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眼神空洞,思绪早已飘远,就这样愣愣地发着呆。
时不时有人走进我的直播间,满脸好奇地问我在做什么。
我如实相告:“我在一个废弃的精神病院,今天在这里过夜。”
话音刚落,就换来弹幕区的咒骂:“神经病啊,大半夜不在家待着,跑这种地方来睡觉。”
我张了张嘴,想要回复些什么,可对方骂完的一瞬间就退出了直播间。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叹了口气,心里想着,现在的人戾气可真重啊。
时间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12点。
我望着毫无起色的直播间,满心失望,最终还是选择关闭了手机。
按照约定,我为那位大佬拍摄了第一张照片并发了过去。
不一会儿,见对方回复了一个表情包,我赶忙也回复了一个表情包,此后便是再无多余交流。
我依照大佬的指示,为手机设置了闹钟,每小时响一次,以便按时给他发照片证明我是在这里过夜的。
做完这些,我盖上从车上拿下来的小毯子,准备休息。
然而,这个夜晚注定难以安宁。
那该死的蚊子在耳边不停地嗡嗡叫着,我又出来的匆忙毫无防蚊措施。
只能不停地把手从小毯子里伸出来驱赶它们。
可这些恼人的家伙实在难缠,有时候真拿它们没办法。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后来思绪太多,实在太累太困了。
最后终究还是捂着头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夜很快过去,清晨的阳光悄然爬上了天空。
阳光穿过破烂窗户上那层层叠叠的藤条,代替了月光的泼墨,
那些细碎的光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丝丝缕缕的光线,温柔地洒落在我的身上,带来丝丝暖意。
我悠悠转醒,感受着这清晨的第一缕光,回想起昨夜被蚊子折磨的经历,心中满是无奈 。
可一想到熬过这点折磨,就能换来3000块钱的收入,心里瞬间就敞亮起来。
我麻溜地翻身坐起,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手机,准备给大佬发消息。
当看到手机屏幕的那一刻,笑容瞬间僵在脸上。
我无奈地长叹一口气,消息根本发不过去,对话框里,那个鲜红的感叹号显得格外刺眼。
到这时,我哪还不明白,自己被这所谓的“大佬”狠狠戏耍了一番。
我苦笑着,这自媒体行业还没真正的混进去就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隔着屏幕,谁能知道对面坐着的到底是人还是狗?
此时,我怀着一丝期待,点开了昨天加入的灵异探险聊天群。
才过了一晚,群里的消息已经密密麻麻,多得数不清。
我手指不停地往上划动,想要查看之前的聊天记录。
划着划着,我突然想起那个“放鸽子”的“大佬”。
心里还抱着一丝侥幸,便点进群友列表,在那一堆头像中仔细搜寻,妄图能找到他的身影。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找了好几遍,都没发现他的踪迹。
看来,他只是个纯路人随意评论罢了。
无奈地叹了口气,也不管这“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去整一个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
可能是生活不如意,又或者人性本恶。
只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作恶的行为,可能我拿他没办法,
但是天道什么都知道,因果总是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把他这行为加倍的返还给他。
我也知道此时说什么都于事无补,调整好心态就当作是出来露营了吧。
反正我也没什么损失不是嘛?
反而还让我在这环境里想到了不少新的思路。
切回群聊界面,继续往上翻着消息,好奇他们究竟聊了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群友新发的视频吸引了我的目光,封面做的相当出色。
多半是想来群主这想引流自己视频的吧。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点了进去,万一有什么可以为我提供思路的地方呢。
我仔细观摩着他发的视频。
不得不承认,拍摄得相当出色,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一看就是个擅长运营账号的人,有互联网经验的人。
再浏览了一下他的主页,整体布局也可圈可点。
可当看到对方粉丝只有寥寥几十个时。
我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也许可以和他合作!
我手头拥有大量的探险装备,林林总总加起来价值可能有几十万。
这些东西卖掉根本不值钱,估摸几万也就最多了,因为实在太亏所以也就被合理的保留了下来。
但要是我提出能为他们提供装备,还愿意在探险中打头阵、干各种杂活,想必对方不会拒绝吧?
毕竟这可是免费的户外装备库加免费的劳动力。
力工或者背包客可能是干不成,如今我的体能已经下降的厉害,身体素质也因为忧虑太多的问题导致倒退严重。
长期的营养不良也让我走不了几步路就喘的厉害。
此时我从视频里能看出,他们的设备比较简陋。
只是熟练掌握了一些视频运营和拍摄的技巧罢了。
想到这儿,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击了对方的私信,发过去消息:“我能跟着你们一起玩吗?”
