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陈业峰又去冲了个凉,去石康镇折腾了一番,身上也是臭烘烘的。
冲好凉后,他来到院子里,看到老陈正躺在网床上休息。
陈业峰走过去抽了一口水烟,然后抽出一张大团结悄悄塞到老陈的手里。
每天卖鱼获的钱,陈业峰都让周海英记在本子上,五叔该分的钱到月底的时候一块给他结算,每天分的话实在是太麻烦了。
陈父:????
老陈摸着手里的钱,愣了一下。
“你给我钱干嘛?”
陈父瞬间坐起,往柴房方向看了过去。
见陈母在忙碌,没闲工夫管这边的事情,老陈也是松了口气,然后愣愣的看着自己的二儿子。
“这些天你跟着我出海打鱼也累着了,应该给你开点工钱的。”
虽然陈父之前就说好他不需要工钱,免费上船帮忙干活。
不过陈业峰赚到了钱,也不会吝啬。
“刚才你不是给了你娘一大笔钱?”
说是他们的生活费,但是哪用得了这么多钱。,。
好多菜还是二儿子弄回来的,他们二老也是享儿子的福了。
“那钱是给我娘平时花销的,而这钱是给你买烟买酒的。不要嫌弃,等你花完了,我再偷偷给你。”
陈业峰知道他爹跟自己一样,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是在女人手里。
现在没了工作,身上估计也没有什么零花钱。
男人的兜里怎么能没点钱呢!
“这……”
“我娘来了,快点收起来。”
陈父还想说什么,陈业峰突然开口。
老陈连忙躺下,手掌握紧成拳头,快速伸进自己的裤兜里。
“阿发,你还在躺什么尸,快点去冲凉,把换洗的衣服,扔到桶里,等会我来洗。”
“好。”
听到陈母的话,陈父很干脆起身,双手插兜快步离开。
陈母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感觉怪怪的,可就是说不出哪里怪了。
“阿娘~”
“干嘛?”
听到二儿子喊她,她才转过头来。
这时,陈业峰掏了张纸出来,上面用铅笔画着一些东西。
“娘,你给我看看,你会不会做这个。”
陈母是外岛长大的渔民孩子,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
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织补渔网、制作地笼,她的手巧得很。
陈业峰想着把制作蟹笼的交给她来做。
“这个是什么?”看着纸上的“鬼画符”,陈母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情。
因为她实在看不懂二儿子在纸上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歪歪扭扭,眼睛都看花了,都没看明白他画的是什么。
陈业峰:“……”
“我画的还不够明显吗?这是地笼,这是诱饵盒,这是取物口,那个是集鱼袋跟铁框…还有入蟹口……”
陈业峰拿着“图纸”,很认真的跟他娘讲解。
陈母皱着眉毛说道:“你这是地笼吗?怎么看着不像呀。”
陈业峰解释道:“这是新式的地笼,专门用来捕捞螃蟹的,我管它叫蟹笼。”
“你的意思这个笼了市面上都没有,都是你想出来的?”陈母有些错愕。
通过儿子的一番讲解,她大概也听懂了一些。
不过听到说是儿子突发奇想的结果,陈母瞬间也没有了兴趣。
他这个地笼看起来跟传统的相差很大,这能行吗?
万一做出来的器具捕捞不到东西,浪费时间不说,买材料的钱都要亏掉。
80年代初期,他们这边的渔民还没有利用蟹笼捕捞作业。
后面是江浙那边的渔民从湾湾省以及棒子国那边引进了这种蟹笼捕捞技术,到了90年代初期,蟹笼捕捞技术才传播到他们这边。
蟹笼捕捞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后面也是越来越成熟,在沿海地区才得到了普及。
“娘,我就问你能不能做出来?”
“可以试试,不过估计有点难度,我都没有看到过实物,你这‘图纸’也画的实在是抽象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明白。”
“你要是能做出来,我可以给你一块钱一个,材料我自己出。”
“真的?你放心,你老娘八岁就开始织补渔网,心灵手巧,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刚才还说有难度,嫌弃陈业峰的“图纸”画得不够好。
现在听说做一个有一块钱,立马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事不宜迟,现在马上就准备开始做。
今晚将样品做出来,明天他娘就可以在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做蟹笼,也不耽误。
陈业峰把今天从石康镇买回来的材料拿了过来,陈母开始按照要求裁剪好材料,然后制作第一个蟹笼。
在橘黄色的煤油灯照耀下,陈母逐渐进入状态。
她手法娴熟,穿针引线、编织框架,动作有条不紊。
陈业峰在一旁看着,内心深处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陈母不会看他画的“图纸”,他还不时指导陈母如何去做。
虽然陈业峰脑子里都是蟹笼的具体构造,可他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了,根本做不出来。
蟹笼的种类有很多:
单口墨水瓶状蟹笼、盒式蟹笼、笊篱式蟹笼、桶式蟹笼和“裤形”蟹笼。
形状不同,功能也是各异。
但是只要是蟹笼,就会比普通的地笼好用,更容易捕到海货。
陈业峰要他娘做的是盒式蟹笼,这种在后世也比较常见,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蟹笼的雏形渐渐显现出来。
不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集鱼袋和入蟹口的衔接处不太好处理,但陈母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双手,巧妙地解决了。
终于,在深夜时分,第一个蟹笼成功制作完成。
陈业峰提起那个蟹笼在煤油灯下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虽然和他印象里的有些许差异,但整体已经相当不错了。
陈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着说道:“这玩意儿看着怪新奇,做起来也不简单,但总算是做出来了。”
陈业峰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笑着说道:“娘,您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明天就按这个标准接着做,先把这些材料全部做完,后来我带到海里去试试看。”
“你真的愿意出一块钱一个?”
虽然开始做起来有点困难,但是等自己熟练了之后做起来就快了。
这要是一天能做好几个蟹笼,比在家里织补渔网要赚钱多了。
织补渔网一天最多也就赚七八毛钱,就够贴补家用的。
“那肯定的呀,你儿子什么时候骗过你。”
“好,明天我就给你开始做。”
“质量你得保证跟这个差不多,不能做的太差了。”
“那是当然,还不相信你娘的手艺嘛。”
陈母听了,干劲更足了,她心里也充满了期待,准备着明天继续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