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了那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之后,话题终于转到了正事上。
李宗仁看着徐剑飞,一脸认真地问道:“剑飞啊,你这次扩军规模如此之大,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水分啊?”
徐剑飞看了李沛然一眼,他觉得还是由李沛然来说比较好,这样更能让对方接受一些。
于是,他向李沛然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来说。
李沛然心领神会,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轻声说道:“爹,这次扩军,这里面确实有点水分。”
“哦?”李宗仁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感兴趣,连忙追问道,“那水分有多少呢?”
李沛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正规军的水分数目确实报多了一些,不过六万还是有的。而民兵的水分则是报少了,实际上应该有五十万左右吧。”
听到这个数字,李宗仁不禁吃了一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沛然。
李沛然见状,心中有些小得意,她微笑着继续说道:“不过呢,虽然正规军的人数报多了,但如果我们想把正规军扩充到十万,只要把区小队和县大队的民兵补充进来,不需要十天的时间,就能轻松达到十万之众,而且整体战斗力还不会下滑哦。”
李宗仁听完这番话,脸上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下来,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头,郑重地看着徐剑飞,问道:“剑飞啊,你养这么多军队,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徐剑飞一脸无辜地回答道:“当然是为了抗日啊,不然我还能有什么其他目的呢?”他的语气显得十分诚恳。
然而,李宗仁显然并不买账,他的脸色微微一沉,不满地说道:“别跟我耍滑头!”
说完,他扫视了一眼坐在身边的其他四女,似乎在暗示徐剑飞不要在她们面前隐瞒什么。
李宗仁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谨慎地开口说道:“这里都不是外人,你们都是我的儿女,所以我也就不隐瞒我这次来的目的了。”
徐剑飞询问:“岳父此来是为了什么?”
李宗仁说道:“我要借你的兵。”
徐剑飞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这个要求感到有些意外。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询问道:“岳父来的目的就是这个吗?为什么要借兵?”
李宗仁点了点头,解释道:“据可靠情报,在明年的一月份,日本鬼子为了打通平汉铁路线南段,即将动用 7 个师团和两个坦克旅团,在南北两面向第二和我第五战区进行夹击。
到时候,我第五战区将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所以,这一次我亲自跑来,就是希望你能够出手相助,帮助我第五战区抵御敌人的进攻。”
在打了亲情牌之后,他紧接着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诱饵:“当然啦,这一次我肯定不会白白使用你的兵力。
所以呢,我已经和国府那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且成功地得到了委员长的亲口承诺哦!
只要你能够帮我顶住这次敌人的猛烈攻击,彻底粉碎他们妄图打通平汉铁路线的美梦,那么他允诺,会提前将信阳和罗山这两个地方,划归到你鄂豫皖行署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个诱饵对于徐剑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就像白崇禧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大别山区的粮食产量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他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新得到皖中地区,才刚刚拓展,还没有产出。
虽然他现在依靠着东面太湖三县,那片平原根据地的产出,能够勉强维持现状,但这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粮食短缺的问题。
然而,如果他能够顺利得到信阳和罗山,这两块江汉平原做根据地,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有了这两块肥沃的土地,他徐剑飞就能彻底解决粮食供应的难题,从而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否则的话,他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可能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毕竟,要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不说扩军 11 万这么庞大的数字了,就算只是维持一支 六 万人的大军,都足以让他感到头疼不已了。
而正因为这两个地区有李品仙的 85 军在驻守,即便徐剑飞对这块地方垂涎三尺,无论是从军事战略、政治影响还是其他任何方面来说,他都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去夺取它。
如此一来,徐剑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两个地方被别人掌控,却无能为力。
然而,如果他能够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地接管这两个地方,那将会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这将有助于他的岳父更好地联合抗击日寇,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他自己也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是,要想顺利接管这两个地方,并协助他的老岳父应对即将爆发的会战,徐剑飞就必须将他的主力部队,调往这两座坚城。
这样一来,他就会失去对江南地区的掌控,无法顾及那里可能发生的事变。
徐剑飞端起小酒盅,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犹豫不决。
他深知这个决定的重要性,一旦做出选择,就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和自己的计划。
李宗仁见状,呵呵一笑,似乎看穿了徐剑飞的心思,说道:“其实啊,我也知道你这次扩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你已经嗅到了江南国共之间的紧张气氛,尤其是在国府压力减轻之后,双方之间的摩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毕竟在这抗日战争期间,大家本应一致对外,但国共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存在,这确实让人感到担忧啊。”
徐剑飞面带微笑,自然而然地轻点了一下头,表示对岳父的理解和认同。
他语气坚定地说道:“岳父大人真是深知我心啊!在这紧要关头,我绝不愿意看到亲者痛心、仇者快意的局面发生。
正因如此,我才决定扩军,并有意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国府意识到我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从而对我有所忌惮,行事时不会做得太过决绝。
当然,如果形势所迫,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新四军,为抗击日寇保留最后一丝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