没想到对面回复得异常迅速。
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但想来对方刚做账号,肯定也是格外珍惜每一条消息。
对方问道:“你想玩什么?”
我也不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跟你们一起探险。
我有价值几十万的装备,可以免费提供给你们使用,而且我也有一些探险经验,请问能加入你们吗?”
对方很快又回复道:“那你有无人机吗?”
我赶忙回道:“我有,还是最新款的呢。”
对方说:“那行吧,我们约个时间,明天我们要去拍摄一个溶洞。
可能用得上无人机的视野来让视频更饱满。 ”
对方的回复,恰似一道明亮的曙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
倘若能与这样懂行的人携手合作,说不定真能做出一番成绩。
我肚子里可装着不少专业的玄学知识和独特的探险经验,有信心助力他们打造出更优质的探险视频。
而且这些日子里,我脑海中也思考出了好些新奇的想法,正好可以和他们分享。
毕竟我心里清楚,无论是在互联网领域打拼,还是做传统生意,有人引领着总比自己瞎摸索强得多。
更何况现在做这行已经算是赶的末班车了。
要是没人带一带,还真不一定能顺利上车呢。
这么想着,我急忙收拾好睡袋,匆匆往家赶去。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我们约定的时间。
我给对方发了条消息:“你们有越野车吗?要是没有,我可以开我的车。”
对方回复道:“没关系,我们的车能到那儿。”
于是,我便早早地在小区门口耐心地等待着。
一个多小时后,一辆车闪着双闪缓缓驶来。
我猜测这应该就是他们,便试着给对方拨通了语音电话。
电话接通,车窗摇下,对方热情地向我挥手示意,我一眼就认出,就是他们,正是视频里的模样。
我满脸笑意,急忙打开后排车门坐了进去,顺手把无人机背包也放了进去。
对方先是打量了一下我的背包,确认我确实带了无人机后,才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我连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没有没有,我也刚下来没多久呢。”
随后,车子便朝着目的地驶去。
在这漫长的路途中,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这次去的地方还挺远,据说在渝地的区县,大概得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溶洞呀?”
对方耐心地解释道:“就是一个能让人乘凉避暑的溶洞。
我们打算拍一些秘境短视频,等做出点成绩了,就找景区合作。”
听着对方条理清晰的回答,我心里暗自庆幸,觉得自己这次算是押对宝了,碰上了懂行的人。
为了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价值,我跟他们聊起了以往的探险经历。
当然,那些涉及灵异事件的部分我只字未提。
毕竟我清楚,要是对方不信这些,我贸然说出来,搞不好会被嘲笑,甚至可能断了这次难得的合作机会。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氛围十分融洽。
快到目的地时,我试探性地问道:“你们有没有信仰过什么东西呀?”
对方疑惑地反问:“信仰什么?有啥好信仰的?”
我接着说道:“我看到你们拍的视频里也有不少灵异传说。
要是没有点应对的本事,怎么能保证自身安全呢?”
