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西大街有一个水源干枯的枯井。
几个玩耍的小孩无意中发现了枯井中藏着一具新鲜的尸体。
于是附近的百姓将此事报告给了衙门,刑房的人已经去探查过。
经仵作检验后,发现死者是一个年轻男性,后脑勺有一处致命重击伤。
尸体中度腐烂,但还能勉强认得清脸,死者并不是附近的百姓。
刑房的人打听了好几天才确定死者是外地的商人。
跟着商队来到静江做香料生意,他突然失踪,所处的商队也在四处寻找他。
谁曾想他被人打死在了枯井中,由于此案发生时杜知府已经过世,卫辞又未上任。
彼时知府衙门群龙无首,自然这案子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当然刑房的人还是派人查了凶手,可是古代办案技术落后,死者又是外地人,与本地人没什么仇怨。
凶手总不能无缘无故杀人,因此刑房断定此案乃是死者所在的商队中人做案。
并将整个商队全部关入了大牢,等到新知府上任再说。
卫辞之所以选中此案一是这起案件属他上任的案件,二是此案不好查。
如果说前两个案子能给他刷好感,刷威望,让人知道他清廉公正,不畏强权。
那么这件案子则会让百姓看到他的能力,清官也分庸官和能臣。
有的官员是清廉公正不错,但能力一般,卫辞要让百姓看到他是个有能耐的官员。
只有这样,以后当他推出新的政策时,百姓哪怕看不懂才会想到卫大人是个能耐人,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且卫大人还是个好官,他不会坑骗百姓。
这三个案件判完,只要他人设营销的好,就不愁百姓不信服他。
卫辞将选中三个案子拿给闫通判看,并让他尽可能查到更多信息,以助他判案时有理有据。
闫通判以前也是做知县的人,看到卫辞选的这三件案子他心中一沉,犹豫道:
“大人,这冯家人的案子…”
闫通判没有话说的太清楚,卫辞焉能不知他的意思,他沉声道:
“就是因为是冯家人参与此案,所以这个案子我才非审不可,而且我要当众审,绝不徇私。”
闫知县是个心思通透的,他当即明白了卫辞的意思。
但他心中并不赞同,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
冯家作为静江的地头蛇岂是好招惹,以后卫辞想要大施拳脚,还少不得他们配合。
怎能现在就把他们得罪了?以后他们还不要暗中使绊子。
且四大家族同气连枝,一直保持着联姻关系,卫辞惹了冯家,另外三个家族少不得要和冯家一个鼻孔出气。
就算卫辞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在百姓中建立威望,也不该招惹四大家族的人。
以闫县令的眼光看,这龚家医馆案选的就极好,既能扬名,又不得罪大家族。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卫辞一一分析诉说。
对于闫通判的想法卫辞岂会想到,他想到了还非要拿冯家开刀就是因为他有安抚冯氏的办法。
他能确保自己就算砍了冯展鹏的头,也能让冯家生不起他的气。
闫通判不知卫辞哪来的自信,他心中担忧,却也只能选择相信卫辞。
接着闫通判又问道:
“不知大人打算何时开堂审理这些案件?”
卫辞早就选好了时机,他选的日子是静江每三月一次的庙会那天。
古人没什么娱乐项目,所以什么节日庙会总是最吸引人的。
静江每隔三个月会有一次庙会,届时会吸引周边很多百姓前来赶庙会。
华夏人爱看热闹的基因是刻在骨髓中的,尤其是知府审案这样的热闹事,一定会引得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
越多的百姓观看也有助于他名声的传播。
闫通判看卫辞决心已定,也就没有再多劝。
待闫知县走后,卫辞又喊来刑房的书吏。
在卫辞看来静江知府衙门中刑房已经算是能干事的部门。
知府衙门下设吏,户,礼,刑,工,兵六房。
起码刑房还知道去查案,而且记录的口供卷宗等也很详细。
此次卫辞选的枯井藏尸案调查,他就是从刑房记录的卷宗中看出了端倪,所以才敢大胆选择。
刑房书吏被喊来后心情还有些忐忑,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新上任的知府至今也没什么动静,他生怕知府的立威的火撒到他身上。
可卫辞把他叫过来后却并未有什么立威之举,而是直奔主题道:
“枯井藏尸一案不要再去查什么死者商队的人了。
凶手不在那些人中间,过两天等此事水落石出,就把他们全放了吧。”
刑房书吏姓闻,听到卫辞的话闻书吏十分惊讶,知府大人怎知凶手不在商队中?
凶手若不是商队里的人那又该是何人?
闻书吏向卫辞拱手请教:
“小人愚钝,实在不知凶手是何人?可否请大人解惑?”
卫辞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口供卷宗扔给闻书吏道:
“这走访的百姓口供,不已经把凶手彻底暴露出来了吗。”
闻书吏接过卫辞扔过来的卷宗,任他怎么看都没看出口供哪里有问题。
卫辞只能拿出现代心理学那一套给闻书吏解惑:
“普通人在叙事时是没什么逻辑性的,就像卷宗中记载的这个曹大叔,他的口供你读一下。”
闻书吏听到这话,似信似疑的读了两句曹大叔的口供。
曹大叔是枯井案附近的住户,刑房派人去询问他近期可曾见过死者。
死者死亡当日他可有听到什么动静?
他是这么回答的:
“见过一回,当时他还好好的,哎呦,谁能想到呢,转眼间人就死了。
官爷,你可要赶紧把杀人犯抓住起来啊,这也太吓人了。
动静是真没听到,否则我肯定出来看看啊。”
闻书吏没觉得这段对话有什么问题,这不是很正常的口供吗。
接着卫辞又指着一个人的口供道:
“这个钱三的口供你再读一下。”
钱三是凶杀案附近的街溜子,整天偷鸡摸狗的,不招人待见。
但游商喜欢跟这类人接触,因为钱三这种人消息灵通。
他们只要给一点好处,钱三就什么消息都肯透露。
所以刑房查案的人询问钱三的是最后一次见死者是什么时候?当时他可有异常?
钱三是这么回答的:
“最后见他是初九的下午申时左右,他请我到酒馆喝酒,还点了烧鹅。
当时我们半路上还遇到了罗叔,后来喝完酒我们就各自散了。
酒馆的小二小路子能给我作证,没觉得他有啥异常。
不过我听他抱怨过商队有些人总欺负他,具体是谁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