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商量了几天,还是决定去看看能不能收购,李秀兰也支持他们的决定,这样也可以分散两人的注意力。
“我也打算去收购一家食品厂,打算在市里也建一个我们新厂,主要生产新产品。”
最近效益不好的企业很多,李秀兰也想扩大自己的版图,现在正是最好扩张的时候,要想迅速拿下市场,就要抢占先机。
三人来到了市里,纺织厂是个大企业,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听到消息准备来收购的人也不少。
之前来纺织厂,这里的人可以说穿流如织,每到了下班时间,都能看到不少男男女女下工,就连纺织厂门口,都摆满了摊子。
可是这次来,门口异常的冷清,李秀兰等人说明了身份,保安就放他们进去了。
纺织厂的杜厂长人都老了十岁,从年轻时候就在这厂了,它曾经辉煌过,热闹过,今天却变了,人也都遣散得差不多了,机器也都是停工状态。
“杜厂长,我们是很有诚意的,不过你也知道,现在很多国营厂都处在半倒闭状态,所以这个价格上,能够开的也只有这么多,要说在沿海那边开厂,肯定更加方便,不过我们也是考虑到人工成本这些因素,才愿意过来帮扶当地的经济。”
一个老板操着口音劝说,他们这次过来,其实还是看上了这边低廉的人工成本。
“那你们收购后想要做什么产业?”杜厂长心里也着急,但是他对纺织厂很有感情,厂里虽然有不少搅屎棍,但是更多的都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也不希望大家都没了工作,以后找不到事情做。
“我们是做水泥厂的,机器我们自己会运来,所以你们这些机器我们都不需要,可以自行处理,还有工人,要是他们愿意,还可以继续来水泥厂上班,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现在处处都开始下岗,他们要是能有个稳定的工作,也是一举两得。”
“水泥厂?那不行,那不行,水泥太多灰了,而且这纺织厂的位置是在城里,不方便,要是做水泥,周围的人都不会答应。”
杜厂长一听他们竟然是要做水泥厂,这可不行,他们纺织厂周围的居民很多,他也知道水泥厂这种东西灰很大,周围就是纺织厂家属区,要是他答应了,周围的居民就遭殃了。
“杜厂长,反正你也要安排到其他地方去上班,这里做什么你也不用再担心了是不是,这个水泥厂还能惠及从前纺织厂的员工,我想他们不会不答应的。”
“那我先考虑下,你们先回去吧。”杜厂长刚刚已经收到消息,知道李秀兰过来,所以他委婉地将人送走。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刚刚送走一个准备来买我们纺织厂的老板,李总,张总,你们今天怎么会来我们这了,难道你们也是来收购我们的?”
杜厂长知道李秀兰的本事,他满含希冀地问道,他记得张总是做服装的,和自己纺织厂的生产品类有重合点,难道这就是他们来的目的?
“杜厂长你好,是我们夫妻俩想要收购你们的纺织厂,你也知道我们也是做服装的,纺织厂原有的设备我们可以直接买下来继续生产,也不用有太大的改动,不知道上面开的价钱是多少,我们也好看看有没有这个资格。”
李秀兰虽然那出了面,但是这个事情都是由张桂芬和冯四喜来谈。
杜厂长听说他们打算继续做服装和鞋袜,而且还能优先招聘纺织厂之前的员工,这是好事,一来没有那么多灰层,即便住在附近也不用担心灰层,二来是机器就不用另外处理了,可以折价变卖给他们。
“这件事我还要和上面的领导们商量商量,最近也有几个企业来准备收购,不过第一家只打算买一部分,第二家准备做水泥,只有你们愿意全部买。”
杜厂长也没想到纺织厂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比谁都希望纺织厂能够继续开下去,不过效益一年比一年差,他们也是没办法了。
“还请杜厂长帮忙替我们多多争取,只要是踏实能干的员工,我们都愿意要,纺织厂走到今天,谁也不想看到,我们也希望能够将纺织厂以另一个形式再创辉煌,让下岗的工人们不用背井离乡去外省打工,而且我们服装厂的污染也少,周围都是家属院,我们也要为了下一代着想。”
张桂芬说这些话已经信手拈来,她也是真心希望能够接手纺织厂。
“好,我尽量争取,要是成功了就给你们打电话。”杜厂长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也高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也要其他人答应。
食品厂那边就很顺利了,李秀兰表明来意,食品厂厂长很快就带着他去见了分管的领导,市里的食品厂现如今的渠道主要还是供销社,不过现在供销社已经只是消费者们购物时选择的渠道之一。
越来越多的小卖部,超市崛起,供销社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被渐渐代替,加上服务态度等问题,所以大家也很少再选择去,这就导致了食品厂的效益越来越差。
李秀兰给出的价格也很公道,还能帮助他们安置那些下岗的职工,所以现场商量后,直接决定下来了。
走到大街上,已经明显看到不同的气象,越来越多摆摊的,开店的,他们后来又买了好几个门面,现如今,分布在市里的各个方位,争取能够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提升市场占比。
雷红英这会儿正在塑料厂工作,她的塑料厂从一开始的生产塑料盆,塑料桶等,到现在开始生产薄膜,生意也在渐渐好起来。
她以前原本就是在塑料厂上班,所以对于这些生产流程也知道得清楚,后来看大家都开始辞工办企业,她也心动了。
万东鼓励她创业,从一开始的租了一个废弃的厂房,她采购了一个生产机器,带着周围的几个邻居和朋友开始生产塑料盆,后来这些塑料盆卖给周围的居民,慢慢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她又开始想着生产新的种类,自己调试机器,还有她爸妈一起帮忙研究,又做了塑料桶、塑料碗、瓢等工具,给大家带来了新的体验,塑料的东西相对便宜,而且还禁摔打,一下子让不少人都喜欢上了塑料制品。
塑料厂也在一步一步扩大,现在她直接买了一块地,重新建了一个新的塑料厂,厂里的机器也在增加,随着下岗工人增加,她们厂里来的人也更多了,她又继续研究,看了不少万东带来的书,又去请教了原来的老师傅们,学会了做很多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