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那顿酣畅淋漓的早饭,周哲便带着陆青阳真正融入了这早集的滚滚人流。
集市沿着小镇唯一的主街和两侧的巷弄铺开,喧嚣而充满活力。
他们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前停下,那里摆着各种干菌菇、串成串的阴干野柿饼,还有用棕叶包着的、散发着特殊清香的“猪儿粑”。
周哲买了两块热乎乎的猪儿粑,外层糯软,内馅是咸香的芽菜肉末,陆青阳觉得风味很独特。
街角,一位老师傅正用灵巧的手编织着细密的竹篾背篓、簸箕,旁边还有卖手工锻打的柴刀、锄头的铁匠铺。
穿过一片空地,是更为热闹的牲口交易区。
猪崽的哼叫、鸡鸭的嘈杂此起彼伏,买家和卖家在袖子里或用草帽遮掩着“捏码子”。
逛够了集市,周哲又领着陆青阳去了镇子附近的一座古廊桥。
桥跨过一条清澈的溪流,桥身是木质的,上有遮风挡雨的顶棚,两侧有供人休憩的长凳。
不少赶完场的老乡正坐在桥上歇脚、抽烟、闲聊。
他们也在桥边坐下,看着溪水中嬉水的鸭群,听着老人们用浓重的乡音摆着“龙门阵”。
临近中午,周哲带着陆青阳钻进了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的街边馆子,门口用红漆写着“老街火锅”四个字。
“青阳,别看样子,这家的老火锅,味道最正!”
馆子里人声鼎沸,桌子油光发亮。
周哲不用看菜单就点好了锅底和菜。
那口黑沉沉的九宫格铁锅里翻滚的红油咕嘟着,辣椒与花椒在其中沉浮。
这次烫的菜除了常见的毛肚、黄喉、鸭肠,还有当地特色的方竹笋、红苕粉皮,以及陆青阳第一次见的儿菜。
除了火锅,周哲还点了两样特色点心:刚出锅的红糖糍粑,外酥里糯,沾着浓稠的红糖汁和细腻的豆粉,香甜解辣;以及一碗冰镇的凉虾,用米浆做成,形似小虾,配着红糖水和熟芝麻,清凉甜润。
吃完火锅,陆青阳和周哲带着满身麻辣香气,沿着青石板老街散步消食。
午后的阳光慵懒,不远处一个写着“古法凉茶”的小摊吸引了他们。
摊主是位扎着麻花辫、眼睛亮晶晶的姑娘,正利落地招呼客人。
“刚吃了火锅,整碗凉茶顺顺。”周哲说着,要了两碗。
姑娘手脚麻利地倒好茶,声音清脆:“自家熬的,清热解辣,一杯见效!”
陆青阳接过粗陶碗,深褐色茶汤入口微苦,回味却甘甜,果然缓解了舌尖的灼热。
“要得不?”姑娘期待地望着他。
“很地道。”陆青阳点头。
姑娘顿时笑开:“我家的方子是祖传的,用了好几种山草药呢!”
正当她说话时,旁边一个跑闹的小孩不小心撞到了摊子边缘,摞在一起的几个空陶碗摇摇欲坠。
姑娘“哎呀”一声,眼看就要摔碎。
陆青阳眼疾手快,下意识伸手一挡一扶,稳稳接住了最上面两个晃动的碗,周哲也赶忙扶住摊桌。
“好险。”姑娘拍着胸口松了口气,赶紧检查其他碗,随即对陆青阳露出感激的笑容。
“多谢你咯,大哥,手够快的嘛!”
原来她刚才听见了周哲的话。
这时她才注意到陆青阳脖子上的相机,好奇地问:“你是记者哇?来给我们这穷乡僻壤登报纸不?”
陆青阳被她直爽的发问逗笑了:“不是记者,就是来走走看看。”
“哦。”她拉长声调,眼睛一转,开着玩笑,“那肯定是来考察啥子大项目的咯?”
周哲打趣道:“凤妹子,你消息灵通得很嘛!”
“那当然!”叫凤妹子的姑娘一扬下巴,带着点小得意,“我这摊子可是镇上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哪个旮旯角的事我都晓得一点。”
她说着,又给两人的碗里添了些凉茶:“来,这碗算我请的,感谢你们刚才出手相助!”
接着,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跟你们说个新鲜的,听说前几天啊,有人在老林子那边看到野猪带崽出来晃荡,你们要是往山里头去,可要小心点哦!”
短暂的闲聊后,陆青阳和周哲告辞离开。
走出几步,还能听到凤妹子在后面清脆的招呼:“慢走哈!下次赶场再来,我请你们吃我阿婆做的叶儿粑!”
走到一半山路,周哲便提议道:“青阳,走,带你去个凉快地方耍耍,保证比吹电风扇安逸!”
沿着一条更少人迹的小径往深山里走。
越往里,树木愈发蓊郁,遮天蔽日,潺潺的水声也渐渐变得清晰而响亮。穿过一片密林,眼前豁然开朗,一道峡谷出现在眼前,两侧岩壁陡峭,一条白练般的溪流奔腾而下,在谷底冲撞出好几个大小不一的碧绿水潭,水花四溅,带来沁人心脾的凉意。
“咋样?这凼巴适不?”周哲笑着问。
“太舒服了!”陆青阳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清凉空气,由衷赞道。
这简直是天然的空调房。
周钢更是迫不及待,三两下脱掉外衣裤,只穿着一条裤衩,“噗通”一声就跳进了最大的那个水潭,溅起老高的水花。
“陆大哥,快下来!凉快得很!”
陆青阳和周哲也笑着下水。
潭水清冽,瞬间带走了浑身的黏腻和燥热。
游累了,他们爬上岸边一块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如镜的大岩石上晒太阳。
另一边,周钢已经开始了他的捕鱼大业。
他猫着腰,眼睛紧紧盯着岩缝和急流下的石块,双手悄无声息地潜入水中。
只听“哗啦”一声水响,他再抬手时,手里已经紧紧攥着一条不断扭动的、灰褐色带斑纹的肥硕石爬鱼。
“看到没得!陆大哥,这就是石爬鱼,只有这种水干净得不得了的地方才有!”周钢举着战利品,满脸得意。
没多久,他就抓了七八条。
周哲也没闲着,在附近的林子里采了些野生菌。
三人分工合作,周哲负责用石块垒了个简易的灶,周钢去拾干枯的树枝,陆青阳则负责将鱼清理干净。
火升起来后,他们把唯一的铁饭盒架在上面,注入清冽的溪水,放入鱼和野菌,只撒了一点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