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见金富轼要谈驻军,却一副严肃模样,郑重道:“朕从来不是落井下石的人,更不会趁火打劫。高丽国主消失,金相公赶紧去找人。等你找到了人,再谈驻军也不迟。”
金富轼衣袖中的手瞬间握紧。
皇帝,做个人吧。
来宋朝之前,金富轼眼中的赵桓是个软弱无能的废物。
尤其早年他出使宋朝,觐见当时的皇帝赵佶,也见过赵桓。那时候的赵桓唯唯诺诺的,仿佛是鹌鹑一样缩着,没有半点存在感。
现在的赵桓,脸厚心黑,还阴险狡诈,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打草稿,无耻到了极点。
变化太大了。
却,更让他棘手。
一个正人君子般的皇帝,会处处受制于人。一个脸厚心黑手辣的皇帝,却会让臣子敬畏。
这样的皇帝,绝不是臣子眼中的仁主,更不可能上‘仁宗’的庙号。
金富轼心中怒火涌动,可他面对强硬的赵桓,却提不起反抗的勇气,因为命门被赵桓捏着。
金富轼弓着背,郑重道:“陛下高风亮节,璞玉浑金,老朽敬佩万分。”
“您一身正气,不会落井下石,老朽也是深以为然的。不是陛下要谈驻军的事情,是老朽迫切的想谈成这事情。”
“高丽上表称臣,宋朝派兵驻军,是顺天应人的事情,宜早不宜晚。”
“理应先谈驻军。”
金富轼神色有些迫切,拱手道:“敢问陛下,您认为驻军多少合适呢?”
“三千人!”
赵桓直接给了个数额。
大宋在高丽驻军的人数,绝对不可能太多的,因为高丽不会接受太多的军队。
一旦驻军太多,高丽面临的风险太大。
可是和金富轼谈判,一开始定下的数额就不能太少,得把人数拉上去,才有下调的空间。
金富轼听到三千人的数额,想着宋朝有威力巨大的灭金雷,三千人的兵力足以形成恐怖的震慑力。
甚至,可以发动兵变,人数必须压下来。
金富轼正色道:“陛下,我主向大宋上表称臣,高丽成为大宋的藩属国,我主已经承受巨大的压力。”
“让大宋驻军,必然遭到很多大臣和百姓的反对。”
“三千人太多,必须减少。”
“老朽觉得,五百人的驻军就比较合适,多了难以交代。五百人的驻军不多不少,既彰显了陛下的权威,也兼顾高丽的民意。”
金富轼问道:“陛下觉得怎么样呢?”
“太少了!”
赵桓毫不犹豫拒绝道:“五百人在高丽,一旦遇到任何突发事件,自保都很困难。考虑到高丽王的处境,朕也退一步,驻军两千。”
金富轼仍是没有答应,说道:“陛下,两千人也太多。老朽再退一步,驻军八百!”
“不行!”
赵桓说道:“朕的底线是一千五百人,人数再低就不必谈了。”
金富轼还希望再压一压,说道:“陛下,一千人如何?高丽地处边陲,真的不容易。一旦驻军的人数太多,我主的压力会很大。”
赵桓说道:“压力不是问题,有人跳出来反对,其实是好事情,可以将计就计,把这些乱臣贼子直接一锅端。”
金富轼说道:“陛下雄才大略,不惧任何挑战。我主才浅德薄,做不到陛下这样,请陛下能通融。”
赵桓淡淡说道:“既然谈不拢,暂时就不谈了。你还有要事,先去解决事情。”
金富轼神情一僵。
自家陛下在赵桓的手中,怎么去解决,赵桓真是太不要脸了。
金富轼看着赵桓不容置疑的神态,想着一千五百人也不算多,而且自家陛下也想策反去高丽驻军的武将,把宋朝武将收为己用。
自家陛下风流了点,也有些痴迷书画,可是笼络人心却很厉害。
昔年,权臣李资谦执政,自家陛下拉拢人心,离间分化,最终除掉了李资谦,掌握了高丽的大权。
有陛下出面,问题不大。
金富轼想通后,做出艰难抉择的样子,郑重道:“陛下的提议很合理,可以驻军一千五百人。”
赵桓赞许道:“金相公深明大义,很不错。你放心,大宋的军队军纪严明,不会骚扰百姓,反而会协助你们稳定局势。”
“老朽相信陛下。”
金富轼话锋一转,迅速说道:“陛下可否再派人,去皇城司查一查,看看我主是否被误抓了?”
赵桓立刻道:“周瑾,你再亲自跑一趟,务必查清楚,不能出错。”
“老奴遵旨!”
周瑾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的离开垂拱殿往皇城司去。
周瑾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亲自到了皇城司,魏子敬连忙出来迎接,一脸和善的笑容,拱手道:“周公公,陛下又有什么吩咐?”
周瑾嘱咐道:“陛下和高丽使臣达成了驻军的协议,事情谈妥了。现在,要释放高丽王。”
魏子敬点头道:“我立刻安排人释放,再跟着您去宫中一趟。”
周瑾有些惊讶,问道:“你去宫中做什么?我带着高丽王回宫就是,免得你难做。”
“不行,必须去一趟!”
魏子敬一副严肃神情,解释道:“周公公带高丽王回宫,等于告诉高丽人,陛下是故意抓高丽王,要借此谈判。”
“虽然高丽王可能知道了,金富轼也是心如明镜。可是,咱们不能把话柄给高丽人,也不能让陛下难办。”
“事情是皇城司惹出来的,陛下必须给高丽王一个交代。”
“所以,我亲自负荆请罪,向陛下请罪,说是下面的人玩忽职守没发现,而高丽王也没有说身份。”
“这样一来,陛下也就好交代了,高丽人也无法发难。”
魏子敬郑重道:“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不能让陛下为难。”
周瑾脸上也有笑容,竖起大拇指赞叹道:“魏大人一番赤诚之心,令人佩服。”
魏子敬神色谦逊,连忙道:“这是我该做的本分。”
周瑾道:“安排吧。”
魏子敬不再耽搁,立刻让人准备了荆条,再光着膀子背上,就带着高丽王往宫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