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六殿下哟,您先别着急呀,您先听听陛下的话啊!”
张川冷汗直冒,这正是倒反天罡,偏偏太和帝还没有发火。
“六殿下,你先别急着赶人,您的印刷术对于教化天下有着极为重要……”
“哎呀……我的脚……”
曾行知刚一开口,宁枫就直接把他推了出去,紧接着便是张川,直接被宁枫丢出了门外,摔了个屁股墩。
“混账!你这个逆子,竟敢对曾大人动手,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
太和帝勃然大怒。
“来呀,来呀,父皇,我的脑袋就在这里,有本事你就砍了。”
宁枫的火气似乎比太和帝还大,上赶着伸出脖子,一个劲地作死。
太和帝额头青筋暴起:
\"宁枫!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此等技术关系国家文教大业,你身为皇子,理当献上!\"
\"哎呀,父皇不讲武德!\"
宁枫怪叫一声,突然开始满地打滚:\"当老子得抢儿子的东西,传出去让人笑话!我不活了!\"
曾行知看得目瞪口呆。
太和帝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成何体统!信不信朕……\"
太和帝“朕”了半天,硬是说不出半句威胁的话,毕竟这憨子连砍头都不怕。
宁枫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指着太和帝的鼻子就骂:
\"老登!有种你就砍!砍了我,看谁给你雕版印刷术!看谁给你筹赈灾款!看谁给你造水泥修城墙!\"
\"老...老登?\"
太和帝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个陌生的称呼。
曾行知眼看局势失控,连忙凑到太和帝耳边低语:\"陛下,六殿下吃软不吃硬,不如许他些好处……\"
太和帝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好!好!朕不白要你的!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
前一秒还在撒泼的宁枫立刻恢复了正常,变脸比翻书还快:
\"早这么说不就完了?\"
“儿臣要三样东西:第一,青龙坊周边五百亩地的永久使用权;第二,朝廷今后所有官方文书印刷的独家承办权;第三……”
他狡黠地眨眨眼:\"父皇需要免费开放皇家书馆,我要把皇家书馆所有的书全部印刷出来。”
雕版印刷书,宁枫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占为己有,而且就算他想,朝廷也必然会插手。
是以,他干脆顺水推舟,趁着这会儿还能谈条件,多要点好处。
至于这三个条件,第一个自然是为了开发第二个青龙坊楼盘。
而第二个,则是为了赚钱,同时间接掌握整个大康的舆论权,这才是一把真正锋利无匹却无形的剑。
至于这第三,皇家书馆藏有着天下最齐全的书籍,其中不乏一些传世典籍。
但宁枫最看重的那是那些普通读物,这才是真正能够教化天下的东西。
\"你想要皇家书籍干嘛?”
太和帝狐疑地看着宁枫。
“卖钱啊!文先生说了,咱们的皇家书馆有诸多藏书是可以用来教授学生的。”
“儿臣想着这天底下书院这么多,这要是全部刊印出版,岂不是发大财了!”
提到“发财”二字,宁枫的眼神就变得明亮起来。
\"罢了,都依你。\"
太和帝无奈地摆摆手:\"明日朕就下旨,让户部和礼部配合你把事情办了,至于这皇家书馆,朕给你一个令牌,你自己去吧!\"
“但事先声明,这些书你借走可以,但都必须原封不动地还回来。”
“知道啦!知道啦!”
宁枫开心地大笑起来。
“那朕要的雕版印刷术呢?”
太和帝哭笑不得地问道。
\"父皇放心,雕版印刷术明日就送到工部,连带十个熟练工匠!\"
宁枫豪爽地道。
“嗯,那水泥……”
太和帝刚要开口,宁枫当即一脸警惕地道:“父皇,你要对儿臣干净杀绝吗?”
“你这逆子……”
太和帝不由大怒,可刚要开口,曾行知却偷偷对太和帝道:
“陛下,六殿下吃软不吃硬,咱们今日先把雕版印刷术拿到手再说,至于这水泥,择日再来一趟就是。”
听到这话,太和帝不由得眼前一亮,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行了,朕不要你水泥了,省得你一副吃了天大亏似的。”
太和帝站起身,淡淡道:“朕先走了,你好好地把青龙坊建起来,到时朕自然不会亏待你。”
“真的吗?父皇,你到时打算赏赐我什么?”
宁枫顺嘴问道。
太和帝嘴角不由得抽了抽,尴尬道:“到时再说!”
他这话,同样也是顺嘴说说而已。
宁枫不由得吐槽:“父皇真小气!”
太和帝佯装没有没听到,赶紧快步走了。
次日,早朝。
神清气爽的太和帝难得地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金銮殿,可刚坐下,便听到二皇子宁淮道:
\"父皇,儿臣有本奏!\"
太和帝微微抬眼:\"讲。\"
宁淮双手捧出奏章,声音洪亮:
\"儿臣弹劾六皇子宁枫垄断书市,操控舆论,更以奇技淫巧扰乱圣贤之道,请父皇明鉴!\"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宁枫站在原地纹丝不动,连眉头都没抬一下。
太和帝接过太监转呈的奏章,却不急着打开:\"细细说来。\"
\"六弟创办'天下书坊'不过几天,就接连强行吞并了京都十五家书坊,而且还是以低价强买强卖。\"
“同时又因其搞出了什么雕版印刷书,导致无数抄书人丢了保命的营生,此乃祸乱民生之恶行。”
宁淮精神一振,声音又提高了几分:“如今京城书价暴跌四成,就连附近几城的书市也迎来了大跌价,多少书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不少人立刻跟着意动,开口痛斥宁枫:
\"二殿下此言有理!书籍乃圣贤之道载体,若书市被一人垄断,等于掌控天下喉舌,长此以往,朝廷威信何在?\"
“六皇子如此垄断书市,到底是何居心?”
\"二殿下所言极是!民间舆论关乎社稷安危,不可不防啊!\"
“……”
宁淮见大势所趋,当即越发激昂:
\"父皇,六弟所创'印刷术',使书籍制作易如反掌。\"
“儒林世家世代以抄录、校勘经典为业,如今却生计艰难。”
“昨日儿臣收到江南顾氏、河间刘氏等八大儒林世家的联名上书,请朝廷将此术交由他们管理,以正学问本源!”
此言一出,满朝文臣当即纷纷出列附议。
这些大臣身后,大多站着各家儒林世家。
而且印书一书,其实不仅仅是生意,还关系到科举和读书人的招纳。
以往各大儒林世家仗着自家在书籍方面的资源,往往可以用最低的代价招揽最聪明的读书人。
但如果印刷术一旦普及,各类书籍就算世家们再怎么珍藏,也势必会慢慢流通天下。
到时,这些读书人就不必为了一本书而卖身世家。
这对于世家而言,自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