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手中的杯子照着八皇子扔了过来,嘴里骂道:“蠢材,你还知道新君登基后,才能加恩呢?你是新君吗?谁封你当太子了吗?啥也不是,还敢自做主张。”
八皇子头一歪,躲过了杯子,生气地吼道:“母后,父皇生前没有立下太子,就会由宗族和重臣商议,推举合适人选。在一众兄弟中,茂儿是嫡出皇子,又没有什么问题,依祖制就是妥妥的新君人选。”
皇后叹口气:“对呀,新帝由宗室和朝廷推举。你上面有七位兄长,你年龄与排行不占优势,也谈不上文治武功,与国与民也没什么功劳,唯一的优势就是嫡出的身份。只有母后是唯一的皇后,你才是唯一的嫡子。”
八皇子傻眼了,他脑子都麻木了,母后想得这么深,他怎么没想到呢。
皇后如鬼魅般的声音传来:“要是追封林皇贵妃为皇后,她本是先皇的原配,她在前,就是公认的元后,母后就可能算成是继后。如果,宗室要立其他皇子为新君,只需要名义上过继给元后,就是元后嫡子。你一个继后所出的八皇子,拿什么跟人家比呀?”
八皇子这会儿明白过来,眼睛都直了,头上沁出细汗。跪下来,一声不敢吱,任皇后瞪他。怪不得,人说姜是老的辣,母后确实比自己透亮。
王善先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流下来,妹妹真是厉害。其实,王雷说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妥,但没想这么深。广平是他的儿媳妇,对他一直恭敬有加,又给王家开枝散叶,是王家的大功臣。给她母亲追封个位份,她就是原配嫡长公主了,对王家也没什么害处,就默许了。
王雷这会儿脸都白了,心中懊恼,只念自家媳妇一点私心,多来点权势,差点坏了姑母和表弟的大事。心里又想,广平到底有什么意图,真的只是为了纪念母亲,还是说,她跟别的兄弟达成了一致。
皇后看了一眼面前的三个男人,都是她的至亲,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别有用心。她的心中空落落得痛,觉得这大半辈子白活了,人情太薄,亲情太假,爱情太虚,只有她当真了。她按住太阳穴,头也痛起来了。
三个男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吱声,好半天,王雷惭愧地说:“娘娘,侄儿错了,再不敢了,请您千万保重,莫气坏了身体。”
皇后抬头,眯起眼睛看王雷:“王雷,你是本宫的侄儿,本宫饶过你。不过,只此一回,下不为例。回头告诉广平公主,若她是无心为之,叫她安分守己,不要异想天开。要是别有用心,想害我们母子,就别怪本宫不给她情面。”
王雷头上的汗也流下来,连忙应声,谢过皇后的宽宏大量。
皇后看了一眼她哥,冷冷地道:“我早就跟嫂子说过,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人与人相处,图个自在,总往痛处说,就没意思了。”王右相这些过得平顺,早就飘了,年纪越大越糊涂。听了妹妹这话,脸都黑了,耳朵根子红了。
王善先心中惭愧,又有些愤恨,妹妹也太不给面子了。便眼下的情形,还得是他先低头,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叹口气:“娘娘说得是,是臣这些年过得太顺当,有些不知轻重了。回去自当反思,以后更加谨慎行事。”
王皇后叹口气:“算了,妹妹刚没了夫君,心中也是太乱了,就怕出事。说话有些重,行事也不沉稳,得检讨自身。”
三个人连忙说不敢,请皇后娘娘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皇后松口气:“响响,你是本宫的亲侄子,广平又是陛下的大公主,你们有四个儿子。要是将来你表弟真上了位,他既是舅父,又是表叔,怎么可能亏待自家孩子?东陈国地大物博,包容性强,多封几个郡王、郡公的,也不算什么大事。”
王右相真是服气了,妹妹恩威并施,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可是,他们觉得这样才是上位者该有的手段。
皇后道:“本宫有些累,哥哥跟响响先告退吧。茂儿留下,母后有事跟你说。”
王右相父子行了个礼,起身告辞了。两人一路往外走,一路小声议论。王右相道:“看见了吧,你姑母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女子了。那时候,她一心都是让自家兄长和侄辈过好,处处为咱们着想,如今,她是一国之后,心太大了。”
王雷左右一看没人,才小声道:“这事不怪姑母,是儿子没想明白,现在这个局势,还要什么追封啊。要是出了纰漏,表弟不能顺利上位,说不定,咱们几家全都得折到里边。”
王右相白儿子一眼:“知道就好,回去不要原话说给广平公主听,要想方设法安抚住她。就说,现在大局未定,万不可横生枝节。要是李茂上了位,既是娘家亲兄弟,又是夫家亲表弟,肯定好说话。”
王雷挑挑眉毛:“阿父,您什么意思?”
