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晚上十点。
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实验了。
并不是实验已经圆满成功了,而是——“实验体”朱锦衔已经被施宗义给“玩坏了”。
毕竟,施宗义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经验匮乏、新手上路的“初级实验员”而已。
一方面:他在实验领域摸爬滚打时日尚短,经验不够丰富,实验效率不高。
另一个方面:不懂得保护“实验体”,各种各样的“不规范操作”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特别大。
所以,“实验体”朱锦衔已经遭不住了。
对此,施宗义的心里面感到有些遗憾。
“哎!多么的可惜吖……”
此时此刻,朱锦衔已经气若游丝,生命的烛火摇摇欲灭……
施宗义深深叹息:如果,滇宁王朱锦衔能够活跃一些、坚强一点该有多好吖。
只要他再咬牙坚持一两年的时间,施宗义就可以完成这个“伟大的实验”了。
“潜意识实验”确实意义非凡、很了不起、非常伟大。
毕竟,施宗义“觉得”它非常伟大。
……
此时的朱锦衔。
凄惨之状令人不忍直视。
他脸色惨白如纸、毫无生气;双眼深陷、空洞无神,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生命力。
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曾经挺拔的身躯此刻宛如破败的枯叶般蜷缩在床上,生命的光彩正从他身上渐渐褪去。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朱锦衔,施宗义的“匠人精神”也无能为力、犟不动他。
无奈何,施宗义的“潜意识实验”只能暂时中止一段时间了。
于是,专注、敬业的“初级实验员”施宗义一时之间没有实验可做了。
顿感生命无常、命运漂泊、兴味索然。
他怏怏不乐的带着“得力助手”骆铭铨默默无言地离开了滇宁王府。
自此以后,消失不见。
……
十月三十一日。
距离京师不远的密云县城忽然出现了两个来历不凡的“世外高人”。
其中一人为:仙风道骨的“镇元子前辈”。
只见他:身着一袭素白道袍,上面绣着缥缈山纹与灵动水迹,似有淡淡光华隐现。
面容清逸出尘,双眉斜飞入鬓,目若寒星,眸光流转之间似能洞察天地奥秘。
颔下长髯飘飘,根根如银丝般莹润,手执拂尘,尽显绝世高人的超凡风采。
他那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神韵,宛如真的是从缥缈仙山降临尘世!
另外一人为:“镇元子前辈”的徒弟,名曰“清风”。
模样乖巧伶俐,颇具仙门弟子的气度风范。
其实,这两位“世外高人”就是施宗义和骆铭铨易容化妆而成。
“师徒二人”在密云县城收拾妥当之后,便踏上了前往京师的旅途。
一路之上,他们秉持着“行善积德”之心,日日行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每到一处,都必定要为当地的老百姓们解决难题,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于是乎,“镇元子前辈”和他徒弟“清风”的美名也在沿途渐渐传开了。
从密云到京师,各个老百姓们皆是赞不绝口。
施宗义早有周密安排:
在出发前他便与罗桑丹增、黎氏银莲、哈基姆·塔希尔三人暗中联络,达成了默契。
在他们几个人的里应外合、巧妙运作之下。
陷入困境、无计可施的滇宁王府听说了“镇元子前辈”的赫赫威名之后,果然闻风而动了。
他们立刻派人去路上迎接“镇元子前辈”,想要恳请这师徒二人前去拯救朱锦衔的性命。
……
十一月初六日。
“镇元子前辈”师徒二人终于抵达京师。
滇宁王府上下早已得到消息,他们以最高的规格恭敬有加地将“镇元子前辈”迎入了王府之中。
“镇元子前辈”果然是侠肝义胆、菩萨心肠,他答应的非常爽快,可谓是毫不推辞。
“镇元子前辈”干脆利落地带着徒弟“清风”进入了滇宁王府。
然后跟随着管家的指引,直接来到了坏蛋王爷朱锦衔的卧榻之前。
——咳咳……施宗义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开始了一番专业的“望、闻、问、切”。
他先是深吸一口气忍住不笑,目光如炬地“仔细观察”滇宁王朱锦衔的面色、神态。
——才几天时间没见,这老小子更加不行了吖,眼看着已经只剩下了十分之一条性命。
接着他目光闪动、微微俯身,侧耳倾听朱锦衔那微不可闻、断断续续的呼吸声。
随后,他又极为耐心细致地询问滇宁王朱锦衔的各种症状和具体感受。
最后,才郑重其事地伸出一根手指,“非常专业、高深莫测地”亲自为其把脉。
……
片刻之后。
“镇元子前辈”原本紧绷的神色略有放松。
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十分笃定地缓缓说道:
“你,还可以抢救一下!”
