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实际上,炎国是什么都知道了,也什么都得到了,根本不需要交易。
还要表现自己不三心二意的品格。
被拒绝的原主人们越发疯了。
漂亮国当局没办法拒绝,他们就想尽办法找当初承诺的那些人麻烦。
找不到这些人,就找代替岗位的人,或者更上层的人。
他们手里有证据,有合同,代表的就是漂亮国官方,个人消失了,这件事情也没结束。
他们就算完了,手里也有一些资金的,想见到自己想见的人还是不难的。
再不济,他们还可以继续曝光,继续激起民愤,让当局焦头烂额的事情多着呢!
可不仅仅是生存挑战节目。
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什么地方是漂亮国官方的痛点,简直不要太清楚。
他们想搞事儿,漂亮国官方必然要吃一些苦头的。
双方可真结仇了。
主要掌控政治经济的财阀们:……
当初只以为是件小事儿,谁知道闹得这么大啊!
中低层的富商若是离开得太多,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的。
毕竟金字塔顶端,也是需要那么多东西托底。
小小一个综艺节目,居然被漂亮国当局玩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严词拒绝,就应该投资,然后找个代言人来做后面的破产过程就行了。
那点钱,还几家出,他们可没放在眼里,就算后续要补,也没关系。
实际上,有直播的收益,其实也补不了太多了。
好歹都在控制范围内,何至于捅这么大的篓子?
炎国明显有备而来,将大家的资产都摸透了,他们也阻止不了。
而原主人发疯,也已经没什么可失去了,还真不太好搞。
可让他们将资产不给原主人?呵呵,那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这样的操作。
不然,将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坑,难不成都得他们来补?
还不得乱套了啊!
于是乎,漂亮国是一边焦头烂额,一边补更大的烂摊子。
而炎国是一边捞企业品牌,一边将赞助款给收到手,然后让节目继续进行。
自从第一笔赞助款被炎国成功收取,外国民众都不闹了,因为看到了希望。
国内的民众也不闹了,费点事儿而已,咱妈也没损失什么。
不得不说,咱妈真牛,那些破产的都给收回来了。
至于有没有多收,又得到了什么好处,自家民众可不关心,只要没亏着就好。
好处什么的,悄悄拿就行。
国内外的民众都很满意,也就放过漂亮国官方了。
偏偏漂亮国官方还不满意了,他们一直以为炎国是在说场面话,为了面子而已,私底下肯定是要自己掏钱的,可现在貌似不是那么回事儿。
赞助款虽然分得更细了,但到底是一笔一笔收起来了。
炎国还做主,将之前分段奖励的都给了该得的人。
所有的问题好像就那么解决了。
那他们闹到这一步算什么?
算他们彩衣娱亲,纯傻吗?
最可怕的是,还失去了不少产业。
看起来不多,可此消彼长啊,这些产业到其他国家都还能接受,到炎国……就特别心绞痛。
而且,积少成多。
国际上大部分人都是会看风向的,如果短时间内有太多相对权威的产业落户炎国,可能会成为一种风向,到时候不管分部也好,有什么新的决定可能都会率先考虑炎国。
出现这样的风向可是大事件,对漂亮国来说无异于天塌了。
长久以往,真的要玩。
可惜,他们暂时没什么办法,只能跟财阀商量怎么办?
要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不说将离开的唤回来,至少保证不再流失。
财阀也急,这跟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了,绝地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溜走。
可炎国的名声,是他们给“证明”的,如今的炎国,就有了很强的磁场,吸引着很多人的注意。
大部分人都想知道,让漂亮国等当局自大嘴巴,一夜之间改贬为褒的炎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跟信不信无关,单纯好奇的想见识见识。
毕竟炎国威胁论,不知道听多少年了,可有时候还没有漂亮国给大家的打击大。
对此,柳芸也很满意。
炎国不仅解决了舆论问题,还没亏,甚至能光明正大的接手综艺节目。
以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直播综艺的打赏都归炎国了。
这样,炎国的民族产业可以上去打广告了。
越来越多炎国制造的东西会出现在大众面前,无形的好处也是多多。
估计唯一没影响的,只有一开始就属于云昭的直播收益。
炎国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让大家都满意,确实刺激了一波打赏,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炎国高层可没少乐,柳芸给的那清单实在太关键,太及时雨了。
柳芸在这种氛围中,持续的拍摄着洪荒三是剧情,她既然打算拍完洪荒三就给别人拍了,也就没再涉及到第四部的剧情。
而且,第四部的剧本还没出来呢,正在持续打磨中。
这部分人跟写猴哥剧情的编剧有重叠。
当猴哥上映了一个月,编剧们每人收到一千万的税后红包,简直乐坏了。
每人啊,税后啊!
他们就算幻想了柳芸许诺的红包,也没想过会有这个数。
最重要的是他们当时就熬了三天而已。
这一波,柳芸至少洒出去一个小目标以上。
编剧办公室都眼红了,还是这几位编剧会做人,一人请了一顿大餐,还有各种一条龙玩耍,才平息了这波嫉妒。
就连妃霏都请客了,因为她也收到了一千万,没敢透露半个字。
就是当初她叫的人,大家有点郁闷为什么没叫他们呢?
以至于请客出钱了,妃霏却不敢出现,不然肯定会被灌疯的。
相对来说,这点电影成本,真的微乎其微。
柳芸给得相当爽快。
为此,炎国各方面都在长足发展,快得让很多人都有些恍惚。
不管年纪大小,都有种突然跨越了世纪的错觉。
好像睡一觉起来,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
最痛苦的估计是学生,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刚开始每年都在改教材,最后发展成每学期都在改了。
有些甚至不是修改,而是大改,大量的替换。
以至于不少培训机构都断层了,快跟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