王右相道:“阿父生平有一个愿望,就是给亲生父母追封。只是没想到,妹妹太过怨恨亲生父母,不肯答应,一提就骂。人死账销,哪有那么大的仇怨?现在你媳妇又想要给她生母追封,皇后有自己的想法,不肯应承。要是广平公主闹起来,恐怕要吃大亏。”
皇帝新丧,皇后要作出姿态,以身作则。不但自己穿着打扮朴素,坤宁宫里布置得如雪洞一般,除了挂的白布,朴素的基本用具,一应贵重的摆件、新奇的玩器都收起来了。
皇后命人煮茶,一边把儿子叫过来坐在身边。八皇子诚惶诚恐,就怕母后训她。谁知皇后态度温和:“茂儿,母后不是训你,是教你做事。母后刚才的言行,你怎么看?”
八皇子道:“儿臣觉得母后高明,驳斥了表兄的请求,指出了事情的严重后果。警告了广平姐姐的痴心妄想,又许诺了四个外甥的前程。正是软硬兼施,安稳了人心,控制了局面。”
皇后点头:“不错,虽然是舅父和表兄,但是他们姓王,你姐姐也是王家妇。而母后是李家妇,你是李家子,虽是血亲,可祭拜的祖宗都不同了。人性复杂,人心难测,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和利益追求,你不能全盘应承。弄得不好,会后患无穷。”
八皇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母后的意思,是让自己防着点这些人。
皇后道:“茂儿,你前日在朝堂上表现得很好。听了你舅父和舅姥爷的建议,把你父皇的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众臣面前留下了好印象。”
八皇子听了母后的赞扬,心中好受多了,原来自己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皇后又道:“今日上午,你大皇伯来了,跟母后提了要求,想让把他两个庶子安排好。母后答应了,准备在卫军中给安排两个中郎将的位置。这样,你皇大伯一定会站在你这边。他是昭帝的长子,这一代的宗长,又领军打过仗,在军中也有威名。”
八皇子点头,母后说得对,皇大伯要是力挺自己,后继的事会更顺利。
皇后又道:“你有空去找你二哥一趟,告诉他,母后说他仁义通透,以后就是下一任皇家宗长。他的长子继承爵位,只要东陈国在,永不降爵。其他孩子们,都会善待。”八皇子想了一下,应了一声好。
皇后道:“你三皇伯也是个有威信的,你想取得他的支持,就得说得出一点东西来。你去拜望他,跟他谈谈你有什么想法。比如,如何调整人事,如何施政,如何搞好水利工程。你现在就跟母后说说,你的想法吧。”
八皇子道:“儿臣刚进朝堂学习不到一年,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办,请母后指教。”
皇后道:“先说人事方面,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陛下生前没有立太子,东宫多年虚置,没有东宫僚属的力量可用。你就要在现有的人选中,进行调整,让自己用着更顺手。”
八皇子点头,这话有理,只是有些不知怎么做,开口问:“母后,人事方面该如何安置?”
