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我私下里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然而,看到陛下所选拔和任命的人,如果把我当作异姓,我私下里衡量自己,也不比朝中的士人差。如果能够辞去远方的职务,戴上武官的帽子,解下红色的绶带,佩上青色的印绶,担任驸马、奉车等职位,只要能得到一个名号,居住在京城,拿着鞭子,拿着笔,出门跟随陛下的车驾,入宫侍奉陛下的车驾,回答陛下的问题,为陛下拾遗补缺,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做梦都在想。我仰慕《鹿鸣》中君臣宴饮的场景,吟咏《常棣》中兄弟和睦的告诫,思考《伐木》中朋友的情谊,最终怀念《蓼莪》中无尽的哀伤。每当四季的节日到来,我独自一人,身边只有仆人和妻子,高谈阔论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发表见解没有可以展示的地方,我常常听到音乐就拍打胸口,面对酒杯就叹息。我私下里认为,狗和马的忠诚都不能打动人心,人的忠诚也不能打动上天。崩城和陨霜的故事,我最初是相信的,但以我的心来衡量,这只是空话罢了。如果葵花和藿叶向太阳倾斜,太阳虽然不会为它们回光返照,但它们的倾向是真诚的。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葵花和藿叶,如果陛下能够施以天地的恩泽,垂下三光的光辉,那就全靠陛下了。

我听说文子说:‘不要做福气的开始,也不要成为灾祸的先兆。’如今的隔阂,兄弟们同忧同患,而我却独自大声疾呼,是因为我不愿意在圣明的时代看到有人得不到陛下的恩泽。如果有人得不到陛下的恩泽,他们一定会感到痛苦和怨恨。所以,《柏舟》中有‘天啊’的怨恨,《谷风》中有‘抛弃我’的叹息。伊尹以他的君主不能成为尧舜为耻,孟子说:‘不以舜侍奉尧的方式侍奉自己的君主,就是不尊敬自己的君主。’我虽然愚昧无知,但我的忠诚和坚定,是我独自坚守的,我怀着鹤立企盼的心情。我敢于再次表达我的想法,希望陛下能够倾听我的声音。

诏书回复说:‘教化的原因,各有高低,不是所有的开始都是好的,而所有的结束都是坏的,事情就是这样。所以,忠诚和仁爱达到极致,连草木都会受益,于是有了《行苇》这首诗;恩泽衰落,不亲近九族,于是有了《角弓》这首诗。现在,让各位诸侯兄弟之间,情感和道理都变得疏远,妃子和妾室的家人,也变得疏忽大意。我虽然不能使他们和睦相处,但你已经引用了古代的例子,说明了道理,为什么说忠诚和真诚不能感动人呢?明确尊卑,尊重亲人,礼待贤良,顺从长者,这是国家的纲纪,本来就没有禁止各位诸侯互相问候的诏书。纠正错误,过于严格,下面的官员害怕责备,所以才会这样。我已经下令有关部门,按照你说的去做。’曹植又上疏,阐述了审慎选拔人才的道理:

“我听说,天地之间的和谐之气,万物才能生长;君臣之间的德行相合,各种政务才能成功。五帝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聪明,三季的末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愚蠢,关键在于是否使用,是否了解。既然有举荐贤才的名声,却没有得到贤才的事实,那么一定会各自推荐自己的同类。谚语说:‘相门出相,将门出将。’相,就是文德昭彰的人;将,就是武功显赫的人。文德昭彰,就可以辅佐国家,达到和谐,像稷、契、夔、龙那样;武功显赫,就可以征讨不臣服的国家,威震四方,像南仲、方叔那样。从前,伊尹只是一个陪嫁的奴隶,地位非常低贱;吕尚只是一个屠夫和渔夫,出身非常卑微。等到他们被商汤、周武王、周文王举荐时,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心意相通,难道还需要靠身边的人推荐,靠左右的人介绍吗?《尚书》说:‘有不世出的君主,一定能任用不世出的臣子;任用不世出的臣子,一定能建立不世出的功业。’商朝和周朝的两位君主就是这样。至于那些拘泥于小节,遵循常规,保守旧制的人,又怎么值得对陛下说呢?所以,阴阳不调和,日月星辰不畅,官职空缺,政务混乱,这是三公的责任。边境骚动,四方侵扰,军队失败,战争不断,这是边将的忧虑。怎么能白白地享受国家的恩宠,却不称职呢?所以,责任越重,负担越重;地位越高,责任越深。《尚书》说‘不要空缺官职’,《诗经》说‘要思考自己的职责’,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陛下您禀赋上天的美德,凭借卓越的智慧继承了皇位,我们本期望能听到歌颂太平的乐章,看到偃武修文的盛景。然而近年来,水旱灾害频繁,百姓衣食无着,军队的征调年年增加。东边有战败的军队,西边有阵亡的将领,甚至出现了蚌蛤在淮河、泗水之上漂浮,鼲鼬在林木间喧闹的怪异景象。每当我想到这些,吃饭时都会放下筷子,喝酒时都会紧握手腕,内心无比焦虑。

