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汉王就悄悄进宫面见皇上,将他知道的有关靖难残党的消息卖了个干净。
结果皇上只回了他八个字,虚与委蛇,便宜行事。
简单来说,就是让汉王没事放点鱼饵,传递些无伤大雅的消息,稳住那些家伙,直到钓出那条最重要的大鱼,建文帝朱允炆为止。
但令汉王无语的是,这鱼饵什么的,都得他自己出钱,他爹只要结果!
虽说这波也算是将那些可以被称作定时炸弹的家伙在他爹面前过了明路,问题就是,如今养着那群家伙,对他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哇!
在汉王看来,总归自家已经是造反成功的逆贼了,那建文帝是生是死,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还活着,来日就能振臂一呼,号召一大票拥趸,推翻他家老爷子的皇位了吗?
真要是这么厉害,当初他建文也不可能明明兵力碾压优势大到堪称飞龙骑脸,却被他们家一路从北平推到都城,短短四年,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只能自焚宫殿消失无踪了。
至于那些联系上他的靖难余党,只看他们想要行刺皇上,还得来拉他这个皇上的亲儿子汉王资助,就知道成不了大事。
但凡他哪天配合他爹略微设点圈套,怕不是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说一千道一万,汉王心中现在只有四个大字,不想掏钱!
如今有他女儿在,他汉王府形势大好,根本没必要再为了有朝一日能陷害老大,而做暗中勾结刺客的冤大头。
最主要的是,他选择将消息告诉他爹,是为了换赏赐的!可不是为了奉旨勾结的!
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消失的建文帝,又一直是皇上的心病。
好不容易有知晓建文下落的残党自投罗网,皇上是绝不可能放过这机会的。
最终,汉王还是只得委委屈屈的带着他爹赏给他女儿的几名年幼宫女,回了汉王府。
几名小宫女,都是在宫中养了几年,规矩不错,性情也颇为伶俐的。其中一位,还是宫中胡尚仪的养女,名唤善祥。
这胡尚仪,性格严肃,主管后宫事务,是皇上的心腹之一,说起来也是忠臣之后,奈何家里除了她自己之外,已经没什么亲人了。前几年,前太子现襄王,给她送了个小丫头,最终被她养在身边,悉心教导。
如今皇上决定往他大孙女身边送些人手,便钦点了胡尚仪的养女,又让她再仔细挑选几个得用的,一块让汉王带走,为郡主所用。
说来,皇上如此做,一方面是为了能让他孙女有个可以向宫中传递消息的渠道,当然,顺便或许也能监视一下他这孙女的动向。
另一方面,也是照顾照顾他这位心腹了。在他看来,若是他这孙女将来真有什么想法的话,将胡尚仪这养女送到她身边,也算是前途无量了。
寸心也是很快就见到了汉王领回来的几位小宫女,几乎一眼就注意到了站在第一排的胡善祥,容貌清丽,表面柔看起来顺规矩,行礼动作也挑不出一丝错,但观其眼底,却是燃着名为野心的火焰。
有混沌珠辅助的寸心,也很快知晓这胡善祥的真实身份,靖难之变的遗孤,当日恰巧被太子和皇孙朱瞻基救下,原名景蔓茵,后被胡尚仪取名善祥,家中除了当时被她父亲好友带走的姐姐景清以外,已是九族尽灭。
不过看她的表情,显然是年纪虽小,却也没忘记仇恨。如今被送到寸心身边,虽说有点意外,但也很快调整好了心态,或许是准备借着寸心为跳板,爬到权利顶峰,再为自家翻案。
说实话,寸心并不排斥如胡善祥这种表面乖巧内里野心勃勃的人,反而颇为欣赏。目标明确,性情坚毅,不放过任何机会,看起来似乎真能成大事。当然,前提是她想做的事,不会牵连到无辜的人。
至于寸心本人,不管胡善祥想做什么,总归是瞒不过混沌珠的神识的。
不过这胡善祥,倒也一直并未做什么出格的事,等太子将他选出的那些女娃娃送到汉王府后,这几位小宫女,也被寸心要求跟着那些年龄各异的女娃一同开始学习起来,识文练武。
有那武学天赋不高亦或看书就困的,寸心也没强求,又让汉王请了教其他技艺的师傅,因材施教,力求让这些女娃未来都能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当然,有那天资一般但坚信勤能补拙不愿放弃的,寸心也支持,反正养得起!
