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庐焕彩
第一章 金阙惊梦
凌霄宝殿的蟠龙柱上,鎏金祥纹在夜明珠的光晕里流转。玉皇大帝张兴东批阅完三界奏疏,忽觉一阵困意如潮水漫过灵台。恍惚间,云雾翻涌处,一座低矮的茅草屋若隐若现。
\"兴东,尝尝这新打的糙米糕。\"熟悉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张兴东疾步上前,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只见表爹朱从标正蹲在土灶前,布满老茧的手翻动着铁锅里的面饼。屋内陈设简陋,墙角码着几个补丁摞补丁的粮袋,却收拾得一尘不染。
\"表爹!\"张兴东伸手去接糙米糕,指尖却穿透了虚影。朱从标抬头,皱纹里盛满慈祥:\"别看咱家穷,日子总能熬出头。\"话音未落,他身上忽然泛起金色微光,破棉袄化作锦袍,茅草屋瞬间变成金碧辉煌的楼阁。
\"我如今掌管人间财富,\"朱从标周身萦绕着宝光,\"但最难忘的,还是当年和你娘推着独轮车卖山货的日子。\"云雾骤然翻涌,楼阁与表爹的身影一同消散,张兴东猛地惊醒,案头朱砂笔在奏折上洇开一朵暗红。
第二章 穷神易位
这个怪梦纠缠了张兴东七日。第七夜,北斗星君持卷求见:\"启禀陛下,查得人间财富簿异常——原穷神述职期满,新继任者竟是凡人朱从标。\"
张兴东心中震动,即刻驾云前往财帛星君府。云雾拨开处,昔日寒酸的表爹正端坐在碧玉宝座上,左手持\"招财玉如意\",右手握\"散财紫金钵\",仙袍上的云纹竟与当年补丁的针脚纹路相似。
\"表爹?\"张兴东踏入殿内,沉香木案上堆满金册玉牒,却见角落摆着个褪色的粗陶碗,正是当年朱从标赶集装水用的物件。
朱从标起身相迎,宝器碰撞声中仍带着熟悉的质朴:\"兴东,我本是穷了一辈子的庄稼汉,却因一生节俭持家、助人致富,被天官选中执掌财道。\"他轻抚案上陶碗,\"这碗装过露水,盛过雨水,如今盛着的,是天下百姓的血汗钱。\"
第三章 勤俭之道
在财帛星君府,张兴东目睹了朱从标理政的奇景。仙吏捧来\"人间贫富簿\",朱从标指尖轻点,便有金光飞入簿中:\"此人虽家徒四壁,却每日省下三文钱救济孤寡,当赐横财。\"忽而皱眉挥袖,某处账簿上的金纹黯淡:\"那富商奢靡无度,当削其财禄。\"
\"表爹,为何如此行事?\"张兴东不解。
朱从标引他来到\"明镜台\",镜中浮现人间百态:有农夫将省吃俭用的钱买下耕牛,次年五谷丰登;有商贾豪掷千金办寿宴,却因铺张浪费致生意衰败。\"财富如流水,\"朱从标语重心长,\"节俭是堤坝,善用是沟渠,挥霍便是决口。\"
忽见镜中出现朱从标本家祖宅,院中晒着金黄的玉米,堂屋挂着褪色的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张兴东恍然想起,幼年时正是表爹用这句训诫,教会他珍惜每粒粮食。
第四章 财道玄机
张兴东在财帛星君府驻留月余,发现朱从标治理财富竟有独特法门。他命仙吏将\"勤俭经\"刻在竹简上,化作流光坠入人间;又在东海之滨设\"聚宝盆\",百姓投入的每分善款,都会化作金鳞鱼游向真正需要之人。
一日,朱从标带张兴东来到\"财富轮回池\"。池中金银财宝如星河流转,却见无数黯淡无光的铜钱沉在池底。\"这些是奢靡无度者散出的财气,\"朱从标挥袖,铜钱上浮化作青烟,\"唯有经勤俭之手,钱财方能焕发灵光。\"
正说着,池面映出人间画面:某个寒门学子用省下的笔墨钱买书,最终金榜题名;某富户为求长生挥霍家财,最终落得人财两空。张兴东凝视池水,想起朱从标生前,即便最穷困时,也要在墙根种下南瓜藤——那是用最微薄的资源,孕育未来的希望。
第五章 人间金粟
朱从标虽身为富神,却仍心系人间疾苦。他命仙吏在大荒之地撒下\"黄金麦种\",麦秆坚韧如铁,麦穗饱满似金,百姓收割后又可再生。又在商贾云集处设\"戒奢钟\",每当有人铺张浪费,钟声便响彻十里,警示其收敛。
\"兴东,你看。\"朱从标指向人间某处。只见曾经贫瘠的山村,因村民践行节俭、合理规划,建起了砖瓦房,开垦出梯田。孩子们背着新书包上学,老人们围坐在新建的祠堂前喝茶。
张兴东想起幼年时,表爹总说\"日子要像纳鞋底,一针一线慢慢来\"。如今,这番朴素的智慧竟化作神界的财富法则,润泽着万千生灵。
第六章 金册留痕
归返天庭那日,朱从标赠给张兴东一卷《勤俭宝鉴》,册页间夹着当年卖山货时用的麻绳。\"此绳虽旧,却能捆住万贯家财。\"朱从标笑道。
此后,张兴东在天庭推行新令:将勤俭纳入三界功德簿,凡厉行节约、善用财物者,皆有福禄加持;奢靡浪费之徒,将受财运衰减之惩。人间寺庙中,渐渐出现朱从标的神像——身着粗布衣裳,怀抱装满金粟的陶罐,身旁立着刻满勤俭古训的石碑。
每当夜幕降临,张兴东批阅奏章疲倦时,便会取出《勤俭宝鉴》。麻绳的纤维间,仿佛还留着表爹掌心的温度,而那些跃然纸上的箴言,不仅是财富之道,更是刻在血脉里的生存智慧。在神界与人间的交叠处,朱从标用一生诠释的勤俭美德,化作永不褪色的金光,照亮着众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