对方听后只是哈哈一笑,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应。
看到这情形,我心里明白,他们压根就不把那些鬼魅传说当回事。
于是,我也就识趣地闭上了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漫长的车程,加上途中的一些小波折,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刚一下车,对方就迫不及待地询问我对无人机拍摄手法和操作的掌握程度,并且向我叙述了需要我拍摄什么样的视频。
我赶忙摆了摆手,自信满满地说道:“这都不是事儿,操控这无人机对我来说,就跟使唤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对方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你有这技术,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我心里暗自欣喜,觉得这技术算是我加入他们的一块有力敲门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搭伙机会。
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和指示,我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拍摄。
结果也不负所望,视频拍得十分完美,完全契合对方的想法。
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价值,我主动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拍摄建议,
比如怎样让视频更有氛围感、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没想到对方欣然接受,笑着采纳了我的方法。
看着他们如此好沟通,我心里想着:这大哥还真挺好说话,不是那种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
看来以后我们之间肯定能有很多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对未来的合作也充满了期待。
在拍摄过程中才知道这个溶洞,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天然的小山洞罢了,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大。
小心翼翼地走进去,也没几步,大概也就10米的距离,就到了洞的尽头。
洞边的水潭里,漂浮浸泡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塑料瓶、包装袋杂乱无章,与这天然的景致格格不入。
而洞口处,恰好有几个人正在露营,欢声笑语时不时传来。
我暗自思忖,这个地方或许是个小众的避暑好去处,深受那些渴望逃离城市喧嚣、寻觅一方宁静的人的喜爱。
可这随意乱丢垃圾的行为实在称不上是好习惯。
不仅破坏了环境,也大煞了这难得的清幽之景。
不过转念一想,我能做的也只是约束好自己罢了,总不能去替别人收拾这些残局,毕竟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我们也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途中,因为他开的是纯电动汽车,需要在服务区补充电量。
我眼睛一亮,心想这可是个展示自己说出想法的好机会。
车子缓缓驶入服务区,刚停稳,我便按捺不住,向对方侃侃而谈我的想法:“我觉得等账号有了流量之后,应该先别急着和景区合作。
我们完全可以把粉丝引流到私域,这样能大大增强粉丝粘性,保障流量稳定。
而且我妈妈是金华人,那边工厂多,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
咱们可以慢慢打造原创品牌,靠这个增加收入,这可比单纯接广告、和景区合作要有潜力得多。”
本以为对方会眼前一亮,认可我的提议,没想到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说的这套,早就被人玩烂了。
现在再去做,没什么意义,还不如脚踏实地做流量,接接广告、跟景区合作来得实在。”
这话瞬间让我像被泼了盆冷水,满心的热情也凉了半截。
听到他这番话,我心里清楚和他的想法不太对付,可怎么跟他说才好呢?
要是直接反驳,肯定会被当成爱抬杠的人,说不定他转头就不再跟我合作了。
思索片刻,我还是决定委婉地表达:“跟景区合作的话,应该也是要账号做起来,流量稳定后,收益才会可观吧?”毕竟这段时间我深入研究过,可不是啥都不懂的新手。
他立刻回应道:“流量即便不是特别大,也能有收益,做账号就是为了尽快盈利,不然做它干嘛?”
听他这么讲,我意识到他对赚钱的执念有点重,像极了曾经的我,这样可干不成大事。
但不可否认,他在互联网领域经验丰富,之前在车里他聊起自媒体内幕,见解比那一位雪山旅行博主还要深刻。
估计以前在大公会当过运营之类的角色,或者专门学习过。
虽然我是不那么了解互联网生意,但是我了解人性,也明白生意的本质。
出身社会早毒打也挨得多,这多年社会浮沉,事业起伏中各式各样的经历让我总结出了不少道理。
所谓生意就是有人才有生意,没人哪来的生意?
所以任何财富的基础都应该是建立在有多少人支持这件事上。
古人也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所以流量变现在我看来,不应该是直接变成钱,而是应该先变成“人”才对,你都不把对方当人只是当数据,怎么可能获得对方认可?
曾经没有网络的时候,我不也是一样,从零开始,一个一个的积累“认可”嘛,等量足够多,自然会分化的更快,但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
秉持诚信经营、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恪守商业道德的商家,就是生意场上的“得道者”。
他们能赢得客户信赖、合作伙伴支持、员工忠诚,从而汇聚各方资源,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反之,那些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坑蒙拐骗、恶意竞争、无视契约精神的“失道者”,不仅会失去客户与合作方,甚至连身边亲近的商业伙伴、团队成员也会背离,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
所以说,唯有坚守商业正道,才能吸引更多助力,让生意行稳致远,实现真正的繁荣。
而此时明显对方目的短期获利的心态与我不是同路人。
而且我也并不认可这种快餐时代中诞生的生意文化体系,今天有饭今天拼命吃,明天就全然不顾,全是一杆子买卖。
现在很多新生代生意人都忘记了生意的本质,生意本质上其实就是在市场里讨饭吃。
话不好听,但这就是应该有的态度。
别人喊你一声“老板”,不过是客气话,自己千万别当真。
很多人就是刚做出点成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这时候最危险,最容易摔跤。
摆正姿态。就算你成了行业大佬,也不过是个“高级乞丐”罢了,只要没进天宫,就永远算不上什么人上人。
乞讨讲究什么?是放下身段、察言观色、不断求人。
做生意也一样,得盯着客户脸色,琢磨他们想要什么,想尽办法让对方满意。
小生意起步时,你像街头乞丐般四处找机会、拉合作。
等企业做大了,更不能丢了这份“乞讨”的清醒,不然客户转头就走,市场根本不会惯着你。
人一旦觉得自己是“老板”,不需要再“求”别人,就离关门大吉不远了。
市场不会因为你曾经成功就给你特权,就像乞丐不会因为昨天讨到饭,今天就能躺着等施舍。
放低姿态,永远把自己当乞讨者,才能保持危机感,才能知道每一笔订单、每一个客户都来之不易。
这大概就是生意场的生存法则:越把自己当回事,越容易摔得惨。
话很难听,但良药苦口。
我顿了顿,再次开口:“要是一直依赖流量来获取收益,可网红都是有热度期限的。
等名气和流量消退,不管是景区还是广告商,都不会再支持我们了。
毕竟他们看重的就是流量而已。
你想想,当年那些网红,现在还有几个是有热度的?
