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游街后是琼林宴,琼林宴是皇上赐宴新科进士。
新科进士要着官服,按名次入场,入场时还伴随着宫廷乐声,硬生生让卫辞有一种走红毯的感觉。
琼林宴是皇上主持,琼林宴最重要的仪式就是赐花。
皇上会为所有的新科进士赐花,只是名次不一样,赐的花也不一样。
卫辞是状元,皇上赐他的花,除了四朵鲜花外,另还有黄金所制的金花。
榜眼的花是白银所制,探花就是铜的了。
二甲三甲只有鲜花,皇上赐下花后,新科进士要把花戴到帽子上,这下卫辞是不得不戴了。
接着皇上又命人宣读圣谕,因为文人喜欢拉帮结派。
比如一个主考官都可以扯什么座师房师,但新科进士最终是皇上定的排名。
所以现在他们都是天子门生,琼林宴上的圣谕也是着重强调“天子门生”,君臣关系。
接着皇上举杯赐酒,众人跪下谢恩,然后将酒一饮而尽,以示皇恩浩荡。
喝药酒后卫辞仔细看了眼手中的酒杯,这个酒杯宴后是允许带走当传家宝的。
接着就是赐宴,琼林宴是皇上赐宴,换句话说就是皇上请客。
因此宴席上的菜肴极为珍贵,什么罕见上什么,菜色一道比一道贵。
吃饭的时候还有乐舞助兴,皇上赐完宴后就走了,他不可能陪着新科进士把饭都吃完。
倒是太子为了显示自己的礼贤下士,一直在上首坐着,脸上挂着亲切的笑意。
卫辞观察这位储君年纪在三十岁左右,气度不凡,相貌端正。
皇上是个颜控,他选出的太子,相貌定不会太拿不出手。
接着就是太子也说了几次场面话,并举杯与众进士共同饮酒。
不过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走下座位,更没有主动和哪个进士说话。
皇上还好好的坐在龙椅上,太子自然不敢也不会故意做出拉拢新科进士的举动。
大家吃吃喝喝,虽然有些拘束,但总得说来还是很开心的。
酒好菜好,只要注意不在宴席上出丑即可。
琼林宴后,按规矩来说卫辞就可以启程回乡祭祖了。
朝廷给每个新科进士回乡祭祖的假期,每个新科进士还赏牌坊银三十两。
考中进士后自然更可以在家乡建进士牌坊,钱都不用自己出,而是朝廷给。
卫辞思乡心切,打算立刻启程回家。
程佑安却还要准备馆选考试,如今卫辞已经是翰林修撰,他祭祖回来后就可以直接到翰林院报到。
但程佑安不行,他这次勉强进入二甲,在二甲末尾。
按照规矩,他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翰林院清贵,因为有非翰林不入阁的规矩在,所以他们的进入方式有些严格。
想进翰林院,要么在每三年一次的殿试中被皇上点中一甲。
要么新科进士中二甲进士参加馆选考试,
三甲同进士是没有资格参加馆选考试的。
馆选考中的进士,才可入翰林院当个庶吉士。
庶吉士没有品级,也没有月俸银,只有点粮食补贴。
庶吉士就像翰林院的实习生,没有正式名分,也没有工资。
庶吉士想要转正就要在翰林院当满三年值,然后再参加一次散馆考试。
考中的可以留在翰林院当一个正七品的编修。
也就是现在榜眼和探花的官职,然后再过三年,运气好的话可以官升一级,变成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所以卫辞如今已经领先同科的进士们至少六年了。
他省了六年时光,直接就是翰林院修撰。
这样算来,状元还是赢在起跑线的。
就在卫辞踏上归程后,他考中状元的消息才慢悠悠的传回青州。
古代交通不方便,新科进士的消息已经是快马加鞭传到各州府。
青州的知府杨知府得到消息,知道他们青州出了一个连中六元的卫辞后顿时大喜。
他的治下出了几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六元郎,这也是他的功绩啊。
杨知府立刻命人去卫家报喜,得知卫辞的老家在章阳县后。
他又命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章阳县知县手里。
尔雅与卫岳如今还在青州,杨知府命人敲锣打鼓的上门。
报喜的人还没来之前,尔雅就已经有了预告。
她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宁,情绪有些亢奋。
尤其是算到殿试放榜日的时候,直觉告诉她,卫辞考的十分不错。
尔雅静不下心的时候便询问卫岳:
“你说咱家卫辞会不会考个状元回来啊?”
