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朱雄英身上,却忽略了朱标。朱标也知道这种被所有人关注,众星捧月的感受。一开始是挺爽的,但是逐渐会被压力给压垮。就连和自己的亲兄弟,也可能逐渐产生嫌隙。现在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这哥几个都长大了,也都挺亲近的,这时候朱雄英被封为了皇太孙,肯定会导致兄弟之间的地位不一样,这也不是朱标想看到的。但是现在朱元璋已经发话了,赐下了封赏,朱标也没办法替自己家儿子推辞了。
“行了,封皇太孙的事情还不忙呢,朕要是没记错,还有一个人的贺礼还没献上来吧!来吧,太子,该你了!”
朱标也无可奈何地笑笑,自己本来希望儿子能打个马虎眼,但是好像并没有机会。朱元璋还是没忘了他这个好大儿啊。好在他早有准备,贵重的东西,朱元璋见多了,那他要么就送点更贵重的,要么就送些有心意的。
他手捧着两个卷轴来到了朱元璋面前。
“恰逢父皇六十大寿,儿臣早有准备。不瞒父皇,儿臣派人去洛阳玄武楼遗址发掘了,希望能找到传国玉玺的下落……”
“传国玉玺!”
在场众人无不惊呼。要是朱标真拿出了传国玉玺,那什么金银珠宝都要被秒成渣渣了。开玩笑,那可是传国玉玺啊,哪怕今天得到了,明天没了,那也敢自称驾崩。人人都笑袁术,可是谁又能在传国玉玺面前保持冷静呢?这传国玉玺可是权力的象征,国宝中的国宝。自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出了传国玉玺,它就变成了一种信仰。而上一次传国玉玺有明确的记载,还是在后唐。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就失踪了。虽然总会有皇帝说自己得到了传国玉玺,但是基本上都是仿造的,真正的传国玉玺可能早就深埋在了地下了,也可能早就被损毁了。毕竟这种级别的东西,哪怕是个小老百姓得到了,都要站出来拉一队人马,说自己是顺承天意。
朱元璋显然也对传国玉玺很感兴趣,急忙问道。
“那你挖到了没有?”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
“父皇看我手中没有捧着盒子,而是捧着两幅卷轴就应该明白了。可能最正的传国玉玺早就已经损毁了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儿臣只好换些东西送给父皇当做寿礼,聊表心意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传国玉玺已经消失了好几百年了,不乏有心之人前去寻找,但是都一无所获。可能就像朱标所说的,传国玉玺早就被李从珂,一场大火给烧毁了也说不定,自己再怎么纠结也是没意义的。毕竟眼下,这传国玉玺是虚的,而这大明将士可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啊!朱元璋是驱逐了蒙古人得到的国家,得国最正,也不需要传国玉玺为自己镀金,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了。
“那你这两个卷轴都是什么东西?”
朱标微微一笑。
“父皇莫急!且听这第一个卷轴,这是一顿话。”
随后朱标抽出卷轴,当着所有人的面朗诵起来。
“洪武二十一年,恰逢皇上六十大寿,百官来贺,万民共庆。一切皆因为父皇之功绩伟大,令人叹服。儿臣也要像父皇汇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到今年为止,大明人口已经达到了两万万!皆因父皇平定天下,与民休息!然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经儿臣调查,去年大明普通家庭年均收入为二十两银子,足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富足了!而国库存银更是有五千万两之多,粮米不计其数!”
一听到这个数字,几乎所有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好机会,两万万人,几乎比大元朝的时候翻了三倍啊!这肯定是因为战争过后,人口急速增长。不过确实也表现出了,大明现在是国泰民安,老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很好,这才能放心的生孩子嘛!而且朱标从南洋引进了红薯,土豆。还有玉米等高产量作物,基本上一亩地比之前能多养活一个人,这也导致了人口激增。而人口增长了,百姓的收入居然也跟着增加了。之前元末的时候,一个家庭都很难拿出来二两银子。就是因为大元朝对百姓的剥削太狠了,苛捐杂税满天飞。再加上大灾,粮食产量很低,诸多原因,导致了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不仅人口增长了,连带着经济水平也增长了,这当然离不开朱元璋和朱标的政策了,尤其是鼓励开垦,还有鼓励经商,为大明增添了许多财富。
至于国库存银,那只能说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了。大明国库现在很有钱,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大明国库具体有多少钱,那基本上谁也不知道。当然,除了朱标。国库的主要收入,还是税款和国有产业。现在人口剧增,税收改革,而且商业的兴起,为大明国库又增添了一笔。只不过大明这几年的征战一直都没有停歇,之前征讨纳哈出,又征讨北元,都是几十万大军,开销自然不少。打仗这事,说到底就是烧钱。养兵要花钱,士兵的武器装备要花钱。粮草军饷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谁也没想到,经历了几场大仗,大明的国库居然还有这么多钱。这一切说到底还是得归功于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但是今天是给朱元璋庆生贺寿,自然是要夸朱元璋的英明神武了。
朱标念完之后,直接跪倒在地。
“父皇高瞻远瞩,英明神武。大明兴盛不衰,千秋万代!”
太子都跪了,其他官员自然得照着办啊,于是也都齐齐跪倒在地,高喊着。
“兴盛不衰,千秋万代!”
朱元璋嘿嘿地笑着,有什么能比大明发展得好更让他开心呢?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也是他的孩子嘛!
“这一切,也少不了太子,和众多官员的努力!平身吧!”
随后朱元璋看向朱标。
“那你另一个卷轴里面是啥?给咱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