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唤作禾穗?入府已三载有余了吧?”端王妃复又拨弄起茶盏盖。
“是。”禾穗垂眸盯着对方裙上的金线缠枝纹,那蜿蜒的纹样在织锦上似突然活了过来,蟒首微扬的瞬间,竟似吐着信子的毒蛇,要将她整个人绞碎。
“去岁你跟着敬之他们回府时,我瞧着你懂事乖顺,还以为你是个好的。”端王妃声线骤然冷下来,茶盏盖“当啷”一声掉进盏里,惊起几点茶沫,“何时竟也跟着学会那些狐媚子手段?”
“妾身不敢。”禾穗膝头一软,重重跌跪在青砖上。春桃的惊呼强压进喉间,慌忙跟着垂首跪成一排。
“日日将爷们儿困在自己房里,还有什么你不敢的?”端王妃忽然冷笑,腕间玉镯顺着小臂滑下,在日光里划出冷白的弧,“真当我这院子里的檀香,能盖住你身上那点子‘胭脂’味儿?”
这话如同一把带刺的软鞭,抽得禾穗双颊滚烫。喉间似塞了团浸水的棉絮,湿哒哒堵着,既辩不得又咽不下。
周嬷嬷适时上前半步,袖袋里的金镯轻晃:“王妃消消气,老奴瞧着赵姨娘素来老实本分。提为姨娘月余才得侍奉世子,想来是世子爷贪新罢了!”话音未落,抬眼不着痕迹的觑了一眼端王妃面色,见那抹冷霜似融未融,遂将尾音拖得极柔,“小夫妻间的新鲜劲儿,哪能长得了?”
端王妃指尖的茶盏忽然转了半圈,“贪新?”她眼尾斜挑,扫过禾穗发间那支碎玉簪子,比之她赏给贴身丫鬟的翡翠步摇,这簪子实在寒酸得紧。嘴里却悠悠道:“我就怕有些人啊,惯会拿‘新’做幌子,背地里勾着爷们儿长留,生怕旁人不知道她屋里那点甜头。”
“妾身不敢!”禾穗将身子伏得更低,额头几乎触到青砖,绣鞋尖在青砖上蜷成一团。
殿内檀香扑进鼻腔,呛得她眼眶发酸,指尖在袖底攥得发白,却连抬手揉一揉的动静都不敢有。
周嬷嬷轻咳一声,慢声劝道:“世子爷肯进后院,您才能多添些金孙不是?这不是桩好事么?”
不待周嬷嬷说完,端王妃已捏着茜香罗帕笑骂起来:“你这老货到底占哪头的?今儿个专来拆我台,我说她一句,你倒有十句等着回嘴。莫不是背地里收了她什么好处?”
禾穗闻言,后颈骤然漫上一层细汗。听着周嬷嬷攥紧袖口的窸窣声,只觉那鎏金香炉里飘来的烟都凝成了冰碴子,顺着后脊梁骨往心里钻。
周嬷嬷面上堆起更深的笑纹,顺势半福身子:“您明鉴呀,老奴哪敢有二心?不过是想着世子屋里得有贴心人伺候,赵姨娘素来手巧心细,若是吓着了她,谁来伺候世子爷?再说世子妃病着,云姨娘苏姨娘又怀着您的金孙,顾姨娘虽生得花团锦簇,偏世子爷连正眼都不瞧......”
“哟,还说不是在帮她......”端王妃指尖虚点。
“哎哟,我的主子哎!老奴真是百口莫辩!”周嬷嬷急得原地转了半个圈,“您要调教晚辈,也莫拿老奴来开刀呀,老奴这把年纪,可经不得您这般吓唬......”她忽然瞥见禾穗僵直的脖颈,话头一转,“再说赵姨娘心实,哪里懂得这些弯弯绕绕?”
端王妃闻言挑眉,护甲在茶盏沿划出细响。端王妃忽然轻笑出声:“听说你跟着敬之学了理账?既是心实,你即刻便去库房盘点下冬炭,听说今年的平州银炭掺了些次品。”
禾穗猛地抬头,膝头硌得生疼。王妃不是在训诫她狐媚邀宠么?怎么突然......
春桃指尖狠狠拽了拽她的袖角,指甲几乎掐进她手臂。
“王妃您瞧,赵姨娘都欢喜傻了。”周嬷嬷见状忙福了福身,眼角余光扫过禾穗青白的脸色,故意将“欢喜”二字咬得极重,“到底是年轻,头回担差事还有些不知所措。赵姨娘,还不快快谢过王妃?”
端王妃似笑非笑地剜了周嬷嬷一眼,转脸眸光落向禾穗“去吧,仔细着些,须得盘点得滴水不漏,让我瞧瞧你的本事。”那指尖又在盏沿轻刮两下,细响混着茶烟散在堂中。
禾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才从怔忡中回神,颤着身子福礼,“谢王妃垂怜。妾身必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老奴这就带赵姨娘去领库房钥匙,也好赶在落日前盘点清楚......”周嬷嬷向端王妃躬身行礼后便余光示意禾穗往堂外走。
七月的日头毒辣得像要把青石板烤化,穿堂风卷着廊下茉莉香灌进夹道,禾穗后颈的汗顺着脊骨往下淌,不多时便洇透了衣衫。
库房木门推开的刹那,一股混杂着炭灰与霉味的热气扑面而来。梁上垂落的蛛网,在正午阳光里泛着银亮的光,某根蛛丝上还悬着只垂死的蝉,翅膀沾着暗褐色的斑点。
小管事陈光堆着满脸恭顺的笑意,弓着身子引着禾穗一行人往炭篓堆放处走。他抬手掀开西墙下的青布帷幔,露出层层叠叠的炭篓。竹篾缝隙里漏出的炭块泛着乌金光泽,在昏暗库房里像凝固的墨汁。
周嬷嬷屈指叩了叩最上层的竹篓,炭灰簌簌落在禾穗鞋面:“这是西山的柞木炭,你瞧这纹理,横茬里带金丝,燃起来全无烟气,是给王妃熏笼用的。”
说罢她又指向旁边蒙着红绸的炭篓,“那便是平州银丝炭,质地比柞木炭更绵密些,烧起来连火星都不带迸,府里主子们过冬取暖便用它。”
周嬷嬷话音稍顿,目光从炭篓移至禾穗面上,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姨娘今日的差事,便是盯着小厮们仔细清点这批炭的数目,更要逐篓验看品相,莫让碎炭混了整料,也莫叫底下人拿潮炭充了干货。”
禾穗听完忙向周嬷嬷屈膝施礼,“多亏嬷嬷指点明白,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禾穗闻言忙屈身蹲礼,鞋尖碾过地上炭灰:“多亏嬷嬷指点明白,不然我真不知从哪儿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