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无极殿。
萧照渊看着白起加急送来的文书,上面详细记录了东境使者所言以及司徒易试探性投降的意向,他放下文书,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陛下,”萧何在旁缓声道:“司徒易主动遣使,其意已明,欲寻一出路,此乃平定东境之良机。”
“朕知是良机,”萧照渊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考量,“但司徒易非寻常降将。他是正统亲王,在大楚威望犹在,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处置不当,极易可能引发大楚旧民的不满和反弹,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动乱的根源。更何况,他麾下尚有数十万经历战火锤炼的边军和第二军团,战斗力不容小觑。如何消化这股军队,还需要思量一番。”
房玄龄开口道:“陛下,司徒易身份敏感,不可使其居于旧地,更不可使他继续掌兵。臣以为,可封其虚爵,赐帝都华宅,荣养于帝都。即可显我大秦诚意,也可置于眼皮之下,便于监控。”
贾诩补充道:“房大人所言甚是。其麾下军团,必须打散重整,将领或调离,或领虚职,士卒择优编入各军。更需要派遣我大秦嫡系官员前往东境,接管一切,彻底消化。”
郭嘉眼中精光一闪,进言道:“陛下,司徒易如今无非是待价而沽,其所虑者,无非权位,性命。臣以为,可明升暗降,许其王爵,甚至可赐予更尊荣的虚衔,但其必须离开东境根本之地,迁至大秦内地。”
萧照渊听着众人的建议,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在心中权衡利弊。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安置,更是一盘关乎天下归一大局的奇妙棋局。给多了,恐留后患;给少了,又怕逼反对方,让大周得利。
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满足司徒易的需求,又能彻底消除其政治和军事威胁,同时还能给其余楚地势力树立一个典范。最终,他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叩,似乎有了决断。
“拟旨!”萧照渊声音沉稳而决断,“回复白起,让他告知东境使者,朕欣闻易王爷深明大义,心系苍生。若愿归附,朕必以诚相待,保其宗庙,全其富贵,绝不吝啬王侯之封!”
“另外,传旨豫让,加紧对东境各军团内部渗透、分化,重点拉拢重要将领!”
“臣等遵旨!”
一套针对司徒易的方案,从帝都发出。萧照渊要以最稳妥的方式,将东境啃下来。
数日后,扬州,帅府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司徒易坐在主位,下方是追随他多年的将领和谋士。案几上,摊开着三份文书。
大周的条件:一字并肩王,承认自治,军事同盟,物资支持。条件极为优渥,给予了扬州最大的自主和尊重,诱惑极大。
南境穆远山的回信:虽未言明,但态度清晰,南境以长公主司徒静为核心。但司徒静与秦帝关系天下皆知,暗示了南境未来很可能走向归附大秦的道路。
大秦的条件:保证宗庙、富贵、不吝王侯之封。言辞客气,但关于兵权、地盘等实质性问题,只字未提。
“诸位,都说说吧。”司徒易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前路三条,何去何从?”
一名性情刚猛的将领率先抱拳道:“王爷!大周诚意十足,许以王爵,允我扬州自治!我等仍有兵马钱粮,进可与大周联手,退可割据一方,逍遥自在!何必去看大秦的脸色,仰人鼻息,做个空头王爷?”
一位老成持重的谋士则摇头反驳:“将军此言差矣!大周承诺,看似美好,实则空中楼阁!我等与周人结盟,名为盟友,实则前沿屏障,必首当其冲秦军兵锋!更何况,周人反复无常,今日许王爵之位,他日若局势有变,焉知不会兔死狗烹?”
他转而看向大秦的条件,语气复杂:“反观大秦,虽未给予实权承诺,但至少保证了王爷以及我等性命和富贵。且大秦已展现出一统天下之志,国力强盛,兵锋锐利。南境穆帅态度暧昧,静公主又与秦帝有旧...若南境先投降于大秦,那我等将遭受两面夹击,危矣!”
又有谋士补充道:“王爷,秦人未提实权,或许正是在观望我等态度。若王爷主动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安心做个富贵王爷,或许反而能换取秦帝更多的信任和更优厚的待遇。”
“交出兵权,我等便如同砧板鱼肉,任人宰割!”有将领激动道。
“不交兵权,难道就有活路不成?与虎谋皮,终被虎噬!”
书房内争论不休,支持和反对与大周结盟,以及对大秦条件的不同解读,让气氛更加焦灼。
司徒易听着属下的争论,心中更是乱麻一团。
大周给的是眼前的权势和自由,但风险巨大,前景莫测。
大秦给的是未来的安稳和富贵,但需要放弃权利,命运交由他人之手。
南境,更像是一种风向标,暗示着大势所趋。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目光再次扫过那三份文书。他知道,投靠大秦,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但他不甘心啊!手握重兵,坐拥富庶的扬州之地,难道就换来一个虚职吗?可选择大周,虽实权在手,但未来不可确定。
数十万将士,上百万的百姓,都系于他一念之间,这个抉择,太重,太重了。
“可有陛下的消息?”司徒易突然问道。
书房内的争论因司徒易这句询问而暂时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当一位统管情报的将领将楚帝在秦都的处境详细禀报后,密室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
“朱雀大街...豪华府邸...供给未减...”司徒易喃喃重复着,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楚帝,作为秦帝的对手,正面抗衡大秦的君主,尚且能得到如此安置。那么他司徒易,一个主动请降的王爷,结局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至少,性命无忧,富贵可保,百姓也能避免流离失所的战乱。
反观大周许诺的条件,此刻在司徒易的眼中,愈发显得虚无缥缈,一旦他真的同意大周的条件,那将与大秦彻底对立,那么等待他的很可能是白起与李靖两大军团毫不留情的雷霆打击!届时,恐怕想求一个楚帝那样的结局都不可得。
想通了这一点,司徒易心中那摇摆不定的天平,终于轰然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决断:“诸位,不必再争了。”
“陛下尚能保全性命,安享富贵,我司徒易,又有何颜面为了那镜花水月般的权柄,拖着数十万将士奔赴死地,让这东境百姓再遭战火?”
他拿起大周那封充满诱惑的文书,随手丢在一旁。
“本王意已决。即刻回复白起,我东境...愿降。条件是,本王愿意交出兵权,听从大秦安排。但请秦帝陛下,善待我东境将士,妥善安置,给予出路。同时,保全我司徒一脉,勿加侵害!”
说完这番话,司徒易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尽管失去了权利,但至少,他为自己,也为追随他的将士们,找到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生路。
书房内一片寂静,随即,众将谋士齐齐躬身:“我等...谨遵王爷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