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龙脉深处,那声混合着痛苦与解脱的龙吟悠长不绝,仿佛贯穿了洛京数百年的历史烟云。陈九以混沌本源之力直贯地脉核心,进行的并非毁灭,而是刮骨疗毒般的净化与重塑。
那纠缠于龙脉本源中的伪龙之血、窃道者残留的扭曲规则,在至精至纯的混沌之气冲刷下,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冰雪,迅速消融、瓦解,被强行剥离出来,最终化为缕缕黑红色的污秽烟气,从地脉裂缝中逸散而出,随即被笼罩四周的混沌领域彻底湮灭,归于虚无。
与此同时,那原本衰败、枯竭的龙脉,在摆脱了所有桎梏与污染后,虽然依旧虚弱,却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与灵动。
金色的龙气不再躁动暴戾,而是变得中正平和,如同潺潺溪流,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自行运转、修复,汲取着天地间游离的元气,滋养着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
笼罩皇城的金色光罩上,九龙虚影欢腾盘旋,鳞甲闪烁着纯粹的金光,再无一丝杂色,它们向陈九投去感激与臣服的目光,旋即缓缓沉入光罩之中,使得这皇道龙气大阵的气息变得愈发厚重、祥和,但其控制权,已彻底与景帝无关。
“不……我的龙脉……我的道基……”
景帝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甚至不惜与虎谋皮才得以初步融合的龙脉控制权被强行剥离净化,感受到体内那依托伪龙之血与龙脉联系而存在的力量正在飞速流逝,原本因大阵加持而恢复几分血色的脸庞,瞬间变得死灰。
他踉跄后退,跌坐在冰冷的废墟上,华贵的明黄常服沾染了尘土,显得狼狈不堪。那双曾经深邃威严的眼眸,此刻只剩下无尽的空洞与绝望,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十余载谋划,万般算计,不惜以江山为棋,以万民为子,甚至默许江南糜烂,引外敌入室,最终却落得一场空。
不仅未能成就那虚无缥缈的人皇之道,反而连原本的帝王基业也彻底断送。
道基被毁,龙脉反噬,他此刻虽未立刻毙命,但修为尽废,寿元无多,已然与凡人无异,甚至更为不堪。
明凰看着瞬间苍老衰败、如同风中残烛的景帝,心中百感交集。有痛心,有愤怒,更有一种深深的悲哀。她缓缓走上前,在景帝面前蹲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父皇……您……这又是何苦?”
景帝抬起浑浊的双眼,看着女儿近在咫尺的容颜,嘴唇哆嗦着,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悔恨与自嘲的叹息:“凰儿……朕……错了……大错特错……觊觎不属于自己的力量,终究……镜花水月,反噬自身……”
他艰难地抬起颤抖的手,似乎想触碰明凰,却在半途无力垂下,
“这江山……交给你了……莫要……莫要学朕……”
话音未落,他猛地一阵剧烈咳嗽,呕出几口带着暗黑血块的淤血,气息愈发萎靡,头一歪,昏死过去。
这位曾经雄心勃勃、亦曾陷入魔障的大景天子,在野心破灭后,只余下残躯与无尽的悔恨。
明凰看着昏迷的景帝,眼圈微红,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她站起身,对闻讯赶来的、仅存的几位忠心皇室侍卫吩咐道:“将陛下……小心送回寝宫,召太医悉心照料,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近。”
“是,公主殿下!”侍卫们恭敬领命,小心翼翼地将景帝抬了下去。
他们看向明凰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认可。
经此巨变,明凰公主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担当与智慧,以及在最后关头与陈九并肩作战的身影,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处理完景帝,明凰转身看向依旧立于阵中的陈九。
此刻的陈九,周身混沌之气缓缓收敛,那无色的本源光华也内敛于体内。
他脸色略显苍白,方才净化龙脉、强行梳理国运,对他而言消耗亦是巨大,尤其是神识层面的负荷。
