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给了谢谨言一个白眼,她是不懂了,这人越老越黏糊。
二人相偕走过了大半生,现在不是该养养身体,逗逗孙辈吗?再说了,过两年她们怕是连重孙都要出生了,还在这儿“游山玩水”,真是有些不合适……
于是闭着眼就有些发恼的说了句。
“不找了,反正这丫头哪儿有热闹往哪儿钻,依照她的身手也出不了什么事,我们先回上都吧,勋儿大婚,我不信她这个做小姨的会不出现,回去守株待兔可能还快些。”
听出她语气中的不满,谢谨言很聪明的闭了嘴。
反正二人出门游玩也有好些日子了,回去一趟似乎也没什么。
于是,次日,他们俩就坐上了回上都的马车。
千里之行,又不着急赶路。
所以愣是吃吃玩玩的过了四个月才回到上都,这一次再回来,又是大雪封天的日子。
马车里放着薰笼,倒是也不冻人。
看着外头愈发繁荣的街道,张闻音感慨了一句,“还是上都最热闹,其他地方终有不及啊。”
“你忘记南州了?”
“南州的富足和上都的不一样,只从街面上就能瞧得出来,不过我还是更喜欢上都的繁华,万国来朝后留下不少番邦,倒是省了往外跑的麻烦,在这儿什么都能见到。”
张闻音所言非虚,谢谨言也一样。
南州虽富庶,却没有上都这般海纳百川,而且这次回来,在街面上还看到了好多不同以往的商铺,这些也都是元彻帝和自家女儿认真经营王朝的结果。
是好事。
马车停在将军府门口,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变。
皇后出自谢家,按理来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将军府早就该变成国公府才对,可惜,自从那年“被罚俸和禁足自省”后,朝中对于谢谨言就查无此人了,他对于权势的热衷不过是来自于朝中无人可承而已,但现在有的人干活,他当然乐得和夫人一起到处玩。
因此,多年前就一直“抱病”在家,以养身为主,在朝中不争不抢。
如此举动反倒是得了赞誉,说皇后的娘家人从不依仗身份欺压百姓,或者争权弄利,给她的名声也增添了不少好处,所以张闻音和谢谨言也乐得继续这般。
门房看到有马车停下,就知道是自家将军和夫人回来了。
那叫一个激动,立刻提着脚步就往外冲,笑嘻嘻的对着里头喊了句,“将军,夫人总算是回来了,再不来,杏薇妈妈可要让人送消息去寻了呢。”
“知道了,先进屋吧,外头冷得很。”
“是,是,小的这就去报信。”
说完,快步又离开了门口,很快就见杏薇和橘夏连带着管事守璞一同出现,三人都是难得的激动。
赶着就往前来,行礼说道。
“奴婢(奴)见过将军,见过夫人。”
“起来起来,都说了多少次别在雪地里行礼,仔细伤了膝盖,你当你们还是二八的小姑娘亦或者小伙子吗?”
十五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
比方人的容貌,不是每一个人都如谢谨言和张闻音这般如同吃了返老还童的丹药般不会老去的,所以杏薇和橘夏的脸上也添了笑纹,守璞的两鬓甚至都有些风霜了,看得张闻音忍不住感慨一句。
“家里的事情这么多吗?怎么瞧着你们比去年又大了些?”
“夫人还说呢,您倒是日日去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了,留我们三人内外管事,这么大个将军府里里外外要操持得能少得了吗?可不是就老相了?”橘夏假意抱怨了一句,但她确实很担心。
不但担心跑了的二姑娘,也担心将军和夫人在外会不会风餐露宿。
她倒是有心想跟着去伺候,无奈这把老骨头也经不住颠簸了,因此日日夜夜的总有些记挂着,自然眉宇间就多了些褶皱。
“好了,这次回来不走了,我也跑不动了,宝丫头这孩子疯够了自然会回来,操不了她一辈子的心,就这样吧。”张闻音算是想通了。
这些年,她们夫妇大江南北的把绥朝境内都给跑了个遍。
该吃该玩该见识的一样不少,谢谨言倒是想带她去番邦看一看,但年纪放在这儿,张闻音又没有武功自保,还是算了吧,正如她所说,先安安稳稳的过两年太平日子,若日后真有机会,再谈其他。
于是乎,听了这话的杏薇和橘夏簇拥着张闻音就回了内院。
“只要一入冬,这屋子内的地龙就没停下来过,就是怕夫人和将军突然回来。”
“我说呢,这屋子这么暖和。”
“去年守璞遇到个厉害的机括先生,帮着把家里的地龙都改了遍,因此用下来效果和从前一样好的,但柴火却少了六成,这情况也都上报给了娘娘,娘娘安排在宫里也这般改造,外头的权贵人家纷纷效仿,所以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杏薇解释道。
她如今已是稳重又镇定的将军府内管事妈妈,颇有几分不怒自威的底气。
不过,见到张闻音时,她一贯严肃的脸上才会露出平和的笑容来,不似往日,小丫头们在她面前连大声说话都不太敢,更别提有什么心思了。
“你办事牢靠,我放心。”
谢云岫入宫的时候,张闻音动过心思要将杏薇给送到其身边去陪着。
可杏薇以自己孩子年纪小,离不开人给婉拒了。
张闻音却明白她这是不想以老奴的身份影响到自家大姑娘,否则从母亲身边来的管事妈妈必然是要压她房中其他人一头的,都是当差的奴婢,谁也不想一辈子都被人管着,所以杏薇宁愿留在将军府里操持这些,也不想去争抢那个风头。
即便她们的奴籍早就消了,可她一家子还是没有离开。
她和橘夏的四个孩子,如今都在“和畅书院”读书,这书院是帝后上位后特意开设的,以薄云先生为尊,广招天下有学之士,无论出身,不讲年纪,只要是有真材实料的都可以去读。
四个孩子虽然是将军府的人,但也不能走后门,因此都是备战了近十年才考进去的。
自是要认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