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顿了顿,继续道:“警察来了,说是……说是喝多了酒,失足掉进去的。”
“可俺们都知道,刘猛大哥他平时根本不怎么喝酒啊,头天晚上还好好的,怎么就会……就会掉进去呢?”
带头的刘猛突然以如此意外的方式惨死,再联想到之前王怀安那边的威胁和拖延,工人们即使再不甘心,也被这事吓破了胆。
没有人再敢去要钱,队伍很快就散了。
大家拿着最初预付的一点工钱各自离开。
并对此事绝口不提,生怕下一个意外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听着王武声泪俱下的控诉,白舒杨和季云帆的心沉到了谷底。
刘猛的意外。
这手法,与周伟妹妹的意外溺水,何其相似!
返回市局的路上,车内气氛更加严肃。
白舒杨闭目靠在座椅上,脑海中飞速梳理着所有线索。
“师父,”季云帆突然出声,“刘猛这事,手法和周伟妹妹如出一辙。看来,王怀安为了捂住挪用公款的盖子,手上沾的血,远不止周伟一家,这些意外,恐怕都是他精心策划的灭口手段!”
白舒杨缓缓睁开眼,目光深邃冷静,“现在下结论说周伟一家的意外都是王怀安所为,还为时过早。刘猛的事,我们有王武这个直接关联的证人指证王怀安是利益冲突方和潜在威胁来源,动机明确。”
“但周伟一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链,尤其是他们死亡前后与王怀安存在直接关联的证据。”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查!集中所有力量,重新彻查周伟父亲、周伟妹妹以及周伟本人这三起意外死亡事件的原始卷宗,重点排查他们在死亡前后一段时间内的通讯记录、银行流水、社会关系接触,尤其是,是否与王怀安存在任何形式的交集!”
“明白!”季云帆立刻领会。
接下来,技术侦查人员调取了数年前的通话记录信息、银行转账记录、交通监控存档。
存档部分可能因时间久远已覆盖或丢失,但关键节点仍有留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条条信息被汇集到白舒杨面前。
关于周伟父亲在工地意外坠落。
当年调查结论是安全绳老化断裂,导致的意外工伤。
但重新梳理发现,在该项目招标阶段,王怀安所在的迅科公司曾作为技术提供方参与过前期接洽。
虽然最终未中标,但王怀安与当时项目的承建方负责人有过数次会面记录。
而在周父出事前一周,一个归属于王怀安的匿名虚拟号码,曾与承建方负责人的手机有过短暂通话。
这笔通话在当时并未引起注意。
接着是周伟妹妹的意外溺水。
当年认定是夜间在河边散步时不慎滑落。
但重新调取案发地点附近,发现一辆与王怀安当时车型相同的轿车,在案发当晚曾出现在那片区域,停留约半小时后离开。
同时,周伟妹妹的室友回忆,在出事前几天,周妹曾接到过一个陌生电话,接听后情绪明显低落,但问起时她只含糊地说“遇到点麻烦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关于周伟本人半个月前的死亡。
张雅之前的崩溃供述已承认毛巾上是周伟的血,且是在他死那天沾染的。
最终检验报告确认,毛巾上的血迹dNA与周伟匹配。
同时,通讯记录显示,在周伟死亡前三天,他与王怀安有过一次长达二十分钟的通话。
而周伟死亡当天下午,小区入口的监控拍到王怀安的车辆曾进入该小区,停留约一小时后离开。
时间点与法医推断的周伟死亡时间高度重合。
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王怀安。
季云帆将厚厚一叠重新梳理的证据材料放在白舒杨的办公桌上。
“师父,证据链闭合了。周伟父亲出事前,王怀安与项目负责人有过秘密联系;周伟妹妹出事前后,他的车辆出现在现场附近,且周妹接到过可疑电话;周伟死亡前后,他与王怀安有密切通话,王怀安本人更是在死亡时间点到过现场。”
他深吸一口气,总结道:“现在可以肯定,周伟的父亲、妹妹,乃至周伟本人的死亡,根本不是什么意外!”
“现在可以确认,这都是王怀安为了掩盖其挪用公款的罪行,对知情并试图揭发他的周伟及其家人,进行的灭口,甚至连带头讨薪、可能暴露其经济问题的工人刘猛,也遭了他的毒手。”
白舒杨看着桌上那摞证据,仿佛看到了背后那一条条无辜的生命。
他的眼神冷冽,“王怀安利用职务之便,贪婪攫取不义之财,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不惜一次次策划意外。”
然而,白舒杨心中还有一个疑问。
如果王怀安是杀害周伟一家以及刘猛的凶手,那么,最终杀死王怀安的人,又会是谁?
是张雅,还是其他的受害者家属?
还是与那笔不义之财相关的其他利益方?
下午,审讯室的灯光再次亮起,照在张雅苍白的脸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她的情绪似乎稳定了许多。
但眼底深处那抹决绝,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重。
白舒杨和季云帆坐在她对面,没有立刻开口,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最终还是张雅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异常清晰,“王怀安,是我杀的。”
尽管心中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她如此平静地承认,白舒杨和季云帆的心还是微微一沉。
白舒杨:“具体是怎么做的?时间,地点,手段。”
张雅抬起头,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刺眼的灯光。
她的语气平淡得像在叙述别人的故事:
“我知道他有心脏病,虽然不严重,平时看不出来,但受不得强烈刺激,我观察了他很久,摸清了他下班回家的规律,还有他习惯在书房处理一些私事的时间。”
“那天下午,”她顿了顿,精确地报出了日期和时间,与王怀安的死亡时间完全吻合,“我算准了他大概会在那个时候到家,会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