但他身姿依旧挺拔,眼神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陈九,你没事吧?”明凰关切地问道,快步上前。
“无妨,消耗有些大,调息片刻即可。”陈九微微摇头,目光扫过已然恢复清明、但满目疮痍的皇城,以及远处依稀传来的、因龙脉复苏和邪氛尽去而渐渐响起的百姓欢呼声,
“眼下,洛京百废待兴,王朝气运重定,需要有人站出来,稳定大局。”
他的目光落在明凰身上,带着毋庸置疑的信任与支持。
明凰迎着他的目光,凤眸中闪过一丝坚定。
她明白陈九的意思,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父皇倒下,三皇兄伏诛,其他皇子或平庸或年幼,且经过此番动荡,皇室威信大跌,朝堂人心惶惶。
此刻,唯有她这位在危机中挺身而出、且得到陈九这等绝世强者支持的公主,最有能力,也最有资格,稳住这摇摇欲坠的帝国中枢。
“我明白。”明凰重重点头,语气铿锵,
“我会暂摄朝政,稳定洛京,安抚天下,只是……后续诸多事宜,还需你……”
“我会留在洛京一段时间,助你稳定局面,彻底清除幽冥海、阴影之庭等势力的残余,确保龙脉恢复无恙。”
陈九接口道,他深知打碎旧秩序容易,建立新秩序却非易事,明凰需要时间和力量来整合各方。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王朝未来……待局势稳定后,可由宗室与朝臣共议,推举贤能,是延续李氏,还是另立新朝,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他的话语平静,却蕴含着决定未来走向的力量。
对他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生灵,能否享有太平与秩序。
明凰闻言,心中既有重担在肩的沉重,也有了一分底气。有陈九这句话,至少在她整合力量、稳定局势的过程中,将无人敢轻易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洛京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恢复期。
明凰公主以雷霆手段,迅速接管了洛京防务和朝政大权。她首先发布了安民告示,将窃道者之乱、景帝修炼邪术导致龙脉受损的真相,公之于众,并将陈九力挽狂澜、净化龙脉的功绩昭告天下。
这极大地安抚了恐慌的民心,也将陈九的声望推到了顶点,几乎被洛京百姓视若神明。
同时,她借助苏墨的水守一族残存势力、福伯掌握的皇室暗桩以及部分在动荡中保持中立的勋贵力量,开始清算阴影之庭、幽冥海在洛京的残余势力,整顿司天监,肃清朝堂。
有陈九这尊大神坐镇,所有宵小皆不敢妄动,清算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琅琊山在洛京外围的势力早已仓皇撤回山门,紧闭不出,短时间内再无能力干涉世俗。
陈九则在净化龙脉后,于皇城原祭天坛遗址附近,寻了一处清净宫殿暂居,一方面调息恢复,另一方面则以其混沌领域和强大的神识,辅助明凰监控洛京,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同时也在细细感悟此番大战与突破后的收获。
他对混沌规则的领悟更加精深,尤其是亲身引动混沌海投影、以及梳理国运龙气的经历,让他对“秩序”与“混沌”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的化神境界彻底稳固,并向更深层次迈进。
期间,文墟老人、萧冉等人通过重新建立的传讯渠道,与陈九取得了联系。
得知洛京惊变与最终结果,姑苏上下欢欣鼓舞,同时也加紧了自身的建设和防御。
陈九远程指示文墟老人,将他在洛京对混沌之道的新感悟,尤其是关于“滋养”、“点化”与“梳理秩序”的心得,整理成册,融入万象天工阁的研究和姑苏城的阵法建设之中。
半月之后,洛京局势初步稳定。
这一日,陈九正在静室中打坐,神识与脚下那缓慢恢复生机的龙脉隐隐交融,感受着其中流淌的、愈发纯正的国运之力,心中忽有所感。
明凰在一名侍女的陪同下,来到殿外求见。
此时的明凰,换上了一身更为庄重典雅的宫装,眉宇间的稚气已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沉稳干练的威仪,只是眼底深处,依旧残留着一丝难以消解的疲惫。
“陈九,龙脉监测有报,其恢复速度似乎比预想中快了不少,而且……气息似乎更加灵动磅礴,这是何故?”
