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陌生的地域,面对熟悉地形、采取游击战术的敌人,清剿效果甚微。
往往是唐军主力一到,敌人便遁入山林无踪,待唐军离去,他们又如同野草般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来。
辽东城下的唐军,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正面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身后是不断被撕咬的软肋。
巨大的伤亡、后勤的压力、以及战事拖延带来的焦虑,开始如同瘟疫般在军营中蔓延。原本高昂的士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
甚至连天气,也似乎开始站在高句丽一边。
北风一日紧过一日,天空变得晦暗不明,偶尔甚至有细碎的雪籽落下,提醒着人们,辽东那足以冻裂金石、吞噬大军的严冬,正在步步逼近。
……
长安。
李承乾看着最新送达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凝重与焦灼的战报,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
他之前的预感,正在被残酷地验证。
渊盖苏文的策略,根本不是什么“弃子”,而是极其狠辣的“兑子”加上“疲敌”!
他用乙支文德和辽东城这块硬骨头,死死拖住、消耗着大唐最精锐的野战主力,同时利用外围的游击力量,不断给唐军放血,拖延时间,等待那个最终的杀手锏——辽东的寒冬。
“乙支文德……真乃劲敌。”李承乾放下战报,喃喃自语。
即便作为敌人,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将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才能。
是他,将渊盖苏文的战略意图,以一种最惨烈、最有效的方式变为了现实。
而更让李承乾感到心悸的是,战报中提到,唐军抓获的俘虏供称,那些袭扰粮道的高句丽散兵游勇中,似乎混入了一些“身份特殊”的人,他们装备更精良,战术更狡诈,指挥也更统一,不像是普通的溃兵。
“是渊盖苏文直属的精锐?还是……平壤城内其他势力派出的‘督战队’?”李承乾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
这似乎间接印证了平壤城内并非铁板一块,但也说明,即便有内斗,在抵抗大唐这一点上,高句丽的上层或许存在着某种共识,或者至少是迫于形势的合作。
这使得之前那个“高句丽秘密使者”所带来的“内应”承诺,显得更加可疑和可笑了。
即便真有那么一两个不得志的宗室心怀异志,在渊盖苏文目前依旧掌控大局、并且对外战争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情况下,他们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承乾猛地站起身,在殿内踱步。
“必须打破这个僵局!否则,数十万大军真有可能被拖死在辽东城下!”
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舆图上的青州。
现在,他亲赴青州的理由,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充分和紧迫!
就在李世民亲率的主力于辽东城下陷入血腥巷战的泥潭,且后勤补给线持续遭受高句丽残兵游勇袭扰之时,来自南路军的另一份战报,也被快马加鞭送到了长安两仪殿。
这份战报,来自已成功在辽东半岛登陆的侯君集与苏定方所部。
战报的前半部分尚算顺利,南路大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句丽对新罗北境的压力,并与苦苦支撑的新罗王室建立了初步联系。
然而,战报的后半部分,笔触却变得沉重起来。
真正的困难,在登陆成功后接踵而至。
首先便是补给问题。新罗使者虽对唐军来援感激涕零,但其国小民贫,经年累月遭受高句丽侵扰,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无法为数量庞大的唐军提供长期、充足的粮草补给。
新罗王所能提供的,仅限于少量劳军物资和有限的本土向导,对于数万大军的日常消耗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唐军的生命线,完全系于那条跨越渤海、从莱州、登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补给线。
然而,这条航线如今也变得危机四伏。
高句丽显然意识到了南路唐军对其侧翼的威胁,他们利用熟悉近海航道和岸基地形的优势,派出灵活的小型战船和敢死士卒,不断袭扰唐军的运粮船队。
这些袭扰神出鬼没,或利用夜色雾霭靠近纵火,或在水浅礁多之处设伏,虽未能完全切断海运,却给唐军后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延误。
数批满载粮秣的船只或被焚毁,或被劫掠,或因规避袭击而延误航期,导致已登陆的南路军时常面临断炊之虞。
军中已开始削减口粮,士兵们不得不时常在战斗间隙,于陌生的土地上艰难地搜寻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
其次,军事进展也陷入停滞。
攻克沿海几座城池后,侯君集与苏定方意图向纵深发展,威胁高句丽腹地,以策应辽东主战场。
然而,高句丽在通往内陆的要道和险峻之处,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山城和堡垒。
这些据点易守难攻,守军虽不多,却足以凭借地利层层阻滞唐军推进。
南路军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重型器械难以通过海路大量运输),又受困于补给不继,兵力无法充分展开,攻势很快便如强弩之末,难以穿透高句丽精心构筑的纵深防御体系。
侯君集求胜心切,面对如此困局,屡次欲强行攻坚,皆因苏定方以“士卒疲敝,粮秣不济,攻坚恐伤亡惨重,且难保后路”为由苦苦劝谏,方才勉强按捺。
但军中因补给困难和战事胶着而产生的焦躁与沮丧情绪,已日益弥漫。
战报最后,侯君集与苏定方联名请求朝廷,务必设法稳定并加强海上补给,并希望能有新的战略指示,打破目前僵局。
李承乾将这份南路军战报与辽东主战场的战报并排放在一起,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李世民在北,大军被拖入了辽东城这座磨盘里进退不得!
侯君集与苏定方的南路军,虽然成功登陆并打开局面,却因补给难继和敌方纵深防御,进退维谷,难以对平壤形成真正的战略威胁。
南北两路,竟然同时陷入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