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府被查抄一事,在成都府乃至整个四川境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百姓们听闻此讯,无不拍手称快,一些胆大的百姓甚至跑到街头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贺。
朱由检听到这些消息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沉默良久后,他长叹一口气说道:“是我朱家亏欠天下百姓太多啊!”
江宁和魏忠贤赶忙出言安慰了几句。
随后,朱由检便命人将蜀王府下辖的所有宗室人口进行统计,开始给这些宗室分钱、分田、分粮,目的是确保他们能够自力更生。
不仅如此,他还从中挑选出不少人,直接编入皇明卫,这使得皇明卫的人数一下子激增到四千人。
对于此事,江宁并未多说什么。
毕竟若是换做别的王爷如此行事,往轻了说会被废为庶人,往重了就是毒酒或白绫二选一。
但朱由检却不存在这样的顾虑,朱由校对自家弟弟的疼爱,在京城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与此同时,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收集到的情报,如雪花般源源不断地送入成都府。
这下,朱由检和老魏可高兴坏了。
二人随即调遣皇明卫和东厂番子,依据锦衣卫提供的情报,在各地展开对贪官的抓捕行动。
老魏在这方面可是经验丰富,办起事来轻车熟路。
而朱由检也毫不逊色,他胆子大,秉持着“宁抓错,勿放过”的原则,不仅将锦衣卫提供名单上的官员抓了个遍,就连名单之外的不少官员也被他抓了不少。
经过一番调查后,虽然放掉了一大半,但仍抓了一小半。
这一小半官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朱由检的原则就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最后干脆来了个“一锅烩”。
其行事作风甚至超过了老魏,以至于到最后两人手下的东厂番子和皇明卫人手都不够用了。
江宁无奈之下,又调拨了一万五军左卫的人马供他们调遣,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反贪、扫黑除恶大清洗行动,在四川境内全面展开。
无论是贪官污吏,还是地痞流氓,亦或是为祸一方的乡绅土豪,统统被一锅端。
一时间,整个成都巡抚衙门的大牢人满为患。
…………
至于江宁,虽然没有参与到这些行动中,但他也丝毫不轻松。
一方面,他要时刻关注秦良玉送来的战报,了解前方战事的进展。
另一方面,还要处理京城加急送来的五军都督府公文。
就在这天清晨,江宁刚刚起床,李若琏便火急火燎地找到他,说道:“大人,京城八百里加急公文!”
江宁连脸都顾不上洗,急忙打开公文查看,看完后面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半晌过后,李若琏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大人,可是京城那边出什么事了?”
江宁摇了摇头,说道:“辽东的建奴又有动作了。”
听到这话,李若琏也暗自吃了一惊。
自从去年建奴在沈阳损兵折将之后,便退回老巢赫图阿拉,一直没了动静,没想到刚过完年,建奴又开始有大动作了。
江宁接着开口解释道:“半个月前建奴努尔哈赤率军对沈阳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不过都被熊廷弼和老九率军击退了,建奴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但随着山西八大晋商被彻底清查,如今建奴的粮草、军械、盐、铁等物资得不到供应,其内部开始危机四伏。
努尔哈赤下一步打算率军进攻林丹汗了。
林丹汗得知消息后,派人向朝廷请求援助。”
听到这个消息,李若琏疑惑地问道:“大人,那朝廷是否需要出兵援助林丹汗?”
江宁闻言冷笑一声,说道:“林丹汗这老小子,当初卖给朝廷战马的时候,各种理由,非得先收银子后付货。
如今努尔哈赤要和他拼命了,这会儿才想起朝廷来。
咱们可没那么多闲工夫。
再者说,林丹汗此举未尝没有祸水东引的算计。
不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朝廷也得有所行动,趁机捞点好处。
如今英国公不是正在山西为无田可种的百姓分租军田、推行新型作物吗?