从前,汉文帝从代地出发前往长安继位时,担心朝廷有变,宋昌说:“朝中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皇亲国戚,外有齐、楚、淮南、琅邪等诸侯国作为支持,这些都是国家的磐石之臣,大王不必怀疑。”我私下里认为,陛下您应该远学周文王任用虢叔、闳夭的典故,中思周成王有召公、毕公的辅佐,近存宋昌所说的磐石之固。从前,骐骥困于吴阪,可以说是陷入了困境,但等到伯乐来相马,孙邮来驾车,它不用劳累身体就能日行千里。这是因为伯乐善于驾驭马匹,明君善于驾驭臣子;伯乐能让马驰骋千里,明君能让国家达到太平,这正是任用贤能的明显效果。如果朝廷的官员都是贤能之士,国家的政务就能顺利运转;武将们能够统帅军队,各方的困难就能被克服。陛下就可以在都城从容不迫地治理国家,又何必亲自劳驾銮驾,暴露在边境的危险之中呢?我听说,羊披上虎皮,看到草就会高兴,看到豺狼就会惊恐,因为它忘记了自己披着的是虎皮。如今任用将领不当,情况也和这类似。所以俗话说:“做事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又不能做。”从前,乐毅投奔赵国,心中仍然念念不忘燕国;廉颇在楚国,仍然想着为赵国效力。我出生在乱世,成长在军旅之中,又多次受到武皇帝的教导,深知行军打仗的关键,不一定非要学习孙武、吴起,也能在实践中自然契合。我私下里揣测,常常希望能有机会朝见陛下,穿过金门,踏上玉阶,站在有职事的臣子中间,得到片刻的询问,让我能够倾诉心中的想法,舒展积压的忧思,这样我死也无憾了。

我收到了鸿胪寺下发的关于士兵休整的文书,期限非常紧迫。又听说陛下已经竖起了豹尾旗,战车飞驰,陛下又要亲自劳驾,让神思受到干扰。我内心非常惶恐,无法安宁。希望能策马扬鞭,冲锋在前,汲取风后(传说中的黄帝的大臣)的奇策,结合孙武、吴起的兵法要点,效仿卜商(孔子的学生)在孔子身边提出有益的见解,为陛下效命,哪怕是在车轮旁献出生命,虽然可能没有大的帮助,但希望能有微小的补益。然而,天高听远,我的忠诚无法上达,只能独自仰望青云,抚心叹息,仰望高天,发出无奈的叹息。屈原说:“国家有千里马却不知道驾驭,为什么还要到处寻找呢?”从前,管叔、蔡叔被放逐诛杀,周公、召公成为辅佐;叔鱼(春秋时晋国大夫)陷入刑罚,叔向(叔鱼的哥哥)却能匡扶国家。三监的祸患,我愿意自己承担;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的辅佐,一定就在不远的地方。华宗贵族,藩王之中,一定有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人。所以《左传》说:“没有周公那样的亲近关系,就不能做周公那样的事情。”希望陛下稍微留意一下。

最近,汉朝广泛地分封藩王,多的时候可以连城数十,少的时候只能享受祭祀的待遇,这和周朝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制度不同。像扶苏(秦始皇长子)劝谏秦始皇,淳于越(秦朝博士)批评周青臣(秦朝大臣),可以说是很懂得时势的变化了。能够使天下人倾耳注目、听从号令的,是掌握大权的人。所以,他们的谋略能够影响君主,威势能够震慑下属。豪强大族掌握政权,而不是皇亲国戚;权力所在之处,即使是疏远的人也会变得重要;权力失去的地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会被轻视。这就是田氏取代齐国(田氏本是陈国公子,后在齐国掌权,最终取代了姜氏),不是吕氏(指吕尚,即姜子牙)的后代;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而不是姬姓的后代。希望陛下明察。如果让吉凶祸福都集中在异姓大臣手中,那么国家的安危就难以保障。只有皇族的臣子,才会与国家同荣辱、共命运,希望国家安定,家族荣耀,活着共享荣华,死后同担祸福。如今却本末倒置,亲近异姓而疏远皇族,我实在感到困惑。

我听说孟子说:“君子在困境中就独自修养品德,在得志时就兼济天下。”如今我与陛下同在困境之中,就像踏在薄冰上,走在炭火上,翻山越岭,涉水过涧,无论寒冷、炎热、干燥、潮湿,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谷,我都与陛下同在,又怎能离开陛下呢?我实在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懑,写下这封表章,表达我的忠诚。如果其中有不合陛下心意的地方,恳请暂时将它收藏在书府之中,不要轻易丢弃。等我死后,或许陛下会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我的话有丝毫能引起陛下关注的地方,恳请陛下将它公布在朝堂之上,让那些博学多才的臣子们来纠正我表章中不符合义理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的愿望就满足了。

