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消息:这场金融战争几乎给明帝国带来了近5170吨黄金。
但是坏消息是:明帝国该怎么使用这笔天降横财。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或许是个难题,但是对于郑清璿来说算不上。
在这里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黄金本身就有价值。这是完全错误的,黄金说白了无非就是一个商品的中间物其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完全是由人来定义的。黄金具有价值本质上是与货币挂钩,而货币又可以换来资源,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认为黄金本身就具备价值。
但是黄金并不能拿来填饱肚子不是?
郑清璿站在国家议会大楼的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金币。阳光透过琉璃窗照在金币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他轻轻一抛,金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稳稳落回掌心。
黄金说白了不过是货币的一种价值物罢了,为什么在19世纪银本位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如金本位国家的?从经济的角度上,金本位国家的货币是与黄金绑定的,而银本位国家要在金本位国家购买东西就必须先将银子转换为黄金再转换为金本位国的货币,在这当中换多少,值什么价格完全是由金本位国家说了算。
所以在了解这一切以后解开“黄金的奴隶”就非常简单了,本国的黄金矛盾没必要一定转嫁给本国,实际上过多的黄金对于别的金本位国家而言才是浩劫。而这当中可以用的私下方法可就多了,例如将黄金与本国货币绑定,进而挑战别国的货币霸权(钱更值钱)、也可以将黄金直接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易的必须品(如,要求两国交易必须要以黄金交易)等等方法,这就能将这些黄金换来实实在在的东西。
更不用说现在还有约200万吨粮食摆在大明呢,这些东西可比黄金值钱的多。
郑清璿将金币放回口袋,转身走向会议桌。桌上摊开着一份份密密麻麻的报表,每一张都记录着各地粮仓的存储情况,因为之前购买的美国粮食,导致现在各地粮仓基本处于爆仓的状态,为了稳住国内粮价,郑清璿并不打算把这批粮食在国内售出,否则这就是对国内农民的敲骨吸髓。
那么这批粮食只有一个目标:将他们重新卖回给美国,用这批粮食换来美国的专利,特别是在工业上的专利,如果老罗斯福还是不愿意接受,那么郑清璿也只能动用原本就是他们的黄金来换了。
不过很快。慕容柔嘉就拿着电报进来给了郑清璿一个好消息:美国人愿意接受大明的所有要求,但是需要大明借他们“一点钱”。
郑清璿接过电报,嘴角微微上扬。他早就料到美国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毕竟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被抽空近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不可能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他们要借多少?\"郑清璿问道,目光依然停留在电报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五千万金明元。\"慕容柔嘉说着,又补充道:\"他们承诺三年内归还,以纽约和芝加哥的部分土地作为抵押。\"
郑清璿轻笑一声,将电报放在桌上。美国人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用借款来缓解当前的危机,不过他们也没有选择就是了。用五百万吨小麦和三百万吨玉米,换取福特公司的流水线生产专利和通用电气的发电机组专利。要求移交高地公园工厂的模具师。这其中包括西屋的涡轮机绝缘技术、爱迪生的碳丝真空专利以及贝尔实验室的原始手稿。
这笔买卖怎么都不算亏本。
“我们把四月在美国买的那两百万吨粮食给美国人送回去,剩下的我们用黄金来补。”郑清璿轻笑了一声,这不用自己的钱买东西不得不说就是爽啊!对于美国人而言这跟强盗没有什么区别。
慕容柔嘉听到这话,不禁莞尔。她太了解郑清璿的性格了,他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局面中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那美国人知道我们要用他们的粮食来换这些东西,不会觉得太憋屈吗?\"慕容柔嘉忍不住问道。
“他们没得选,柔嘉。”郑清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要么答应我们的要求,要么就等着被他们手底下的‘公民’推翻吧!”
慕容柔嘉听着郑清璿的话,不由得想起前几日在电报里看到的美国股市暴跌时的情形。华尔街上西装革履的银行家们跳楼自尽,工厂停工、商店倒闭,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而这一切,竟是被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所计划的。
慕容柔嘉微微点头,“不过少爷美国国会已经开始讨论《黄金储备保护法案》,意图限制外国势力购买和转移黄金了。”
“亡羊补牢罢了,他们国内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黄金都摆在我们国家银行的地底下呢。”郑清璿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要怪也只能怪他们太晚了。”
******
在将慕容柔嘉安排完任务送走以后,郑清璿注视着应天府外的长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长江的波涛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仿佛流动的黄金。郑清璿站在窗前,目光似是越过滚滚江水,望向远方。在那儿,西装革履的银行家们个个面如死灰,有人抱着箱子疯狂地往银行跑,想要取出自己的存款;也有人站在高楼边缘,用最后的体面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在芝加哥,底特律,成片的工厂停工,工人们扛着木牌走上街头,高喊着\"我们要工作\"、\"我们要面包\"。
多么讽刺啊,他们引以为傲的自由市场,最终却被一个东方少年玩弄于股掌之间。
现在的美国别说打一战,就是再打一次美墨战争都没那个能力——任何一场战争都会导致这个国家的经济彻底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