不过若是发现有那心术不正各种欺软怕硬栽赃陷害一旦得势未来怕是会为祸一方的,寸心也是毫不留情,直接将其退回原籍。给机会不珍惜,不想着提升自己。只想着怎么让别人停滞不前或者跌落尘埃的,也不配得到她的帮助。
而令汉王震惊又欣慰的是,他女儿小手一挥,直接甩出了一座小金山。有这种手段,别说只是请各种师傅外加供养这些个小女娃学习了,看起来哪怕培养全大明的小女娃,也是绰绰有余的。
还好,最起码,他是不用再小心想措辞,纠结是否要告知女儿他们汉王府可能要负担不起的窘境了。
也是因这一幕,汉王才意识到,他家老爷子之前为何那般轻易就放过了他女儿可称大逆不道的发言,这明显已经超过凡人范畴了呀!
袖里乾坤,或许还有点石成金,要不怎么能一下子变出这么多金子呢?他这女儿,怕不是什么神仙下凡吧?!哎呦,他和王妃竟是生了个仙人转世不成?这下看大侄子还拿什么争!
汉王对自家女儿展现出的不同寻常接受良好,并且颇为高兴,最起码,这下他是不用再担心汉王府有朝一日会破产了呀。
既然养这些女娃不用他出钱,那凭他仅剩不多的小金库,资助那些靖难余党生活,应该问题不大。没办法,到底是老爹的命令,他还是得照做不是,早日找到他那堂兄,也好让他爹能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五年过去。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也让大明朝有了许多不一样的变化。
大部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其实大多数时候,对当朝太子爷是否换人了这种话题不太感兴趣,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还得是各地县太爷张贴出来的告示,以及下达到各乡里的通知。
某县城。
“这上头说的啥嘞?”不少百姓围在告示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好像是啥女啊米呀的……”有那因为常去粮店卖粮换粮,勉强识得几个字的百姓,迟疑道。
“不会是可以让各家用女儿到县衙换米粮银钱吧?”
“曹婆子,你家想卖孙女想疯了吧?官爷怎么可能没事拿白花花的粮食和银子,换你家那畏畏缩缩面黄肌瘦的小丫头?”
“要咱说,您老人家还不如把几个丫头好好养几年,脸上有点肉也能好看点,将来也好找婆家不是?”有那早就对曹婆子磋磨自家孙女的行径看不过眼的百姓也劝说道。
虽说这年头大部分人家的日子都算不上太好过,比起女儿孙女更偏疼将来能顶门立户的男丁,但狠心到曹婆子这种份上的,也是少见。
“呸!老娘家的事用得着你们管!咸吃萝卜淡操心!”曹婆子也是个泼辣的,要不平日里也不可能将自家的儿子儿媳指使的滴溜溜乱转,在家执掌分饭大权,说一不二。
“人曹婆子猜的没准是真的呢。前几年我家婆娘她娘家村里的一个丧父的小丫头,听说就是被什么大人物看上给接走了,好像还是因为那小丫头的爹是为咱大明死在战场上的,这才有机会被人家挑上呢。人家还特意叮嘱了里正和村长,说是不允许欺负啥子遗……遗……”
“遗孀。”
“哎对,还得是秀才公啊,就是懂得多。”
“俺们村里也有被贵人看上的小丫头,前段时间,还大包小裹的回村探望老娘兄弟了呢,好像是人家贵人请人教她学会了什么手艺,往后可以专门为贵人做事,估计从此吃穿不愁了。”
“嚯,有这好事,怎么还轮到丫头片子呐?俺家大儿可是从小机灵聪明得紧,就是俺们没钱没门路,不然俺家娃铁定有大出息。”
“去去去,人家能被贵人选上,铁定是有说法的,哪用得着你们在这酸言酸语,自卖自夸。”
“就是,咱可是听咱那嫁去府城的妹子说了,咱那妹子她老婆婆的表弟的侄媳妇的外甥,曾经在府城的官老爷家里做过帮工呢。
听他说,咱大明朝的圣上,可是个宠孙女的,说是啥,汉王爷家的大郡主,竟然被圣上封为燕王了呢,封地可是在北平,如今的京城呢!
