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补了两千字,不过好像一直没过审orz)
说她是老妇人,其实也不过四十岁,只是因成家早,已然当了祖母,又因常年劳作,面容颇有些苍老,如今乍一听到这天下竟出了女王爷,心中复杂难言,也不知究竟是何滋味。
昔年她在家中时,其实也颇受父母宠爱,但嫁人之后,父母便总说她往后就是婆家的人了,娘家能少回就少回,嫂子也说她是泼出去的水,没事别回娘家打秋风。
丈夫说好听点是性情老实,说难听些就是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窝囊废,平日里有个什么口角争端,都得靠她这妇人出头,这田里的活儿,她也是一点没少干。
就这,她那婆母还成天说她丈夫不容易,是家里的劳动力,得多吃些,她一个妇道人家,得以丈夫为天,除了农忙就凑合喝些米汤,混个水饱就行。
当然,如今她当了婆婆,也是这么对自己儿媳妇的,毕竟,她们村里的妇人,大多都是这么过来的。她也从未设想过女娃哪一天也许也能翻身做主继承家业之类的。
但当今那可是皇帝老子啊,连他都封了自己孙女当王爷,还是有封地的那种!
别以为她这乡村妇人就不懂什么是王爷了,她可是明白的,像她们如今所在的这县城,就隶属于当朝晋王的封地,如果说县太爷是她们头顶上的父母官,那晋王爷,就是她们这儿的土皇帝。
那咱大明的第一位女王爷,又得有多大的封地,能掌控多少人的生死呀!
这位老妇人,这会儿也说不明白自己心里的想法,是畏惧,还是不赞成,亦或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艳羡,但总归是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连咱大明的皇家,都不说女娃娃只能嫁出去,从此以夫为天,反而还给孙女也分了一份家业呢。
“秀才公,您给咱念念呗,这告示上都说啥了啊,俺们只能看懂点米啊油啊的,根本搞不懂这上面的意思啊。”
“是嘞,陶秀才,你帮咱看看,解释解释呗,咱家中还有些事嘞,怕等不到县太爷派出来的人了。”
“啊,好,容在下先看看。”那位正听百姓议论听得入神的陶姓秀才回过神来,随口应道。
比起这些因为七拐八拐的亲戚才打听到些消息的百姓,他作为秀才,其实还是有自己的人脉和消息渠道的,所以对于大明多了一位女王爷的事情,他也是了解的。
不仅如此,他还从已经中举,如今正在翰林苑入职的昔日同窗写给他的信中知晓,当今对那位新任燕王的态度,可不单单只是宠爱有加那么简单,听说,完全是一副想以孙女为继承人的态度培养的。
为此,他那位同窗在信中,可是痛心疾首,冲他发了一大通牢骚,什么牝鸡司晨,什么女子竟还染指王位,甚至没准还想觊觎皇位,大明未来危矣,什么太子爷和皇孙实在委屈,汉王爷竟派女儿争宠真是令人不齿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一堆。
当然,他那位同窗即使在信中,也是不敢对当今发出什么质疑的,只能将责任都推到他和某些同僚眼中蛊惑了当今的奸佞头上,比如执掌军队的汉王,比如新任燕王。
说实话,要不是他们两个的关系实在够铁,单凭那封信送到衙门,怕是就能治他那位同窗一个大不敬之罪了。
按理说,这位秀才公,本也该是批判质疑寸心这位新任女“燕王”的一员的,毕竟有了第一位女王爷,就可能会有第一位女秀才,乃至女进士,女状元。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若是再多出女子也能读书科举,岂不是平添了更多对手?
奈何这位陶秀才,他年幼丧父,家道中落,能继续读书,全是靠寡母点灯熬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为此熬坏了眼睛。
好在,他的读书天赋虽说不算顶尖,但还算尚可,考中秀才后,便极大缓解了家中压力,平日里除了继续备考,他也会接些抄书代写家信之类的活计。没过多久,他又因缘际会结识了如今的妻子绾娘,一位乡绅的独女。
岳父白手起家,闯下偌大家业,本想为女招赘,无奈爱女直言对他有意,又观他相貌清秀,性情温和,最重要的是读书天赋尚可,也许有望中举,便还是将家中独女嫁给了他,并资助他专心读书。后来,他又和绾娘生下了聪明伶俐的女儿。
总之,于他而言,母亲,妻子,女儿,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因此,他虽是男子,却也从未对女子抱有什么偏见。
甚至他自己在家中时,也会为女儿启蒙读书,偶尔还会与妻子红袖添香。有时他也会感叹,绾娘虽为女子,但学习能力是真的很快,一本书只不过读了三遍,竟就能倒背如流了,若是男儿,许是比他这做丈夫的更有望中举。
更令他惊喜的,是他与绾娘的女儿,年纪虽小,竟能做到过目不忘,举一反三,难得的是还耐得住性子,坐得住板凳,似乎天生便喜爱读书,练起字来,也是有模有样。
他那岳父得知此事,也是为表示对自家外孙女的大力支持,斥巨资买了不少幼儿启蒙书籍,还有不少带注释的四书五经,诗集游记。
按他老人家的话说,虽然女娃不能科举,但只要他外孙女想读书,就让她读,若是陶秀才这位当爹的没时间的话,他也可以想办法为外孙女请一位女夫子。
没办法,如今的私塾,都是只收男娃。
不过,似乎从今日开始,事情就要有转变了,保不齐,他家女儿,以后还真能有机会参加科举也说不定呢。陶秀才一边为众人解读着县衙今日张贴出来的告示,一边默默想道。
“这告示上是说,燕王殿下怜世间女子不易,惜大明此前错失不少良才美玉,就是错过不少女子中有能力的人才。如今她愿意在各州府设立女子学堂,免费供女娃读书学艺,包吃包住,表现好的话,还有奖银拿呢。燕王还会为学成出师的女学子提供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