卫岳闻言也忍不住失笑,并打趣道:
“我觉得咱家卫辞那张脸更适合探花。”
听到卫岳这话尔雅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呸!乌鸦嘴!卫辞肯定是状元,说不定连中六元呢。”
这话让卫岳乐不可支:
“你这当娘的口气可真大,探花都还不满足了。
让我说咱儿子能中就行,才不拘什么名次,就是不中他回来我养着他也高兴。”
尔雅懒得搭理这么没出息的爹,她儿子可是穿越男频的龙傲天,怎么可能不中。
尔雅算着日子焦急的等待,还总忍不住幻听,是不是有锣鼓声往卫家来。
卫岳看她坐立不安,索性带她去逛街听说书。
因此,杨知府命人敲锣打鼓的来卫家报喜时。
男主人女主人根本没在家,家中只有王婶一个人在。
卫辞带尔雅去的是青州最大的茶楼,说书先生正在讲莫欺少年穷的故事。
莫欺少年穷是整个青州最受说书先生喜欢的小说。
原因无他,一是观众爱听,二是这本书节奏极好,三则是情绪强烈。
每当说书先生讲起此书,台下的人都能跟着说书先生的节奏走,或听的义愤填膺,或扬眉吐气。
尔雅之前也听过刘秀才中状元之类的说书,台下观众的反应远没有这么强烈。
卫岳点了茶水瓜子点心,尔雅坐在下面边喝茶边听着台上说书先生绘声绘色的讲述。
就在台上的说书先生讲到故事最精彩之处时,突然有人动静极大的闯了进来。
来人极为焦躁,跑的太快一冲进来刹不住车当即就撞到了桌椅,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台下正在听故事的观众被这动静吵得都忍不住皱起眉头,然后将视线转移了过去。
尔雅与卫岳也将看了过去,这才发现闯进来的人竟是他们店里的黑子。
黑子是卫岳为花容阁招的伙计之一,为人伶俐,十分擅长察言观色,是个天生的销售奇才。
就是人太黑了,尔雅一开始觉得店里的伙计这么黑,会让客人望而却步。
毕竟一个胭脂水粉店,店里的伙计都这么黑,那店中的产品好像也没什么说服力。
但卫岳却坚持将他留了下来,后来尔雅才发现这是个销售奇才。
若是在现代,绝对能做大公司的销冠。
尔雅和卫岳看到黑子冒冒失失的闯进来俱是一惊,以为店里发生了什么事。
卫岳连忙起身走了过去,看到卫岳黑子满脸狂喜之色。
还没等卫岳开口询问他为何冒冒失失来此,他就大声道:
“东家,少爷他考中状元了!”
“你说什么?!”
惊喜来的太突然,卫岳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可他身后茶楼中听说书的客人却有人“唰”的一声站了起来。
连说书先生听到这话傅停止了说书,一脸惊诧的看向黑子。
黑子看卫岳还有些不敢相信,又大声说了一遍:
“东家,你快回去吧,杨知府派来报喜的人都在家中呢,咱们少爷考中状元了!
报喜的人说咱们少爷还是六元及第,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个!”
