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见徐庆举止鲁莽,便问他“穿山鼠”这个绰号的由来。徐庆刚要开口:“只因我……”蒋平在后面悄悄拉他衣角,小声提醒:“要说罪民,罪民!”徐庆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我罪民在陷空岛能接连钻过十八个山洞,所以大家都叫我穿山鼠。”皇上又问:“朕的万寿山也有山洞,你能钻过去吗?”徐庆爽利答道:“只要山洞是通的,我就能钻过去!”
皇上派太监陈林带徐庆到万寿山下。徐庆脱掉罪衣罪裙,陈林叮嘱他:“你只要穿过山洞,应个景儿就赶紧下来,别耽搁时间。”徐庆随口应下,可到了半山腰,看见一个山洞,身子一缩就钻了进去。过了足足有两盏茶的工夫,还不见他出来。陈林急得直喊:“徐庆,你跑哪儿去了?”这时,只听南山尖上传来徐庆的声音:“唔!俺在这里!”这一嗓子,皇上和满朝文武都听见了。卢方在一旁跪着,心里暗暗着急,生怕皇上怪罪。谁知徐庆喊了一声,又没了踪影。陈林更加焦急,等了许久,才见徐庆从另一个山洞钻出来。陈林赶忙招手让他下来。此时的徐庆,浑身沾满青苔,头上也全是污垢,模样狼狈不堪。陈林带他回到丹墀,重新跪下。皇上却连连称赞:“果然对得起‘穿山’二字!”
皇上又看向名单上第四名“混江鼠”蒋平,见他趴在地上,身形矮小。等蒋平抬起头,更是一副面黄肌瘦、病弱不堪的样子。仁宗心里犯起嘀咕,暗想:“就这副模样,怎么配叫混江鼠?”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你既叫混江鼠,想必擅长水性?”蒋平答道:“罪民在水中能睁眼视物,还能在水里住上整整一个月,略懂水性,因此得了这个名号,不过是些小本事罢了。”
仁宗听到“略懂水性”几个字,更不满意,当即吩咐准备船只,又让陈林进内宫取来自己的金蟾。不一会儿,陈林取来一个金漆木桶,桶里有一只三足金蟾,三寸宽、五寸长,琥珀般的眼睛,胭脂色的大口,碧绿的身子配着雪白的肚皮,还有两个金眼圈,周身点缀着金色斑点,模样十分稀罕。包拯看了,也忍不住称赞:“真是奇宝!”
皇上命陈林带蒋平上小船,又让太监提着水桶,自己则率领包拯等大臣登上大船。陈林瞧着蒋平瘦弱的样子,担心他捉不到金蟾,悄悄提醒:“这金蟾是圣上的心爱之物,你要是捉不到,趁早说,我好去回禀皇上,省得你吃不了兜着走。”蒋平笑着说:“公公放心,借我一身水靠就行。”陈林马上让小太监拿来几件,蒋平挑了身合身的,脱下罪衣换上水靠。
只听大船上传来太监的声音:“蒋平,咱家这就放蟾了!”说着将木桶倒转,金蟾连水一起倒入海中。金蟾刚入水时还在水面发愣,陈林赶忙催促:“下去,快下去!”蒋平却站着不动。没一会儿,金蟾恢复灵性,三爪一划就潜入水中不见了。这时蒋平才走到船头,身子一倾,悄无声息地没入水中。
皇上在大船上看得真切,心想:“瞧他入水的架势,好像有点本事,但金蟾可别丢了。”众人目不转睛盯着水面,等了半天也没动静。仁宗心里犯起了嘀咕:“看他这么瘦弱,能在水里撑这么久?别是捉不到金蟾,畏罪投水自尽了吧?为了一只金蟾害人性命,这算怎么回事!”
正着急时,水面突然咕嘟咕嘟冒起水泡。水泡一翻,众人都心一紧,以为蒋平沉底了,仁宗更是心急如焚。君臣都盯着远处水面,谁也没注意到船头方向。突然,水面泛起波纹,向四周散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圈,接着一个人从水中冒出,却是脸朝下、背朝上。皇上吓了一跳,只见那人猛地一拱腰,仰起头来,正是蒋平。他跪在水中,双手合拢,手掌一张,金蟾在掌心呱呱直叫。
皇上大喜过望:“这哪是略懂水性,分明是精通水势!真是名不虚传的混江鼠!”连忙吩咐太监换了新水注入木桶。蒋平将金蟾放入桶中,跪在水面,恭恭敬敬地向皇上磕了三个头。皇上和大臣们纷纷赞叹。蒋平踏水回到小船,脱下湿漉漉的水靠。陈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带着他回到金銮殿。
此时皇上已返回殿内,宣包拯进殿商议:“朕看他们技艺出众,又重情重义。国家应以鼓励人才为要,朕想给他们加封官职,也好让天下有本事的人都心怀报国之志。爱卿觉得如何?”包拯本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怕皇上疑虑,一直没敢奏请。如今一听,赶忙跪倒:“圣上英明,天恩浩荡!这是广开贤路,实乃国家之幸!”
