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游龙刀的定位,不管是杨慎行、还是朱雀器灵看的很清晰。
这门武技,就是专门提升武者应变能力的技巧。
正常情况下,杨慎行应对灵活的敌人时,尤其是是一对多的时候,假如有背后的敌人偷袭,他就很容易遇到两头难兼顾的困境。
虽然他反应很快,可如果以正常的转身改变方向地手段对敌,自然是快不到哪里去的。
可问题便是,应对速度慢的敌人,杨慎行有的是更好的手段,他需要的,就是反制速度快的对手!
所以才说,能加快他变招与改变发力方式速度的游龙刀,确实很适合他当下的情况。
更何况他还有一手双刀,如果能到达双刀同时运用游龙刀,可想而知,他再不会发愁一对多个灵活敌人!
而且正如撒手刀始终具备的,应对长兵器时可以出奇制胜,游龙刀也是脱胎于这个理念,这一优点同样存在。
而恰好,杨慎行至今只用刀,正常情况遇到使用长兵器的敌人,切磋还好,可一旦上了战场,同样应对手段不太够。
一个游龙刀,能帮他解决两个战斗上的缺陷!
这才是技巧型武技的魅力,一眼就能预料到,会极大提升自己的上限!
当然,游龙刀仅限于短兵器,而且同样要求反应速度。
不过这两点对杨慎行来说算不上限制。
论反应能力,本身他也不慢,更何况反应速度除了由身体本能决定,还跟精神力脱不开关系。
偏偏,杨慎行的精神力刚刚得到巨大提升,所以他修炼游龙刀遇到的阻碍不会太多。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现在就要开始修炼。
不全是因为杨慎行和朱雀器灵之前就定下他当下的修炼目标,即保证已经掌握的武技持续熟练外,重点放到修炼气血与境界上。
游龙刀虽然只是技巧型武技,难度比不上一门武艺型武技,可毕竟也是比较高深的技巧,而且还要融入自身已有的武技中
这个过程也不是喘口气就能了结的,杨慎行没必要心急成这样。
此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裴斐前辈在游龙刀的开篇就说了,修炼游龙刀,三品开始最好。
三品合身境,武者彻底融合、掌握自己的武道之躯,将自身蕴含的灵力变成更具有自身特色的武道罡气。
那时候对于帮助游龙刀的修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索性杨慎行当下重点需要提升的是气血之力与境界,那便不如等他晋级三品后再说。
所以在高兴之余,他也是直接把记载着游龙刀的小册子收起来,等时机合适再开始修炼。
只是一下午的交谈,杨慎行就从朱雀器灵口中收获不菲,对于自己接下来的路有了无比清晰的认知。
这让他不得不感叹,何其有幸,有这样一位前辈帮助自己规划发展路线。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有了合理且清晰的路线,杨慎行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就有较大概率成为强者。
而反观如果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清楚,就算再天才的人,也有可能走上岔路,白白蹉跎时间。
而且,因为他和朱雀器灵认识的时间其实很短,能签订契约也有不小的迫于事实的因素,他们一开始还是有几分生疏的。
而随着深入交流,双方也算进一步认识,关系更加熟络。
杨慎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朱雀器灵的见多识广,哪怕别的什么也不做,就单单是给他的修炼提出建议,都弥足珍贵。
而朱雀器灵亦是如此,它也借此好好了解了一番杨慎行,不由得对自己的新任执掌者感到满意。
虽然还未成长到足够强大,可不管是精神力出众、刀法天赋惊人、甚至拥有了武意雏形等等表现,都证明着他的未来可期。
连带着杨慎行傍晚前去参加对自己的“审判”时,信心都进一步提升。
余文锦舅舅家的别墅外,一辆黑色的加长轿车,接上了杨慎行。
车内,司机是一位不苟言笑的沉默男子,其实都不用细看,杨慎行就知道,这位应该是军中的精英。
杨慎行安静坐在车内,和识海中的朱雀器灵交流。
“朱雀,你说咱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军方那边的处理意见如何?”
原本,杨慎行一直喊对方“朱雀前辈”,毕竟虽然只是器灵,可无论是从年龄、实力还是出于尊敬,这一声“前辈”都是他们应得的。
后来还是朱雀器灵主动让杨慎行称呼自己为“朱雀”。
原由就是他们既然已经签订契约,那就是一体的,没必要时时刻刻保持那种相处姿态。
杨慎行见对方坚持,他也没硬讲究,便顺其自然改变称呼。
而朱雀器灵对杨慎行的称呼,也从原本略显生分的直呼其名,变成了“小子”。
“小子,实话告诉你吧,军区对于你,重点就在于一个‘配不配’。”
配不配,自然说的是,杨慎行配不配成为朱雀器灵的执掌者了。
朱雀器灵也不瞒着他,将自己在后者昏迷时露面与南境军区的大致交流如实告知。
不管一开始究竟有几分情愿几分不得已,总之杨慎行和朱雀器灵的契约已成定数。
所以朱雀器灵一开始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承认杨慎行。
其实说起来,做为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毫无私心的朱雀器灵,它想自主选择执掌者也无妨,就算看在它的大功劳上,夏国也无人会多说。
可关键在于,它挑的是还没有成长起来的京武学生,就算再天才也没能把天赋兑现成实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夏国南境本质上缺少了一位有气运神兵加持的超凡,面临着底蕴不足的局面。
朱雀器灵毕竟是以守护气运而生的,它无法真的完全忽视军区的态度。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矛盾,初次交涉双方谁也没说服谁。
也是因此,才有人提议,等杨慎行这个当事人醒了之后,再做讨论。
而讨论的目的只有一个,确定他到底配不配让他们冒着最少十年缺乏一位底蕴强者的风险,等他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