此言一出,顿时整个茶楼都轰动了,他们青州出状元,还是六元及第。
就连茶楼的老板都飞速跑了出来。
卫岳还有些不可置信,他如在梦中,只觉一切都那么不真实。
尔雅坐在座位上更是心脏“怦怦”直跳,卫辞中状元了,还是六元及第。
尔雅只觉脑海中炸开了烟花,也呆愣住,迟迟不能回神。
直到茶楼老板跑到卫岳面前,待看清卫岳的脸后他神色一喜,这不是花容阁的东家吗。
他连忙拱手道喜:
“卫掌柜大喜,令公子真是厉害啊,为贺卫公子高中状元,您今天的单小店给您免了。”
卫岳这才回过神后,他也朝茶楼老板拱手,并未拒绝老板的好意:
“多谢彭掌柜,今日卫某家中还有事,先走一步,改日再会。”
尔雅此时也站起来三步做两步走了过来,卫岳回头拉住了尔雅的手。
夫妻二人也顾不上什么其他的,立刻就赶回家中。
二人离开茶楼后,整个茶楼都炸开了,此时在坐的客人连听书都忘了。
热烈的讨论青州新出的状元,众人纷纷打听着这是谁家出状元了。
听到有人说卫岳与尔雅两人是花容阁的东家,一时众人都开始讨论,要不要去花容阁买点东西沾沾喜气。
要知道这可是六元及第,在古人眼中,这绝对是文曲星下凡啊。
与此同时,正着急赶回家的尔雅,只觉一路都仿佛踩在了云朵中,脚下轻飘飘的。
她都不知自己怎么回的家,回到家中时,不大的卫家此时围满了人。
有官府报喜的衙差,还有周围看热闹的邻居。
王婶已经烧好了茶水,正在给报喜的衙差倒茶。
这些平时眼高于顶,根本看不起老百姓的衙差在卫家没有一丝傲气。
都笑的亲切和蔼,就连面对给他们倒茶的王婶态度都十分客气。
尔雅与卫岳赶回家后,立刻打赏了赏钱,又在门口撒了喜钱,放了鞭炮。
周围邻里的恭喜声不绝于耳,说话一个比一个夸张,什么文曲星下凡,封侯拜相的话都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卫家都没得安宁,凡是与卫岳尔雅交好的人家,个个都送了重礼前来恭喜。
点头之交的也不请自来,还有花容阁旁边的商户也凑了份子,非说要喝进士酒。
卫辞还没回来,进士酒现在也不能摆,只能先欠着。
紧接着卫岳之前看好的一个山头,价格一直没谈好。
卫辞考中状元的消息一出,人家居然主动退让了一步。
卫岳买山头是找人看了此处风水还行,想买了此山以后做卫家族人的墓地。
除了买山头外,他还买了一块很大的宅基地,准备建祖宅和祠堂。
如今卫辞已经考中进士,不能再做个没有来历的人。
卫辞是有品级的官员,尔雅想着寻族一事他着人去做效率会更高。
在尔雅与卫岳的千盼万盼中,卫辞终于回到了青州。
卫辞此次回来乘坐的是官船,不要钱,倒是省了几十两银子。
不过也就这一次,朝廷无论是赐牌坊银也好,还是金榜题名后是新科进士祭祖的假期也罢,
归根究底是让天下人看到,考上进士是何等的风光,从而激起天下人读书的上进心。
所以送新科进士回乡的官船十分舒适风光,每到一处码头就会敲锣打鼓,告诉别人这是新科进士回乡祭祖的官船。
岸边还有百姓围观,有时候卫辞还要当作吉祥物是船头站一站,让百姓看到状元郎的风采。
若是走陆路回乡的进士也同样风光,锣鼓开道,还有人举着木制朱漆金字的官衔牌,经过的地方还有地方官员出来迎接。
总之朝廷会尽最大的努力给新科进士体面。
有很多底层官员一辈子最风光的时候就是此时了。
卫辞到达青州时也不是悄无声息的,杨知府派了青州的通判郑大人前来接他。
如今卫辞已经是官身,所以郑通判一看到卫辞就拱手满脸笑意道:
“卫大人一路辛苦,杨大人已经备好了接风酒,还请卫大人赏脸。”
郑通判是正六品官员,卫辞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按理来说郑通判是比卫辞高半级的。
但京官天然比地方官员高半级,且卫辞如今又在天下学子最向往的翰林院任职,最是清贵不过。
所以郑通判不敢在卫辞面前摆什么长官架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卫辞将来的前程比他宽广的多。
且就凭他是陈阁老徒孙这一个身份,连杨知府都要敬卫辞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