手段很简单,只令侍女打了沈观芷几个巴掌,再将她的发髻和衣衫弄乱,找处地方关起来,让她彻夜未归,如此,沈观芷声名尽废之日自然也是她与景王的婚事作废之时。
但深谙宅斗路数的沈观芷仍然还是挣断了麻绳,撬开了门锁,趁夜逃回沈府,并将此事压得密不透风。
只是,这不过上官雪针对沈观芷的开端,后续大小纷争陷害,层出不穷,以致于沈观芷开始思量反抗之事。
而姜灼那边的情形也不容乐观,辞官南下的姜相不幸遇害,不过获封县主后的姜灼远比自己想象得坚强,很快返乡去处理父亲丧事。
姜灼长大了。
沈观芷欣慰地意识到这点,同时也更为自己的处境担忧。
任上官雪与自己缠斗不休,但沈观芷却很清楚,景王殿下心仪之人始终是姜灼。
——姜灼自诩京城贵女第一流,扬言要嫁景王的传闻早在琼花宴前就在京城传得人尽皆知,很多人都以为是依附于姜灼的沈观芷将这些闺中私语传出,就连姜相也曾向自己旁敲侧击着提点姜灼年幼,即便口出狂言,也勿要向外人道。
但只有沈观芷知道,姜灼在及笄扬言第一流时,从未提过景王名姓,而自己没有理由,也不曾做过这些多余的事。
制造流言的是赵明景本人。
京中女子人人知晓景王殿下心爱女子穿粉色衣裳,每每只要穿上粉衣,就会多得殿下一份青眼,殊不知当时春日宴,赵明景第一次见姜灼时,姜灼就是穿了这么一件淡雅如桃花的粉裳。
当年赵明景与姜灼惊鸿一眼,不谙情事的姜灼慌忙遮帘躲避,没有看到对席赵明景眸中的惊艳和愣神,身旁的沈观芷却笑着将二人的反应收入眼底。
或许,当赵明景每回看到粉衣女子时,他所想起的都是与他初见时姜灼羞涩的模样吧。
沈观芷不禁猜测。
景王钟意姜灼,也不欲姜灼嫁与旁人,故而行此下策。
毕竟说说姜氏女的闲话,比妄议皇室的罪名小得多。
不过这也没什么。
位尊权重的景王殿下和金枝玉叶的姜相独女,赵明景与姜灼本就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好姻缘。
怪只怪世事浮沉,琼花宴上的姜灼突然改弦更张,反倒令沈观芷结缘景王。
上官雪肤浅张狂,从不足以成为沈观芷的对手,但等沈观芷以正妃之名嫁入王府时,沈观芷才发觉后宅的煎熬并不止是女子们的明争暗斗,而是夫君的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