皇帝总是用优待的文书来回复曹植。(《魏略》记载:后来,朝廷大规模征调士兵,包括从各个诸侯国征调。曹植认为,之前诸侯国的士兵已经被征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年幼体弱的,数量已经不多。然而,现在又再次征调,于是他上书说:“我听说古代的圣君,他们的明智如同日月,他们的诚信如同四季。因此,他们惩罚坏人从不手软,奖赏好人也从不轻视。他们的愤怒如同惊雷,他们的喜悦如同春雨。他们的恩惠从不中断,他们的教化从不反复。这样的君主治理朝政,臣子们自然知道为谁效命。即使是受命于万里之外,只要明白君主授予的官职,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生命。即使有人挑拨离间,也毫不畏惧,因为这是君臣之间相互信任的最好证明。从前,章子是齐国的将领,有人告发他谋反。齐威王说:‘不会。’身边的人问:‘大王怎么知道的呢?’威王说:‘我听说章子改葬了他的母亲。他尚且不欺骗死去的父亲,怎么会背叛活着的君主呢?’这是君主信任臣子的例子。从前,管仲亲自射伤了齐桓公,后来被囚禁在鲁国,被装在囚车里,由少年拉着送往齐国。管仲知道齐桓公一定会重用他,担心鲁国后悔,就对少年说:‘我来唱歌,你们跟着和。’于是管仲唱起来,少年们一边走一边和着歌,一天能走几百里,很快就到了齐国。到了齐国,管仲果然成为了齐国的相国,这是臣子信任君主的例子。我刚被封为诸侯时,策书上说:‘曹植接受青社,封在东土,作为魏国的藩辅。’然而,我得到的士兵一共才一百五十人,都是些年老体弱的,有的甚至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加上虎贲官骑和亲事官,总共不过二百多人。即使这些人都是壮年,也只够防备不测,检查城墙,更何况他们都是些老弱病残呢?而我却被封为魏国的东藩,要保卫王室,我实在感到羞愧。看看其他诸侯国,每个国家的士兵加起来也不过五百人。我认为,三军的增减,不再依赖这些人。如果外面的局势不稳定,需要准备的话,我愿意带领我的部下,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夫妻背着孩子,子弟带着粮食,冲锋陷阵,为国家效力,哪里只是些学习技艺的小孩呢?我虽然知道这样做对朝廷没有什么大的帮助,但对我的家庭来说,却有很大的损失。再说,我的士兵和随从已经三次被征调,现在只剩下一些七八岁到十六七岁的孩子,总共三十多人。现在我的部下都是些年老体弱的人,躺在床上,不吃粥就活不下去,眼睛看不见,气息奄奄的,一共有三十七人;还有些人患有风瘫、疣病、耳聋、眼瞎等疾病,一共有二十三人。我只能依靠这些孩子,大的可以担任宿卫,虽然不足以抵御外敌,但可以防备小偷;小的虽然不能承担重任,但可以让他们除草、驱赶鸟雀。如果不亲自经营,就会一事无成;如果一天不打猎,众人的生计就会散乱。我常常亲自经营,不委托给下级官吏。陛下圣明仁慈,三次下诏,让士兵和随从归还诸侯国,不再征调。陛下的诏书如同白日,我感激陛下的恩情,如同金石一般坚定,如同神灵一般可信,我将永远坚守这份恩情,如同天地一般稳固。然而,现在这些学习技艺的人又被征调走了,如同白天突然变得黑暗,我感到非常失望。我认为,陛下既然封我为诸侯,让我担任藩国的职务,为我设置了卿士,宫殿被称为宫,坟墓被称为陵,不应该让我处于危险之中,与平民百姓没有区别。如果柏成欣喜欢在野外耕种,子仲喜欢在园子里浇灌;蓬户茅屋,是原宪的住所;陋巷箪瓢,是颜回的居所:我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我常常感慨地坚持这种志向。如果陛下允许我归还所有的部下,罢免官属,减少监官,让我辞去官职,追随柏成、子仲的事业,经营颜渊、原宪的事情,住在子臧的房子里,住在延陵的房间里。这样,虽然前进没有成功,但退后有可以坚守的东西,即使我死了,也会像松乔一样。然而,我考虑到朝廷最终不会允许我这样做,我将被世俗的束缚所束缚,被官职所束缚,怀着琐碎的小忧愁,执着于无尽的念头,怎么能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志向,逍遥于宇宙之外呢?这个愿望没有实现,陛下如果想尊崇亲情,厚待骨肉,滋润白骨,荣耀枯木,希望陛下能继续仁德,以回应之前的恩诏。”于是,这些人都被归还了。)

