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到觉华岛的,日后还得劳烦参将多关照,不如这样,\"杜寒伸出一根手指,\"我给参将加一万两银子,参将给我三万斤生铁三万斤别的物资,如何?\"
话音刚落,张斌良便装腔作势地点头:
\"这倒可行,看你也不容易,能帮把手总是好的。
这个……\"张斌良稍作停顿,似在斟酌词句。
杜寒见状,也坦然抬手示意:\"参将但说无妨。
\"
\"那个……那个……范文案的口供能否让我瞧瞧?我想知道是哪些商人在与建奴勾结,以后碰到他们的船,定要好好教训一番!\"张斌良说完,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杜寒。
\"口供还在行李堆里,我还没顾得上整理,再说那也只是范家兄弟的一面之词,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参将若要看,回头我取来便是。
\"
\"这样也好,也好……“张斌良略显失望地点头,随后站起身子,”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有别的事要处理,等我回去安排一下就派人过来,老弟可别食言啊。
\"
杜寒并未挽留,同样起身往外走:
\"参将放心,参将的人一到我就安排妥当。
\"
目送张斌良离开营地后,看着他的背影,杜寒对今日谈话的结果颇为满意,用别人的一半银子解决了张斌良的问题,这笔交易怎么看都不亏。
自己目前驻扎在这岛上,若与张斌良交恶,日后出入都会成问题,更别说其他事务了。
而且也不是无偿付出,张斌良也给了三万斤生铁三万斤别的物资。
张斌良动作迅速,当天下午就派人来搬银子,杜寒也派车运送生铁和别的物资,忙活了两天才将这些物资妥善安置。
拿到杜寒的银子后,张斌良再未提及范杰等人,仿佛那件事从未发生过。
之后的时间里,杜寒一边修建营寨,一边观望局势变化。
依照原历史进程,再过几个月,觉华岛会被建奴血洗,所有物资和船只都会被焚烧殆尽,幸存者不足百分之一。
杜寒自凝视觉华岛那一刻起,便暗暗立誓,要把此役铸造成名垂青史的辉煌之战。
唯有成就威名,方可奠定根基,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
尽管充满风险,但他深知,身为出身于军户的夜不收,此等机会弥足珍贵,不容错过。
营寨的木栅栏经过全面修缮与强化,就连南坡的小径也未被遗漏,均得以彻底加固。
在营门后的小丘上,遵照杜寒指示,人们清理出两片平坦之地,斜坡部分亦以石条加固,建成两座简易炮台。
在营地的最高点,杜寒同样平整出一片空地,建造了一座炮台。
从这里发炮,用实心弹足以覆盖周边大部分海域,除东山遮挡的部分外,其余区域尽在掌控之中。
如今,杜寒打算尝试制作一种新的炮弹——即明人所谓的开花弹。
为了提升装药量并优化弹道性能,他决定舍弃这个时代常用的球形弹,转而采用装药更多、头部呈尖状的圆柱形弹丸。
无论东西方,这个时代球形开花弹虽已问世,但尚未广泛运用。
首先,使用起来极为复杂。
按照明军规定,发射时需先将装入夯实,再填入泥土,此时才能装填开花弹。
即便如此,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要再次压实炮弹,并在中间铺一层土,最后用蜡封住炮口。
点燃时,须先从炮口引燃弹丸上的引线,迅速点燃大炮火门上的引线,才能发射开花弹。
若引燃时机或火绳长度把握不当,则极有可能发生炸膛事故。
其次,由于球形弹的空心外壳由两个单独铸造的半球组成,导致弹体强度不足,无法承受较高的膛压,因此只能适用于碗口铳等短管火器。
这种结构类似于十九世纪的臼炮。
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让红夷大炮这类重型火炮发射开花弹,必须加厚弹体外壳。
虽然此举提高了安全性,却大幅降低了榴弹的装药量。
当时火炮口径本就不大,再为安全考虑增加壁厚,势必减少装药量,最终制成的榴弹威力恐怕十分有限,爆炸后可能仅裂为两半,甚至毫无动静。
相较之下,其实心铁球在战场上的效果更佳。
正因如此,开花弹虽早已存在,但在实际作战中鲜少应用。
此外,在可靠的引信发明之前,开花弹并非理想的武器,它误伤友军的概率远高于击中敌人的概率。
杜寒解决了炮弹装药量的问题,接下来面临的便是引信的难题。
尽管他对各类引信的设计原理都略知一二,但他深知自己的手下难以完成质量过关的碰炸引信。
于是,他打算尝试使用延时引信。
尖头圆柱形炮弹采用失蜡工艺直接铸造,底部留有一枚拇指大小的孔洞,通过此孔灌入混合物并填满压实,再以蜡密封,便制成了一枚半成品炮弹。
引信部分则为一根空心木管,内部填充压实的材料,因其燃烧特性稳定,可根据药柱的长度设定燃烧时长,简易的延时引信就此成型。
发射前,需依据目标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引信,将其插入炮弹尾部的小孔。
当炮弹离开炮膛时,发射药点燃引信内的物质,待其燃尽即触发炮弹爆炸。
这一方式显然存在隐患,无论是装填还是发射过程,都有意外发生的可能性,但在现有条件下,唯有尽力优化每一步骤,力求减少失误。
首批五枚炮弹摆放在大炮旁,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刘汉还是普通军户,大家都对它们充满期待,虽见过炮弹,却从未见识过如此形态的。
五枚炮弹分别配装了五种不同长度的引信,对应射击距离为5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及2500米。
尽管标记清晰,但无人能确定效果如何,只能通过实际试射验证。
标定2500米的炮弹先行装填,该距离超出岛屿范围,炮弹入海溅起水花便消失不见,未能引爆。
标定2000米的炮弹尚未落地即爆炸,这种粗略估算设计的引信难以精准把控爆炸时机,能正常引爆已是不易。
后续射击中,一发成为哑弹,另一发表现优异,在触地瞬间爆炸,掀起高高水柱。
最后一发标定500米射程的炮弹即将装填时,杜寒莫名感到紧张,因它的引信极短。
校准角度后,炮队队长用力挥下令旗,“放!”