听闻那些大人物,当时都炸了锅了,咱那亲戚做帮工的那家官老爷,好像还在啥联名上书的文章上签字了呢,不过没多久就因为啥贪污受贿被下了大狱了。
俺家那亲戚,幸好只是签了活契的帮工,不然没准都要被连累了呢。”
“俺的天老爷,王爷的女儿,竟然也能当女王爷?不怕将来成婚便宜了别家嘛?”
“你这话说的,那王爷自古都是三妻四妾,人家女王爷差啥啊,没准看上哪家的小子,就能纳哪家的小子。”
“那孩子不会也得随人家女方姓吧。”有人砸吧砸吧嘴。
“嘘,你不要命啦!那可是皇上的孙女,人家可是国姓,想随人家姓,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也有百姓的关注点不太相同,“哼!都是因为有那些个贪污受贿的蛀虫,才阻碍了咱大明的发展,没准被他们截留了多少属于咱老百姓的粮食呢,他们倒是贪的脑满肠肥,被抄家下狱也是活该!”
“是极是极,当初俺老家那边发大水,听说就是被那负责监督修建大坝的昏官贪了大笔银子,偷工减料,这才被冲毁大坝,发了洪水,俺们家的房子土地都被淹了,俺老娘也被大水冲走了,俺是好不容易才逃荒到这边的。
好在当初太祖爷派了钦差下来调查,查出了那个罪魁祸首还有他的同伙,将他们全家都押到菜市场砍头,又派人重修了堤坝。
俺恨不得吃那贪官的肉,喝他的血呢,听说他倒是没被砍头,反而被太祖爷做成了啥,人皮灯笼,俺也没见过,不知道是啥样的。
多亏太祖爷仁慈,允许俺在咱这边落户分田,不过要不是碰到了俺岳父和俺婆娘,俺没准就回俺老家那边过活了。”
“太祖爷不愧是咱农家出身,知道咱百姓的苦啊。”
“你这家伙也别总想着啥老家了,咱这边依山傍水的,也没泄洪风险,不比你那老家好过多了?和你家那口子勤快个几年,多积攒些家业,添丁进口,到时再让孙子陪你回去,衣锦还乡,告祭祖宗。”
“太祖爷圣明,当今也不差啊,听闻又带兵打退了北边的那些蛮子,那北边的大片草原,往后都是咱大明的地盘了。”
“当今英武,起码咱不用再担心战祸啥的了,就是这战时的赋税有些重,但咬咬牙勒紧肚皮也能过活,总比被蛮子打进来占了江山强呐。”有百姓感叹道。
不少百姓深以为然,有句话怎么说的,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呐。
“你们这都说哪去了,咱不是为了搞明白这告示才聚在这儿的吗。”
“急啥子,晚点县太爷就会派人来给咱讲明白的。”
“这早弄明白早安心呐,不然咱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周家兄弟,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当今圣上,真把他那孙女也封为王爷啦?”
“奇闻呐,皇爷也不是没有儿子孙子,怎么还给个孙女封王了?往后不会这丫头片子,也能继承家业了吧!”
“这有啥不好的!您老人家不也是女子?难不成还见不得有女王爷?”
“这,这话不是这么讲的啊。那丫头片子,早晚不得嫁到别人家嘛。”那被怼的老妇人瘪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