依我看,我们得学会自己养活自己,心不能太大,有口饭吃就行了。
别急着从粉丝身上赚钱,而是先和粉丝打好关系,增强粘性,再实地的了解对方需求。
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把口碑做起来先,这样才能长远发展,不愁没饭吃。”
我看对方不说话,接着说道:“虽然我比较年轻,可以前也是做过不少生意,在这方面也算有点经验,因为踩过不少坑。
所以我觉得赚钱不能太心急,不能想着一下子就赚个盆满钵满,能够细水长流才是关键。
能一直有收入,远比一次挣很多钱重要。
就算这一次赚得再多,要是没办法保证下一次还有钱赚,那其实没什么意义。
就好比,一年挣1000万和用一辈子挣1000万,我宁愿选后者,因为这样的生意更稳当,更踏实。”
对方听了,轻轻摇了摇头,没再和我争辩,只是淡淡地说:“你这些想法听起来挺美好,可真要实施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一年有机会赚一千万就应该使劲赚,万一未来的一千万没有呢?
到时候说不定钱没赚到,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心里明白,这次合作机会难得。
但有人带着总比自己瞎摸索强,便收敛了自己的锋芒,顺着他的话说:“大哥你说得也有道理,可能是我想得太简单、太天真了。
毕竟你们在这行待得久,懂的肯定比我多。”
对方接着说:“像你这样想法的人我见多了。
但记住,一旦某种模式或套路被大家都玩遍了,就很难再从中获利了。”
我脸上堆着笑,连忙应道:“对对对,您说得太对了,就是这个道理。”
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不这么认为。
我暗自琢磨着:这哪是什么套路啊,这不过就是正儿八经的真心实意做生意罢了。
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人家肯定愿意买单啊。
能在这儿买到心仪的东西,价格还比别处公道许多,谁会不乐意呢?
客户和商人本来就不是对立的,各取所需罢了,你能省钱,我也能赚钱,这本就是共赢的。
而这本来也就是生意的基础逻辑,只是如今互联网,真真假假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丝毫不顾及产品质量,更别提什么用心不用心的说法了。
人们利欲熏心,这生意的基础逻辑反而是被大多数人嗤之以鼻了。
虽然有失败的风险,可一旦我把原创品牌的口碑做起来了,那就是品质保证的象征,就一定能拥有一大批忠实客户。
到了那个时候,还怕没生意做?
只要心别太大,如果就是图个吃饭,只怕是这辈子想饿死都难了!
在这基础上再慢慢一步一个脚印的图谋发展,才是真正的稳当。
但我心里清楚,肯定不能直接把这些想法一股脑抛给对方,不然就太冒犯他了。
没一会儿,车的电充好了,我们再次启程。
这一路上,氛围明显变得有些不一样,不再像来时那般轻松愉快。
到达小区后,对方笑着把车停下,说道:“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我赶忙抓住机会,问道:“刚才在车上说,明天要去拍摄一个废弃的别墅区,我能一起去吗?”
对方轻轻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便直接开车离开了。
看到对方点头答应,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原本还担心,刚才在服务区的那番争论,会让对方觉得我是个不讲道理、爱抬杠的人呢。
现在看来,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些话的,肯定也在思索我说过的话。
回到家后,我简单洗漱便早早躺到了床上。
因为刚才他也没告诉我明天具体的出发时间,我心里有些没底。
期间,我好几次拿起手机,想要发消息问问,可又一想,这样显得太急切了。
毕竟这才刚开始接触和合作,要是表现得太迫切,
说不定会在对方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以前谈合同的时候,那些急着签约的人,我可没少趁机压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