明凰直接道明来意,眼中带着询问。
龙脉的恢复关乎国本,她不敢有丝毫大意。
陈九缓缓睁开眼,示意她坐下,缓声道:“无需担心,这是好事。我以混沌本源净化龙脉,并非简单祛除污秽,亦是将其从王朝一家一姓的私有物,一定程度上返本归源,使其更贴近天地自然之道。
这样的龙脉,更具韧性,也与众生联系更为紧密,未来若能善加引导,当能福泽更广,而非仅仅滋养皇权。”
他顿了顿,指尖一缕无色混沌之气浮现,如灵蛇般游动:
“混沌之道,包罗万象,于毁灭中蕴新生,于无序中定秩序。
我近日观洛京气运流转,心有所悟,或可尝试以混沌为基,为你在这皇城之下,布下一座混沌蕴灵阵,并非强行抽取龙脉,而是引导其散逸的精华与天地元气交融,反哺洛京,加速此地生机恢复,亦可潜移默化,滋养城中百姓与修士,算是……我对这片土地的一点补偿。”
毕竟,洛京之劫,虽根源在景帝与窃道者,但他与窃道者的最终决战,也对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明凰闻言,凤眸顿时亮起,激动道:“如此甚好!若能成此阵,实乃洛京之福,天下之幸!”
她深知陈九的手段,此阵若成,其功效绝非寻常聚灵阵可比。
陈九微微颔首:“布阵需一些时日,也需要一些特殊材料,我稍后列出清单,你着人去准备。
此外,我需借水韵龙章一用,此物蕴含水守一族生机造化之力,与混沌之滋养特性相合,可作为阵眼之一,调和诸气。”
明凰毫不犹豫,立刻将一直妥善保管的水韵龙章取出,递给陈九:“龙章能助你一臂之力,是它的荣幸。”
陈九接过龙章,感受着其中温润而磅礴的生机之力,与自身混沌之气隐隐共鸣,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时间,陈九开始着手布置混沌蕴灵阵。
他并未大张旗鼓,而是每日在皇城特定方位刻画阵纹,引动地气,调和元气。
他所用的阵纹并非传统符文,而是以混沌之气直接凝聚勾勒,蕴含着他自身对规则的感悟,玄奥莫测。
偶尔需要一些稀缺材料,明凰也总能以最快速度备齐。
在布阵过程中,陈九对混沌之道的“创造”与“滋养”一面,运用得越发纯熟。
他甚至能引导混沌之气,点化阵基所用的某些玉石,使其灵性大增,成为阵法良好的能量载体。
苏墨在伤势稍愈后,也主动前来协助,以其对水脉的精准掌控,帮助陈九引导洛京地下水脉与阵法相合,使得阵法效果更佳。
就在陈九忙于布阵,明凰致力于稳定朝局、恢复民生之际,一封来自遥远北方的加急信件,被秘密送入了洛京,直接呈到了明凰的案头。
信件来自镇守北境、手握重兵的镇北王,他是明凰的皇叔,也是目前李氏宗室中辈分最高、实力最强的亲王。
信中,镇北王首先对洛京清除妖邪、拨乱反正表示祝贺,对明凰公主临危受命、稳定大局表示赞赏与支持。
但随后,话锋一转,提及北方边境近来异动频繁,疑似有境外蛮族大宗师窥伺,边防压力骤增,军中粮草器械亦有短缺。
最后,他委婉地提出,希望朝廷能尽快稳定下来,确立新君,以安天下之心,并汇聚资源,支援北境,以防不测。
这封信,言辞看似恭顺,实则暗藏机锋。
既有表态支持的意味,也透露着北境面临的现实压力,更隐晦地表达了镇北王本人,或者说北方军团,对皇位更迭的关注和对朝廷资源的需求。
明凰看着这封信,眉头深深蹙起。
她深知这位皇叔的能耐与野心。
以往景帝在位时,尚且对这位手握重兵的皇叔多有忌惮,加以制衡。
如今朝廷虚弱,内忧虽暂平,外患却凸显,镇北王这封信,无异于一道无声的催命符。若处理不当,刚刚稳定的局面,可能顷刻间再起波澜,甚至引发内战。
她不敢怠慢,立刻命人请来了陈九,将信件递给他。
陈九快速浏览完毕,神色平静如常,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树欲静而风不止。”陈九将信件放下,淡淡道,
“看来,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