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北京物理研究所的警报器突然尖啸起来。值班员老张抄起电话就要报告空袭,却被陈长安按住了手:\"别急,是地震波。\"示波器上剧烈的波动曲线显示,四千公里外的大毛正在哈萨克草原试爆氢弹。
三天后的军事会议上,投影仪打出几张模糊的照片——蘑菇云的高度是广岛原子弹的十倍。海军司令拍着桌子说:\"这哪是炸弹,分明是阎王爷的烟斗!\"陈长安却盯着照片边缘的计算公式出神,突然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奇怪的\"雪茄\"形状。
\"老陈,你这画的啥?\"军工部长好奇地问。陈长安推了推眼镜:\"我在想,要是给这个'大炮仗'装上翅膀...\"他忽然压低声音,\"就像过年放二踢脚,第一响上天,第二响飞远。\"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那个后来被称为\"洲际导弹\"的草图。
1957年夏天,大毛试射首枚洲际导弹的消息传来时,陈长安正在青海湖畔的试验场。他望着远处测量用的风筝,突然对助手说:\"去弄个算盘来。\"当老式算盘摆在沙盘上时,他用粉笔画了条横线:\"这是地球曲率...\"又画了条竖线:\"这是导弹抛物线...\"
1961年元旦,代号\"天火工程\"的氢弹研制正式启动。于闵带着他着名的\"笔记本\"来到西北基地时,陈长安正在用缝衣线吊着苹果演示核聚变原理。\"看好了,\"他把苹果猛地撞向另一个苹果,\"这就是氘和氚的约会!\"突然\"啪\"的一声,苹果汁溅了于闵一脸,两人却相视大笑。
最绝的是燃料提纯车间。当大毛专家质疑夏国无法生产武器级铀235时,陈长安带着大家参观了改造后的化肥厂。\"知道怎么挑黄豆吗?\"他指着离心机说,\"重的往下沉,轻的往上飘——铀同位素分离也是这个理儿!\"后来工人们都管离心机叫\"电子筛子\"。
1963年深秋,酒泉基地的发射塔架结满白霜。钱森团队研制的首枚\"东风\"导弹矗立在晨光中,修长的弹体上\"保卫和平\"四个红字格外醒目。附近的牧民管这个钢铁巨人叫\"天神之鞭\"。
\"燃料加注完毕!\"广播声在戈壁滩上回荡。陈长安却盯着陀螺仪出神——偏差0.2度。他忽然跑向食堂,回来时拿着个铜火锅。\"看好了,\"他把火锅倾斜着转动,\"重心偏移时,汤料会...\"话没说完,红油汤洒了满桌。工程师们却恍然大悟:原来他在演示姿态控制原理!
发射倒计时最后十分钟,突然刮起沙尘暴。指挥所里争论不休时,陈长安掏出一把五颜六色的风筝线:\"知道为什么雨天放风筝线要绷紧吗?\"他选出红色的尼龙线,\"导弹飞行也是,大气层不同高度要用不同算法。\"最终,\"东风\"导弹穿透沙幕直刺苍穹,在八百公里外的靶场炸出直径百米的大坑。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试验场的观测碉堡里,于闵正在用围棋摆原子核模型。陈长安突然闯进来,手里晃着个铁皮罐头:\"老于,看这个!\"罐头里装着水,水面漂着个乒乓球,乒乓球上插着根火柴。
\"啥意思?\"于闵推了推眼镜。陈长安神秘一笑:\"等会儿你就知道。\"说着把罐头放进开水盆,当水温升高,乒乓球\"啪\"地跳起来点燃了火柴。\"热胀冷缩引发链式反应!\"于闵猛地站起来,棋盘上的棋子撒了一地。
下午三点整,随着倒计时归零,戈壁滩上突然亮起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光芒。蘑菇云升起时,陈长安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奇怪的符号:上面是汉字\"日\",下面是英文\"Sun\"。后来解密才知道,这是夏国独创的\"于闵构型\"氢弹原理图——用原子弹当\"火柴\",点燃氢弹这个\"大火球\"。
冲击波过后,观测员发现三公里外的钢板像煎饼一样被卷了起来。更神奇的是,爆心处的沙粒全部玻璃化了,在夕阳下闪着七彩光芒。炊事班长老王捡了块\"玻璃石\"说:\"这要是做成项链,准能镇宅辟邪!\"
华盛顿的五角大楼里,中情局长摔着照片咆哮:\"夏国人用算盘造出了氢弹?!\"照片上,罗布泊的蘑菇云旁边,赫然摆着个老式算盘。更让鹰酱人抓狂的是,他们发现夏国氢弹当量测算用的竟是改造后的中药秤。
莫斯科的反应更戏剧化。克格勃搞到的\"东风\"导弹残骸照片显示,其尾翼调节装置居然借鉴了俄式茶炊的蒸汽阀原理。赫鲁晓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拍着茶炊说:\"我们卖给他们茶叶,他们却学会了造导弹!\"
巴黎的咖啡馆里,法国核专家们围着《世界报》的报道争论不休。报道称夏国氢弹用了某种\"太极结构\",将核材料像包饺子一样分层布置。有位汉学家突然说:\"这不就是《道德经》里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
东京湾的鹰酱军基地,雷达兵发现所有夏国渔船都装上了奇怪的\"天线\"。后来才明白,那是改装的辐射监测仪——夏国用民用船只构建了核试验数据采集网。第七舰队司令苦笑着说:\"这就像用菜市场磅秤称大象。\"
2018年,军事博物馆的\"两弹一星\"特展人头攒动。小朋友们围着东风导弹模型叽叽喳喳,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突然喊:\"看!这个弹头像不像爸爸的保温杯?\"
展柜里最受欢迎的是于闵那本着名的\"天书笔记\"。某页角落画着个火柴点燃太阳的涂鸦,旁边批注\"注意火候\"。很少有人注意到下一页夹着的食堂饭票背面,写着最早的聚变方程式。
纪念品商店里,\"蘑菇云\"造型的卖到脱销。包装纸上印着段趣闻:当年核试验成功后,基地食堂特意做了\"太阳饼\"庆祝,结果因为太兴奋,老师傅把碱面当糖放了,吃得大家直咧嘴。
而在罗布泊当年的爆心位置,如今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文只有简单一行字:\"献给和平的守护者\"。有趣的是,参观者总能在碑前发现些小物件——有时是算盘珠子,有时是围棋棋子,最近还有人放了个迷你茶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