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压低声音,才又对慕容浩道:“我听说珍宝阁中藏有大量金银,包括从贪官地库里搜出的赃款,是用来给朝廷官员发放俸禄的。如今全数丢失,眼看着就到发俸之时,父皇为此已是焦头烂额。”
慕容浩笑道:“你不是颇有积蓄吗?此时正是表现孝心的良机,何不赶紧送些钱财给父皇,让他高兴一番。”
三皇子愣了愣,迟疑道:“这真能奏效?”
“你且去做,你父皇总会感到欣慰。设身处地想想,若你在急需用钱之际,有人雪中送炭,是否会心生感激?”
一语点醒梦中人,三皇子连连点头:“对对,你说得极是,我这就去筹措一笔钱给父皇送去。”
当晚,三皇子便筹集了一笔银两送至皇帝面前。
虽然皇帝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般欣喜,但脸上却露出了赞赏与欣慰之色,这让三皇子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此举甚是明智。
然而,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二皇子的耳中。此时的二皇子正焦头烂额,不仅他最强大的支持者——外公高太师已然倒台,连他的母亲也被牵连其中,结局尚不明朗。他欲求见父皇,却屡遭拒绝,已然失去了进宫的资格。而三皇子却能随意出入皇宫,这让二皇子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此时,他在皇宫内的眼线传来消息,告知三皇子送钱给皇帝以解燃眉之急,皇帝颇为高兴。
二皇子懊悔不已,为何无人向他献此良策?以三皇子的头脑,断然想不出这等计谋,多半又是那近来与三皇子走得甚近的慕容浩所出。
二皇子心中愤懑,想当初他与慕容浩的关系虽不算和睦,但也远胜于三皇子与慕容浩。然而如今,三皇子却得到了慕容浩的支持,而自己身边却无此等辅佐之人。
若这大燕国的“灾星”继续助三皇子,其夺嫡的可能性将大增。二皇子咬紧牙关,已决心伺机将慕容浩置于死地。
尽管错过了先机,二皇子仍决定亡羊补牢,即刻也凑集了一大笔钱财送往皇宫。
皇帝虽然收下了钱,却只是不阴不阳地哼了一声,并未有任何表态,甚至连夸赞都没有,这让二皇子感到赔了夫人又折兵。
……
几天后。
慕容祖一脸沮丧地来见皇帝,承认自己的失败。
他对高太师用尽了酷刑,几乎将其打死,虽然高太师招供了,但那些供词全是胡乱攀供。
高太师所供认的珍宝隐藏地点,经查证全是谎言,显然是在酷刑之下屈打成招,却始终未能招出真正的藏宝地点。
贤妃已被禁足,皇帝尚未对她采取进一步措施。因为若无法从高太师口中撬开缺口,找到他与盗窃珍宝有关的证据,贤妃的嫌疑几乎可以排除。
在高太师府邸发现大量匈奴进贡的珍贵兽皮后,贤妃立刻向皇帝承认错误,并交出了她寝宫中藏匿的几张兽皮,这些都是太师送来的。
鉴于贤妃的良好认罪表现,皇帝仅将她禁足,等待下一步处置。
然而,慕容祖一事无成的结果让皇帝颇为不悦,遂立即召慕容浩进宫。
皇帝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慕容浩,这在以前若有人如此预言,他会笑掉大牙,但如今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慕容浩来到坤宁殿,尽管皇帝内心认可他在破案方面的才能,却依旧冷着脸。
皇帝冷冷问道:“朕让你追查珍宝,结果如何?”
慕容浩一愣,忙答道:“陛下不是将此事交由中正司处理了吗?”
皇帝哼了一声,说道:“怎么?朕何时说过不让你查?朕交代的事,你就这么办的?”
慕容浩无奈,只得躬身道:“臣知罪,臣这就继续调查。”
“中正司处理此事极不妥当,朕很不满意。从现在起,此案交由你全权处理。
需中正司协作,你尽管吩咐,即便动用大内侍卫也在所不惜。只要找回朕的珍宝,无论你用什么手段,朕都准了。”
慕容浩大喜,这无疑是个大好机会,可以借此办成许多事。他当即躬身道:“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悉数追回珍宝。”
“那就好,别让朕等得太久。”
慕容浩随即前往中正司,在此遇见了三皇子。
见慕容浩到来,三皇子满脸堆笑,主动上前作揖道:“我发现你不是灾星,而是福星,跟你在一起总有好事。”
慕容浩有些疑惑,问道:“你有什么好事?”
“我父皇让我接手殿前司,这职位以前是我二哥的,现在交给我了,哈哈,我现在手里可算有兵权了,以后你要用殿前司侍卫,尽管开口。”
慕容浩这才明白,难怪皇帝曾说动用殿前司侍卫也无不可,原来是早已打算让三皇子执掌殿前司,以便自己在查处案件时能更方便地得到配合。
三皇子在这方面倒是颇为聪明,深知自己能够执掌殿前司的人马,全赖慕容浩的功劳。
正是为了配合慕容浩查处珍宝阁失窃的珍宝,才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当然,这也是皇帝在极度失望于二皇子后所做出的一些调整。
尽管如此,二皇子目前仍掌管着部分京城的禁军,而禁军的大多数则直接掌控在皇帝手中,由他亲自负责。
慕容浩点头说道:“好吧,希望我们能够找到线索,关键就看太师是否愿意配合了。”
谈及此,三皇子连忙陪笑,对慕容浩道:“审讯一事就全靠你了,毕竟他是我外公,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对他怎样。审讯时我就不在场了,一切交给你,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慕容浩点头应允。
随后,慕容浩开始提审高太师,而慕容祖并未露面,似乎因无法拿下高太师而感到惭愧,索性找借口回避,将一切交由慕容浩处理。
高太师是被抬进来的。慕容浩看了一眼,不禁大惊,若非已确认此人就是高太师,他甚至怀疑是否弄错了对象。
高太师已被折磨得面目全非,躺在担架上,除了微弱的喘息,整个人没有丝毫生机。
慕容浩取出铜镜,试图读取高太师的心中所想,但很快发现,得到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毫无价值。
显然,高太师在昏迷状态下,脑中所想极为混乱,准确地说,那并非某种具体想法,而是无意识的脑电波。
慕容浩自然不会在杂乱的思绪上浪费精神力,于是迅速收起铜镜。必须先将高太师唤醒,再针对性地询问,通过其内心想法获取有用信息。
然而,要将高太师唤醒并非易事。他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即便用力摇晃,最多也只是眼皮微动,毫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