那年冬天,皇帝下诏让诸侯王在第二年正月来朝见。二月,皇帝把陈郡的四个县封给曹植,封他为陈王,封地有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都想找个机会单独和皇帝谈谈,讨论当时的政务,希望能得到试用的机会,但最终都没有实现。回到封地后,他感到非常失望。当时,朝廷对诸侯国的限制非常严格,诸侯国的官员都是些商人和下等人才,士兵也都是些老弱病残,总数不超过二百人。再加上曹植以前的过错,事情又减少了一半。在十一年中,他三次迁都,常常忧心忡忡,没有快乐,最后生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曹植曾经为琴瑟调歌,歌词说:“唉,这飘转的蓬草,为什么独自这样?永远离开根本,日夜没有休息。东西经过七条小路,南北越过九条大路。突然遇到回旋的风,把我吹到云间。我以为自己会永远在天上,突然又沉入深渊。惊人的狂风把我吹出来,又把我送回原来的田野。应该向南却向北,应该向东却向西。飘荡无依,忽亡忽存。在八泽之间飘荡,在五山之间连翩。流转无常,谁知道我的苦难?愿做中林的草,秋天随野火燃烧。虽然被烧毁很痛苦,但愿与根荄相连。”孙盛说:“奇怪啊,魏氏的封建制度!不遵循先王的典章,不考虑藩屏的策略,违背敦睦的风气,背离维城的意义。汉初的分封,有的权力与皇帝相当,虽然不符合典章,但这是当时的形势。魏氏的诸侯,地位如同平民,虽然吸取了七国的教训,但纠正过头了。而且,魏取代汉,并不是因为积德,风泽已经微弱,天下还没有统一,却削减枝叶,把权力交给异族,形势如同朽木,危险如同巢幕,不继承王位,不是天丧。五等之制,是万世不变的典章。六代的兴亡,曹冏论述得很详细。)曹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他想立小儿子曹志为继承人,让他成为保家的主人。当初,曹植登上鱼山,来到东阿,感慨地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吧。”于是,他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墓。曹志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被封为济北王。景初年间,皇帝下诏说:“陈思王从前虽然有过失,但他已经克制自己,谨慎行事,弥补了以前的过错。而且,他从小到大,手里总是拿着书,这确实很难得。把黄初年间关于曹植罪状的奏章,公卿以下讨论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的奏章都删掉。把曹植前后所写的赋颂诗铭杂论等一百多篇文章收集起来,分别藏在内外。”曹志的封地多次增加,加上原来的,一共九百九十户。(《志别传》说:曹志字允恭,好学有才能。晋武帝当抚军时,迎接常道乡公到邺城,曹志晚上和晋武帝见面,晋武帝和他谈话,从晚上谈到早上,非常器重他。等到晋武帝接受禅让,改封曹志为鄄城公。皇帝下诏让曹志担任乐平太守,历任章武、赵郡,升任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后来又转任博士祭酒。等到齐王司马攸要去藩国时,皇帝让礼官讨论崇锡的典章,曹志叹息说:“哪里有如此有才能的人,如此亲近的人,却不能树立根本,帮助教化,却被远远地赶到海边呢?”于是他提出建议,劝谏皇帝,言辞非常恳切。皇帝大怒,免去了曹志的官职。后来他又担任散骑常侍。曹志母亲去世,他守丧尽哀,因此得了病,喜怒无常,太康九年去世,谥号定公。)萧怀王曹熊,早逝。黄初二年,他被追封为萧怀公。太和三年,他又被追封为王。青龙二年,他的儿子曹炳继承了他的爵位,封地有二千五百户。青龙六年,曹炳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评价说:任城王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的气质。陈思王曹植文才富丽,足以流传后世,但他不能克制自己,远离防范,最终导致矛盾。《左传》说:“楚国在这方面失去了,齐国也不能说是得到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鱼豢》说:俗话说:“贫穷的人不需要学节俭,卑贱的人不需要学恭敬。”这不是人性的问题,而是形势使然。这种形势确实如此,不是虚话。如果太祖早些防范曹植等人,这些贤人的内心怎么会产生觊觎之心呢?曹彰心怀怨恨,尚且无所作为。至于曹植,又怎么能制造祸乱呢?却让杨修因为倚重而被杀,丁仪因为迎合而被灭族,真是可悲啊!我每次看到曹植的华丽文采,都觉得他有神助。从这个角度来看,太祖动心,也是有原因的。)

藏书吧推荐阅读:逍遥游大宋北斗司这县衙深藏不露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奥特格斗传说女帝引诱我出山,我偏不穿越娶了秦香莲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国士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汉末之王道天下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乱世黑马
藏书吧最新小说: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