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青不许张扬,周飒却不管那么多。
一把抱住南瓜,将十一岁的少年抛起来一上一下的,欢呼着:
“南瓜你真棒!娘亲为你骄傲!”
十一岁的南瓜脸红得跟过年红灯笼似的,他如今是周忆南,正儿八经的童生了!
娘就算力气大,也不能把他当小娃娃抛啊!
被放下来时,他眼睛都湿润了,想跟娘说日后不可如此……
可又怕惹娘不高兴,小小少年憋得咳嗽起来。
赵北辰知道周飒一高兴就不加掩饰,也知道周忆南如今刚从幼童长成少年,越发地爱惜面子,少不得要居中周旋一二。
“忆南,你娘是为你骄傲,十一岁就能中童生,再下场就是院试,该中秀才了,这可是罗家村甚至云县头一例啊,实在是少年可畏……”
周飒在旁边,连连击掌说:“对,我们南瓜就是少年可畏,我得大摆宴席,众乐乐以示庆贺!”
下一场就是院试,中了就是秀才,能去府学读书,等着三年后的秋闱乡试中举。
谢先生说南瓜年纪还是太小,等明年再参加院试不迟。
让他把《四书》《五经》再读得透彻些,学着破题解文。
“先生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若要中秀才,最好胸中能有举人的学识与见解。”
南瓜一板一眼的,虽是小小少年,却颇为稳重,看上去倒比周飒还要老成。
周飒有些愧疚,她把南瓜香瓜交给谢先生和林萧月,自己就只顾着去悬崖山洞里避世隐居,连南瓜下场县试府试都没太关注。
她与王婶商量着,从王柱儿养猪场买了两头猪。
虽然没有大摆筵席,却给罗家村每家每户送了几斤猪肉,猪肉上系着红绸。
“我们南瓜中童生了,与大家一起同喜同贺。”
王婶领着大山菱花香瓜,还有桃花石锁这些周飒的忠实拥趸,挨家挨户送猪肉。
谢彦青听说了,直摇头。
后来他特意找到周飒,告诉她除了南瓜以外,石锁和文山也颇有潜力。
“他们跟我学了不过一年,已经通读基础文理,开始背《论语》了,虽然年龄比忆南大一些,将来中举不是问题。只是他们平时还要做工,难免耽误时日……”
周飒听明白了,这是让她去劝文林爹娘和李四婶,别让石锁和文山去卤肉店帮工了。
这事别人说没用,周飒一句话,文林爹娘和李四婶头点的敲鼓一般。
“行,我们都听飒娘的,杨柳镇上卤肉店活不多,实在不行,我们请个小工就是了。”
文林爹和李四婶在杨柳镇上租了个铺子,卤肉生意做得不错。
周飒早就不让他们给自己分利了,两家一个月各自能分五六两银子,养个读书郎也不是养不起。
至于曾峤志,就更不是问题了,谢先生说他才智不低于周忆南,两师兄弟将来必成大器。
倒是大山和石头,读书读不进去,谢彦青建议让他们俩去从军。
正好张少武在军中任千户,周飒想着哪天得空,与少武哥哥谈谈,让他领着大山和石头从军去。
周飒在罗家村没待几天,就回云州听林霄云调派。
到了云州,才知道北边乱象,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因为赵北辰和周飒离开京城前,破坏了东南郡王在皇家猎庄部署的兵士与武器,引起皇上戒心。
东南郡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除夕夜宴上给皇帝下毒,导致他昏迷不醒。
趁着朝中重臣都在宫中领宴接赏,东南郡王将他们一网打尽。
有不服者当场斩首,据说兵部尚书孙大人和太子太傅都已遭毒手。
其余还有十来户忠臣被抄家。
皇城外人头挂了一圈,血流的墙根下黑红一片。
强权之下再无人敢违抗,东南郡王顺利成为摄政王。
北边旱灾未解除,见郡王进京摄政,谁不知道这是要篡位?
于是乎各路人马纷纷躁动起来,有农民起义的,也有本地督军不服,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乱象频生,所幸几股势力在北方混战一气,如今还顾不上西南之境。
“灵州江都督已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投靠我林家军,我欲派兵三万,北上镇守渭水一线,诸位将领,可有愿意领兵者?”
林霄云眼神扫过林家军诸位将领,几位皇帝派来的将领则沉默不语。
不是他们不敢领兵北上,而是心中明知,即便自己毛遂自荐,林都督也会找到各种借口,让他们留守西南。
当下境况,没有被林家军拿下入狱,就已经是优待了,几位皇上亲封的四品与五品将军如今心下仓皇,实在进退两难。
张少武和蒋鑫领先出列,拱手请命道:“末将愿领命北上,誓死拿下江州徐州,守住渭水一线,保我西南境内百姓平安!”
林都督欣慰一笑,目光看向周飒与赵北辰。
二人对视一眼,也出列道:“我二人亦愿同往。”
林霄云抚掌大笑,起身慷慨激昂朗声道:“有众位爱将护我西南,何愁百姓不安居乐业!”
当下议定,张少武,蒋鑫,赵北辰各领兵一万,前往渭水沿线三大州县,阻止北方叛军南下。
周飒则受命任三军总都尉,协调三军力量,必要时可将三支队伍合并,由周飒统领,齐力协作抗敌。
周飒知道,林霄云是把自己当作了最后的王牌,万一敌方太强,张少武三人不能御敌,便需要动用自己的神力。
她无可无不可底接受了林霄云的任命,面色无波。
倒是赵北辰担心她手下无兵,心里会不痛快。
回到宅院试图安慰她:“军中从来没有女将,林都督恐怕也是担心将士们不服,倒是让你难做……”
周飒摆手笑道:“如此正好,若是让我带兵,我反倒嫌麻烦,一万兵马,吃喝拉撒,行军打仗,都得我操心,烦不烦?”
赵北辰一想也是,他前世是带惯了兵的,才不觉得手下人多是负累。
飒娘……她一个人,便抵得上千军万马,要那些兵士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