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知道静江师资力量不强,因此他第一次到府学想要查看的是府学中的学风,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可惜这一点府学并未带给他惊喜,来之前王安已经打听清楚,静江府学共有学子两百名左右。
全是百越之地历年来甲等的秀才,这些秀才年龄参差不齐,有大有小,有老有少。
卫辞到府学查看情况时,前来上课学习的学子竟不足一半。
府学管理松散,学子来不来上课全由自己决定。
卫辞又耐着心思听了一会教谕的上课内容,这下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什么跟什么?知道的里面是在上课,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朗读。
里面做的都是秀才,按理说他们该学策问,经义,诗赋等。
可里面怎么还在学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若不是倒背如流,里面这些人又是怎么考上的秀才?
卫辞听的脑子都大了,如此下去,将来他文风教化这一块的政绩还指望什么?
思及此卫辞立刻带着王安堂而皇之的走进了正在教学的课堂,打断了正在上课的学生。
庞教谕是静江府学唯二的教谕之一,这天他正在照本宣科的教书。
至于底下的学生有没有听进去他也不在乎。
反正他当教谕也不是奔着教书育人来的。
而是看中了教谕乃是正经的八品官员,有俸禄拿。
他虽是一个举人,但百越文风不盛,他自然也没什么惊为天人的才华。
再加上背后也没什么深刻的背景,当年能考上举人已经花光了毕生的运气。
考上举人后也没钱打点,稍微有点油水的位置他都捞不到,最后没办法只能到这府学做教谕混日子。
这样的庞教谕自然没有整治府学的志气,每日得过且过。
不过相比来说庞教谕已经算不错了,因为他好歹还天天来上课。
府学的另一位刘教谕比他还不如,三天晒网两天打鱼,已经快半个月没来上过课了。
庞教谕正想着等刘教谕回来也该轮到他好好休息几天了。
突然就看到两个陌生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看到两个生人突然闯进来,底下的学子都满眼好奇的望过来。
由于卫辞太过年轻,比课堂上很多秀才还年轻的多。
再加上他相貌出众,气度不凡,众人还以为这是新来的学子。
坐在上首的庞教谕显然也是这样想的,他当即沉脸训斥道:
“你是新来的学子吗?怎的如此无理?
这样堂而皇之的闯进课堂,打断教学,是谁教你的规矩?”
卫辞听到旁教谕训斥的话也不恼,他压根没接话。
王安闻言立刻站了出来,直接回怼庞教谕道:
“放肆!我家大人乃是静江新上任的知府,今日特来巡查府学。”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大惊。
坐在下首的许多秀才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多的男子。
想到他居然已经位列四品知府,而自己还只是个小小的秀才,一时又震惊又不可置信。
庞教谕也懵了,他虽然消息不太灵通,但卫辞到静江也已经有些时日。
庞教谕自然也听说了静江来了位年轻的知府。
当然这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听说新知府十九岁时就已连中六元。
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的进士。
凡天下读书人,谁不仰慕六元郎的风采?
如今此人到了静江做知府,庞教谕自然也想见一见这位新上任知府的风采。
可惜他人微职小,知府不点名见他,他是没资格见知府的。
他也曾给卫大人递过拜帖,但当时卫大人刚到静江,诸事繁多,自然没兴趣也没时间见一个府学的教谕。
之后庞教谕又听说新知府到了静江后四处游山玩水,把静江下面几个县逛了一遍。
庞教谕闻听此消息十分失望,还想着六元郎大才,定会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手段,能治理的静江繁荣起来。
现如今听说知府四处游山玩水,他顿时熄了敬仰的心思。
谁曾想传言中一直在游山玩水的知府会突然降临府学。
庞教谕惊讶过后,立刻起身向前走了几步,然后撩衣就拜:
“下官府学教谕庞望参见卫大人,不知大人大驾光临,下官口出狂言,在大人面前失仪,还望大人恕罪。”
卫辞也没为难庞教谕,只淡淡道:
“起来吧。”
庞教谕闻言这才战战兢兢的站起身,刚刚他是真没反应过来这位就是新来的知府大人。
所以说话才没顾忌了些,谁曾想他有眼不识泰山,一下就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得罪了。
庞教谕此时后悔到了极致,恨不能自己给自己两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