可以给英国公下一道公文,让他根据实际情况,调集大同守军和宣府守军,趁机出兵河套地区,袭击卜失兔部。
倘若能够一举夺回河套地区,今后我大明便无需再为战马的问题,看林丹汗那老小子的脸色了。”
随后,李若琏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大人,可卜失兔部兵马众多,恐怕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对付的。”
江宁闻言,笑着说道:“所以才让英国公见机行事呀。
要是能够顺利收复河套地区,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要是没办法收复,那就去抢,能抢到多少算多少,牛羊马匹,统统都往回抢。”
听到这里,李若琏赶忙称赞道:“还是大人英明。”
江宁笑着说道:“老李,立马按照我刚才说的给朝廷回文。”
李若琏闻言,赶忙领命,随后迅速拿起纸笔,按照江宁刚才的口述书写起来。
没过多久,便书写完毕,他将文书交给江宁过目。
江宁仔细查看确认无误后,盖上自己的印章,随后把文书装入信封,封好之后,交由锦衣卫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
与此同时,南京锦衣卫镇府司衙门内,许显纯百无聊赖地坐在办公房里。
忍不住唉声叹气道:“大人把我老许安排到南京后,就不再怎么过问了,也不知大人是信任我老许,还是把我老许给忘了呀。”
说罢,又是一阵叹息。
自从许显纯来到南京,便对南京锦衣卫镇府司衙门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将重要岗位全都换上了从京城带来的锦衣卫精锐。
如今的南京锦衣卫镇府司衙门,可谓是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平日里,许显纯行事谨慎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南京城内的勋贵以及一众高官,对此倒也没太在意。
就在许显纯百无聊赖之时,忽然一名锦衣卫来到办公房外,恭敬禀报道:“启禀大人,京师来人,携带江大人密信。”
听到这个消息,许显纯顿时来了精神,赶忙起身推开房门,急切问道:“来人在何处?”
不多时,只见头戴斗笠、满身风尘的高文彩走进许显纯的办公房。
许显纯一看是高文彩,神情顿时激动起来,说道:“小高呀,没想到来的竟是你。”
高文彩赶忙行礼,说道:“卑职奉江大人之命,前来给许大人送密信。”
说罢,掏出密信递了过去。
许显纯接过密信,仔细查看起来。片刻之后,不禁大惊失色。
他刚要开口询问,高文彩赶忙抢先说道:“许大人,江大人吩咐了,让您看到密信之后,按计划行事,切勿走漏消息。
卑职还有其他要事,这便先告辞了。”
听到这话,许显纯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他身为最早跟随江宁的人之一,知道江宁做事向来滴水不漏,自有其深意。
随后,许显纯安排人手将高文彩送走,自己则回到办公房,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不多时,许显纯便将整个南京锦衣卫镇府司衙门的所有锦衣卫高层,都召集到了自己的办公房内。
没人知道他们在里面谈了些什么,只知道到从这一天之后,南京锦衣卫镇府司衙门变得愈发低调起来。
平日里,几乎看不到锦衣卫外出走动,就连许显纯本人,也是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仿佛整个衙门都进入了一种蛰伏状态。
…………
随后,高文彩离开南京,乘船顺着运河北上,抵达天津后找到了天津总兵兼水师提督何可刚,把江宁的密信交到他手中。
何可刚看完密信,又与高文彩简短交谈了几句,高文彩再次启程离去。
无人知晓密信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只见何可刚自此开始加紧操练兵马。
一时间,麾下所有将士都以为又要准备投入战事,热火朝天地进行操练。
之后,高文彩身着便装,悄然潜回京城,找到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将江宁的密信递给他,随后又一次离去,没有人知道高文彩去了哪里。
田尔耕接到密信后,立刻进宫求见朱由校。
他来到御书房,与朱由校交谈了许久,才离开皇宫。
没人知道田尔耕与朱由校究竟谈了些什么。
然而从这天起,朱由校便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朝政大事,反而一门心思扑在了修建三大殿的工程上。
他还大力从宫外招募工匠,一时间,三大殿的修复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内阁首辅孙承宗与袁可立听闻朱由校这般反常的举动后,赶忙进宫劝谏,恳请朱由校不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三大殿的修建工程中,应当多关注朝廷政务。
朱由校表面上接受了二人的建议,可随后依旧我行我素,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仍旧放在修复三大殿上。
孙承宗和袁可立以为皇上只是急于完成三大殿的修复工作,便也没有过多苛责。
毕竟相较于万历皇帝,几十年都不上朝理政,如今这位皇上已然称得上勤政了。
所幸在这段时间里,朝廷的各项事务运转还算正常,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