仁宗十分高兴,当即下旨,封卢方、徐庆、蒋平三人同为六品校尉,留在开封府任职;又传旨,命他们务必寻访白玉堂、韩彰二人,不限时日。包拯带着三人谢恩后,皇上起驾回宫。
退朝后,包拯回到开封府衙。卢方三人再次向包拯叩谢。包拯欣慰之余,反复叮嘱:“一定要找到韩彰、白玉堂二位义士,莫要辜负皇上恩典。”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都来向三人道贺。只有赵虎心里不痛快,暗自琢磨:“我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才挣到个校尉职位。他们倒好,不费一兵一卒,也成了校尉,跟我们平起平坐。卢大哥人品好、武艺高,为人忠厚,我服气;徐三哥直爽,合我脾气,我也没话说。可这姓蒋的,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瘦得跟皮包骨似的,说话还尖酸刻薄,凭什么和我一起办事?”
从那以后,每次聚会饮酒,赵虎总爱和蒋平抬杠。但蒋平从不计较,始终不以为意。
卢方等人一边忙着查访白玉堂和韩彰的下落,一边与开封府众人聚会交流,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这天,包拯退朝回府,突然有两只乌鸦围着轿子呱呱直叫,怎么赶都不飞走。包拯心中顿生疑惑,正巧这时一个和尚拦轿跪倒,双手高举状纸,大声喊冤。包兴接过状纸,随包拯一同回到衙门。
包拯立刻升堂,仔细看过诉状后,将和尚带上堂审问。原来这和尚法名法明,是为师兄法聪申冤而来。包拯命人先将和尚带下去,这时乌鸦又开始聒噪。退堂后,包拯来到书房,包兴递上一杯茶,他刚接过来,两只乌鸦又在屋檐前乱叫。包拯放下茶杯走到屋外,还是那两只乌鸦。他暗自思忖:“这乌鸦反常,背后恐怕另有隐情。”随即吩咐李才,把江樊、黄茂二人唤来。
李才领命而去,很快带着二人来到书房门口。包拯命令他们跟随乌鸦,查看究竟有什么情况。江樊、黄茂跪在地上问道:“相爷,让小人跟着乌鸦去哪儿?请您明示。”包拯脸色一沉,喝道:“蠢货!谁让你们多问?让你们跟着就跟着!不管到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可疑之处,立刻把人带来见我!”说完,转身走进书房。
江樊和黄茂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说,只得起身对着乌鸦说道:“往哪儿走?带路吧!”说来也怪,乌鸦竟展翅飞起,朝衙门外飞去。二人不敢怠慢,紧追出去,只见乌鸦一直在前方飞。他们顾不上其他,低头看路又不时抬头盯着乌鸦,不知不觉竟追到了城外的旷野。
两人跑得气喘吁吁,江樊抱怨道:“这什么差事!两条腿追着长翅膀的跑。”黄茂也累得够呛:“我可受不了了,再跑我都要累瘫了,你看我这浑身衣服都湿透了。”正说着,忽然一群乌鸦飞来,和之前那两只混在一起。江樊苦笑道:“坏了坏了,好汉架不住人多,咱们这要吃亏。”两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仰头看着这群上下翻飞的乌鸦,根本分不清哪只是一开始跟着的。
两人正发愁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听到旁边树上传来呱呱叫声。江樊起身一看,喊道:“伙计,在那儿呢!好啊,这俩家伙躲树上偷懒呢。”黄茂怀疑道:“真的假的?”江樊朝着树上喊道:“老鸦啊,该走啦!”只见两只乌鸦飞起来,冲着他们叫了几声,又朝南边飞去。江樊惊叹:“太奇怪了!”黄茂咬牙道:“别管了,跟着去看看!”
两人加快脚步,一直追到宝善庄,乌鸦却突然不见了踪影。这时,他们看到两个身穿青衣的人,一个是身材魁梧的大汉,一个是年轻后生。江樊突然反应过来,对黄茂说:“伙计,这俩人看着像‘二青’啊。”黄茂点头:“没错,有点像‘双皂’。”两人嘴上说着,心里却还在犹豫要不要上前。
只见那两人拐上小路,大汉走在前面,后生在后面跟不上,一着急竟摔了一跤,一只靴子掉了出来,露出了尖尖的小脚——原来这后生竟是女扮男装!大汉发现后,转身将她扶起,还捡起靴子帮她穿上。黄茂见状立刻冲上前,喊道:“你这汉子,想把人拐到哪儿去!”说着就要动手抓人。
不料大汉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黄茂的手腕,往怀里一带,黄茂顿时失去平衡,顺势摔倒在地。江樊赶忙冲过来喊道:“故意女扮男装,肯定有问题!还敢摔倒我兄弟,你胆子不小!”他刚要动手,大汉抬手一晃,右拳如闪电般击出,江樊被打得连连后退,一屁股坐在地上,仰面朝天躺倒。
两人一个趴着,一个躺着,嘴里骂骂咧咧,却不敢起身再打。只听大汉对那假后生说:“你顺着小路走,前面有片树林,过了树林就能看到庄门。你告诉庄丁,让他们来绑人。”假后生赶忙顺着小路跑了。不一会儿,果然来了几个庄丁,手里拿着短棍铁尺,问道:“主管,要抓什么人?”大汉朝地上一指:“把这两个捆了,带回庄里见员外。”
庄丁们一拥而上,将江樊、黄茂捆了起来。一行人绕过树林,一座气派的广梁大门出现在眼前。江樊和黄茂满心忐忑,还没来得及打探这是什么地方,就被带进庄门。大汉将他们带到群房,说:“我去回禀员外。”没多久,庄里的员外走了出来,看到被捆着的公差江樊,脸色瞬间变得惊恐不已。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