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安扣住她的腰,好言好语的求:“等我到了部队才知道,这开过荤的人真的素不得,你看我素了四年,再见你,每次都擦枪走火恨不得吃了你,我才知四年前自己的想法得多愚蠢。”
“那要是我不提离婚,你是不是真以为我无性婚姻是幸福的,所以顶多住一夜就回部队了?”
“无性婚姻不会幸福,我百分百肯定,如果你不提离婚,跟大哥感情还挺好,那我可能会以为大哥那方面治好了。”
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裤裆那点事。
“说到底都是我不提离婚就不公开呗,你为了你妈,你哥,反正就没有为我和孩子想过。”池音气得眼眶发红,声音发颤:“魏承安,你让我感到恶心,你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还能心安理得的让你的种喊别人爸爸!”
“我错了我错了。”魏承安用指腹擦去她眼角要掉不掉的泪。
老天知道他在部队的这四年,每天不在想着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开。
可又怕公开了反而破坏了她和大哥的感情。
但是他回来的那天,知道闹脾气回娘家,知道她执意离婚,他心里就有底了。
魏承安举起双手,带着讨好的哄:“那些都过去了,我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弥补对你和孩子的亏欠。”
刚说完就“嘶”的一声闷疼。
池音松开掐住他的命根子的手。
看他俊脸煞白,整个人下意识地弯腰捂住裤裆。
她还不解气的抬脚往他腹部踹了一脚,踹完了头也不回的走了。
魏承安后背抵在墙上,看池音气鼓鼓的背影,是又好气又好笑。
他清楚她的性子,这股被欺骗的怨气总得有个宣泄口,与其让她把委屈憋在心里,倒不如多挨几顿打,多受几次气。
只是下次得把这裤裆护住了,再捏几次,怕是真做的时候使不出劲了。
......
池音一路小跑,到了汽车站才回头看,看到魏承安没有跟来才松了口气。
她排队买票,坐了最近的班车去南益市。
有了上回进货的经历,这次她熟门熟路找到铺子。
她拿了麻布,用来制作麻质衬衫和连衣裙,穿着会有清爽透气的感觉。
拿了丝质面料,用于制作女性的衬衫,丝巾。
以上面料都适合城里女性,但她不想把生意局限性了,所以这趟拿了锦纶。
用它来制成的衣服,适合农村妇女们在干活时的大幅度动作,而且吸湿性好,耐摩擦,一件衣服起码能穿三四年。
池音让老板把料子都装入麻袋里,再请小工帮忙运送到汽车站。
她买的票是下午,距离开车还有一小时,索性就把东西暂时存放在汽车站,她去稽查队探望苏舟。
可惜苏舟不在,说他今天休假,具体去哪了不清楚。
......
到了沿河县汽车站,池音照样请了阿森帮忙将货扛到家。
还未到家,远远看到家门口停着一辆桑塔纳。
这个年代有桑塔纳的人可是稀罕数。
家门口已经围了一群人,大家都是头一回看到桑塔纳,摸摸车轮又摸摸车窗,稀罕得不得了。
池音心里只犯嘀咕,等她走近时,不知是谁说了句:“哟!小池师傅回来啦!”
大家立马将她围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都是问她小汽车来她家干啥。
池音不清楚状况,只能笑着回应。
等她到了院门,就见苏舟从客厅出来了,笑着跟她扬手招呼:“池音!你上哪去了?我都等你大半天了!”
接着一个穿着西装的五十多岁男人跟在苏舟身后出来,池音愣了下。
苏舟笑着介绍:“韩叔叔,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小池师傅,池音,池塘的池,音乐的音。”
韩叔绅士的伸出手:“你好,我看你跟苏舟一样大,你也叫我韩叔叔吧。”
“韩叔叔。”池音甜甜笑着叫,心里隐约猜出这个韩叔是苏舟给她拉来的客户,还是大客户。
果然池音把两人引进客厅,李婶拿来普洱茶再次给三人倒满。
韩叔单刀直入的介绍了来意。
他是南益市人。
苏舟父亲的战友。
在1979年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受了腿伤,索性就退役下海做生意。
80年代初到奥港地区闯天下,靠代理海外品牌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80年代中开了家服装厂,签约明星代言人,销量攀升。
今天苏舟休年假,想着池音自己设计画稿自己缝制衣服,相当于开工厂了。
但担心她走弯路,就把韩叔叔喊来了。
希望她能把韩叔叔走过的弯路规避,更快,更顺的,在服装行业站稳脚跟。
池音冷静的思考。
她不知道20年代甚至更久后的服装行业是哪些地方。
就她上一世的记忆,90年代只有粤省的服装行业发展起来。
它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能优先获取最新的时尚资讯。
再加上属于沿海城市,利于服装产品的出口贸易。
韩叔叔自是清楚这一点,才在退役后,就选择去了奥港地区闯天下。
包括现在他的服装厂都是开在那边。
所以,她如果走这条路,就得举家搬迁到粤省。
到了那边就得一切重来,比如得力干将,吴芳和李婶就不可能搬出去。
与其只身去了那边,不如继续走魏承安给她规划的种植三七这条路子。
但搞种植得需要投资。
投资就得需要资金。
而资金只能从卖衣服上获得。
池音想清楚后,向韩叔叔表明了自己的考虑。
随后大胆地向他提议:“韩叔叔,我想跟你来个合作,我来设计画稿,你的工厂负责生产,销售额你你七我三。”
苏舟惊愕,敢情人家又是生产又是把控质量,这还得加上后期的请明星代言,这些都是不少成本,卖出去得给她三成?
李婶和吴芳都抽了口凉气,就动动脑子和笔就获得三成分红?
多少都有点狮子大开口了。
池音却面色不改。
她能讲出这话,就是心中有底气。
她上一世虽然90年代末就死了,但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下的快速发展。
1987年的现在,家家户户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温饱问题上,90年代起就开始购买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在穿着上,更是不再局限于穿着保暖避体。
比如90年代初,遍地都是港衫潮流。
到了90年代中期,又是小众文化催生的哥特风和嘻哈风。
90年代末又紧跟国际潮流的牛仔,卫衣。
就以上三个不同的服装变迁,都够池音利用它完成几百幅画稿了。
所以,她对自己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