伴随击发锤落下,大炮喷出白烟并发出巨响,炮车随之后退,炮弹呼啸而出。
然而仅飞出三十米,炮弹突然炸裂,一股劲风扑面而来,包括杜寒在内的所有人下意识缩颈躲避。
炮位设在木栅栏的顶端,几根横梁因弹片撞击而断裂,脚手架也随之坍塌了一角。
好在试验期间此处无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因此受伤。
杜寒等人站在炮台上观看测试,空爆之后,一块飞来的弹片击中了一名炮手的脖颈,那人立刻无声无息地倒下,待众人察觉时,他已经没有丝毫生命迹象。
“太可怕了!”曹变蛟惊呼。
之前他曾目睹过右百户所试炮,当时并未感到与红夷大炮有何差别,威力似乎相差无几。
然而这次不同,数十步之外的一声巨响,竟让一名炮手命丧弹片之下,若弹片击中自身……不仅是曹变蛟这样想,炮台上的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恐惧。
他们距离炮手并不远,一想到这些便不寒而栗。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也引起了东山及屯粮城驻军的注意,金冠甚至派人来打听缘由,得知是杜寒等人试炮后便不再过问。
试验结束后,杜寒打算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先少量生产弹进行逐步测试,至于球形实心弹和圆柱锡罐则大批量制造,务必在冬季来临前储备千发以上。
到了九月初,柳河之战的后续情报陆续传回,孙承宗为掩饰马世龙失利的事实,在塘报中将其描述为“关外哨探巡河陷没”。
这意味着,明军的一些游骑在巡逻时与建奴交锋,导致参将李承先等多名将领阵亡,而建奴方面也损失惨重,双方可谓旗鼓相当。
孙承宗的如意算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仅称“巡河陷没”,将此视为执行公务时发生的意外,归类为偶然性的遭遇战。
“哨探”的表述则进一步强调这是在敌占区与建奴遭遇的结果,意外失败属于正常现象,这与孙承宗及马世龙等人无关。
假使这是一次精心筹划的“进攻”,如今遭遇这般惨败,针对孙承宗和马世龙的弹劾势必铺天盖地而来。
杜寒对此颇有微词,他认为孙承宗刻意淡化此次战斗的重要性,将其描绘成小股明军与建奴的偶遇,同时大幅缩小了明军的出动作战规模,并且对岳托一事只字未提。
依照孙承宗目前的思维逻辑,当前正是宁可无事莫添麻烦之时,上报一个不确定的消息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当孙承宗确定基调后,看到自己没有责任,马世龙和鲁之甲等人自然也没有异议,同意如此呈报。
既然耀州偷袭一事已成定局,刘伯镪便无需再向孙承宗汇报相关敌情。
因此,当孙承宗试图为马世龙辩解时,他也无法以此事指责刘伯镪。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刘伯镪及其随行人员调离辽东,安置到延绥镇。
刘伯镪虽被调离职位,但他的游击将军头衔依旧保留,官职并未受到影响。
至于他是否故意提供虚假情报的问题,如今已无人过问。
金冠与张斌良作为觉华岛水师中的游击将军与参将,因孙承宗的低调处理而免于承担责任,他们对此深感庆幸。
在孙承宗的操作下,耀州之战的结果被逐渐淡忘,除了几位受损的将领外,仿佛一切未曾发生。
然而,辽东巡抚喻安性对此不满,他认为钱应科的死因必须查明,遂上报朝廷。
此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震动。
同一日,东林党的旗帜人物杨涟遭魏忠贤的亲信许显纯杀害,这标志着阉党全面掌控朝政。
之前,帝师兼东林党领袖袁可立因东林与阉党的联合打压而被罢官,如今魏忠贤最惧怕的只剩下同样拥有重兵的帝师兼东林党成员孙承宗。
此时传来柳河战败的消息,众多官员纷纷弹劾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包括给事中罗尚忠、刑科给事中苏兆先等人都上疏参奏。
魏忠贤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借阉党的势力将柳河之战塑造成一场大规模会战,其规模甚至远超实际情况。
面对如此反转,孙承宗处境艰难。
他知道参奏马世龙不过是幌子,真正的目标是他本人。
若他为马世龙辩护,则弹劾将直指他自身。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若孙承宗不顾马世龙,则他将失去辽东将士的支持;若他选择逃避责任,则将被视为软弱无能。
然而,他仍决定保全马世龙,并主动承担所有责任。
并且,他还表明,若追究马世龙,他愿辞官代偿。
这一次,天启皇帝没有再偏袒孙承宗。
十月初,孙元化自山海关赴觉华岛,告知杜寒孙承宗卸任之事。
新任蓟辽经略为兵部尚书高第,获天启帝赐蟒衣玉带。
而辽东巡抚喻安性则因政治斗争被罢官还乡,巡抚之位悬空。
杜寒、鲁之甲等幸存将领既未受奖亦未遭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