皇后递过来一份文件,八皇子打开看,上面写了一些人事的调整。三省大员中,中书大丞相何进安年龄太大了,请他荣休,给个司徒的名号。中书左丞长孙远年龄也大了,荣休后派往岭南。调户部孙连智为中书大丞相,吏部魏大人的长子魏一鸣做中书右丞。
八皇子指着问:“母后,让三舅姥爷荣休,他会不会不高兴?为什么让他去岭南呢?”
皇后解释:“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般人到这年龄就干不动了。东陈律法,年过七十要致仕,其实多少官员都没活到七十呢。三舅父早过了七十了,要遵守律法,省得别人说你任人唯亲就不好了。”
八皇子虽然点头了,其实也没大想好,皇后又道:“让你三舅姥爷去岭南,一来因为他在南诏多年,习惯了南方的气候。二来,他是个能人,能帮你制约岭南的地方势力。”
八皇子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他是读过很多书,可是真到用时,书上的东西却生搬硬套不合适。幸亏有母后和舅父他们多方指导,他才觉得心中有点底儿了。
皇后又道:“孙连智是状元出身,有学问,有手腕。之前测绘东陈全舆图,有见识,有功劳。他家受母后的资助良多,几个孩子也走母后的门路,到国子监读书。跟咱们关系还行,即使不向着你,也不会故意害你。”
随后,这母子一问一答,把人事关系说明白了。八皇子这次受益良多,原来,这些官员背后隐藏着这么多的关系。
平常看着没联系的人,其实是一伙的,到了关键时候,一致对外。平常看着不怎么对付的人,其实利益一致。看着亲亲密密勾肩搭背的,其实都是逢场作戏,故意麻痹对方。一旦得了机会,就捅上一刀。
然后,母子两个又讨论如何施政,皇后对这个并不是很擅长。她虽然聪慧,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又有异能,说到底,她也没有站上过朝堂。不过,皇后告诉儿子,这种事,要去请教他的大舅,还有六部尚书几个大人,他们是真正做事的人。
最后,重点来了,就是关于东陈水利工程的设想和建设。民以食为天,东陈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离不开水利工程。曾秀云留下的东西很有用,也是目前东陈最需要的,八皇子要是从中找到灵感,肯定能让众臣信服。
第一项,是帮助黄河改道,让它顺利入海。
八皇子琢磨半天,抬头看皇后,皇后让人把新近出版的东陈全舆图取来。让八皇子在舆图上找,找曾秀云计划书中说的几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的州县情况,最终的流向。八皇子按照母后的指点,找到黄河的下游。
三十多年前,东陈国东部发生大地震,引发黄河改道,竟然夺淮入海。使得每年汛期,淮河流域水过大,易决堤发洪水。据统计,三十年发了十六次水,百姓苦不堪言。而黄河故道缺水干旱,整个植被都被破坏了,土地沙漠化,粮食减产,当地百姓生活艰难。
曾秀云的意思是重新修整黄河故道,让黄河往东北方向,从鲁地的东营一带入海。同时加固淮河河堤,疏通淮河河道。这样,淮河的水灾会得到控制,而黄河故道有水了,生态也会慢慢恢复。
第二项,加宽龙首渠的主渠道,清理淤泥。龙首渠是个天才的设计,二百年前由宇文家的奇人宇文恺设计,引产水入永安城。采用东西双干渠的设计,供应太极宫、大明宫及东西两市的用水。如今年久,渠中淤泥太多,加上永安人口比二百年前多了数百万,肯定需要扩渠、清淤。
当然了,前两项是最重要的,算是迫在眉睫的大工程。后面的设想,且不着急,等新帝的位置稳了,慢慢地实行。
第三项,延长成国渠的长度,新开阔余渠,修建六门堰,采用多级分流技术,可以多灌溉关中几万亩农田。
第四项,重修通江渠,做鱼嘴堰,引西河、羊河、南秀河的水入堰,可多灌溉农田数万亩呢。
第五项,在宁波一带,做它山堰,采用分水原则,涝时七分入江、三分入溪,旱时七分入溪、三分入江,确保浙东南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