说罢,他就开启了准备多时的表演:
敲敲额头、拍拍脑袋、弹弹下巴、捏捏脸蛋……
一系列看似莫名其妙,却又神秘玄妙,仿佛蕴含着高深莫测的医道至理的动作之后。
——原本气息微弱、濒临死亡的滇宁王朱锦衔竟然奇迹般地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迹象。
他的面色,逐渐变得好看、红润,气血与活力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恢复正常。
他的呼吸也变得流畅、平稳、舒缓,不复之前那种断断续续、半死不活、气若游丝。
最关键的效果是:他的脑袋瓜不疼了。
——其实施宗义在“把脉”的时候,就解除了“潜意识”的封锁。
然后“敲额头、拍脑袋、弹下巴、捏脸蛋……”的时候,顺便输入了一点紫霞真气。
于是“京师第一倒霉蛋”朱锦衔的“霉运”消散无踪,身体也因为受到了紫霞真气的滋养而“起死回生”。
这种立竿见影、如有神助的治疗效果,令得滇宁王府上下众人震撼不已。
于是乎,他们对“镇元子前辈”更是奉若神明,给予了最高规格x3的超高待遇。
就这样,“镇元子前辈”和他的徒弟“清风”,暂时在滇宁王府里面安顿了下来。
每天都是好吃好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如此这般,转眼之间又过去了两天时间。
这个时候滇宁王朱锦衔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甚至已经可以勉强下地行走了。
于是“镇元子前辈”又开具了一个“安神补脑”的处方,并详细地交待了各种注意事项。
——“每日饮食需清淡,不可沾荤腥油腻之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作息务必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切不可熬夜损耗了生命元气。”
——“平日里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可动怒,情绪过激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
最后,“镇元子前辈”神情严肃地说道:
“还有一事至关重要,需时刻牢记,那就是——积攒功德,‘日行一善’。”
“此善举切不可借助金钱、权势、武力等等外物,必须由王爷您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触动三魂七魄、本性真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魂’者胎光、爽灵、幽精 ;‘七魄’者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三魂安宁,七魄归位,百病皆消。”
“所以王爷必须身体力行,比如,您可以亲自去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老百姓修缮房屋。”
“或是为街边的乞儿送去食物和衣服。”
“亦或是为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在日积月累之际净化你的心灵,助你恢复健康。”
……
呃……表面上看,“镇元子前辈”是在为了治疗滇宁王朱锦衔而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可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施宗义换了个法子在继续折腾这位“坏蛋王爷”罢了。
在接下来所谓的“积极治疗”过程之中。
施宗义以各种看似极为恰当的理由,让滇宁王朱锦衔做着各种他安排下来的事情。
而这背后,依然是他那尚未完成的“潜意识实验”的谋划。
他想验证一下某句古语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而京师之内,关于“镇元子前辈”的各种故事已经传得神乎其神、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大家对于“日行一善”的滇宁王朱锦衔也并不感到奇怪。
毕竟,之前滇宁王都已经那样疯癫狂乱、凄惨无比、奄奄一息、濒临死亡。
现在他侥幸大难不死,受到了“镇元子前辈”的悉心搭救,得以重获新生、重新做人。
然后他性格大变、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做个好人……也并不让人觉得奇怪。
又或许。
他是受到了“镇元子前辈”的感召、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