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当皇帝的第二个年头。
大明的省级行政区扩展到24个。
在相继收复和占领了西藏、青海,日本,台湾等地之后。
大明的领土扩张到1141万平方公里。
这距离沈战心中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目标已经很近了。
开明二年的下半年。
在沈战的刻意控制下大明没有再开启新的战端。
而是默默消化着打赢战争带来的红利。
粮食方面。
由于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且各地政府大力兴修水利设施。
大明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可达到40亿石。
这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一个成年人每年消耗四石粮食的高标准来计算。
大明每年收获的粮食可以轻松养活十亿人口。
由于粮食资源极度丰富。
大明的酿酒业、畜牧业、家禽养殖业纷纷崛起。
普通百姓的餐桌上见到肉菜的次数可谓是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官员、富商、权贵来说酒文化也在逐渐兴起。
因为大明国内稳定,所以农耕大国的潜力得以全面爆发。
崇祯末年京师粮价从0.5两银子一石最高涨到24两银子一石。
开明二年,大明的粮价再次回归到0.5两银子一石。
从崇祯到沈战,19年间大明的粮食走完了一个闭环再次回到原点。
穿衣方面。
江南的丝织业蓬勃发展。
西域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
商人们已经接受了10%的税率。
继续拎着脑袋偷税漏税抗税的商人几乎不存在了。
布、绢、纱、丝绸、棉。
这些东西百姓都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
且它们的价格都在百姓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钢铁产量。
大明六大铁厂生产钢铁的能力已超越了整个欧洲。
无论是制造火器还是制造军舰,大明都不需要为了钢铁的问题担忧。
李岩曾经做过一项统计。
大明所有的火器局加起来年产能如下:
燧发枪三十万支。
定装纸壳子弹三千万发。
佛朗机炮四千门。
陆军用红夷大炮一千门。
海军用长管舰炮七千门。
坦白说,就这个枪炮产能只要士兵充足。
大明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吊打整个欧洲。
交通方面。
大明二十四个省全部兴建了多座大型水泥厂。
有了充足的水泥作为保障各省纷纷修建起水泥官道。
但凡水泥官道所到之处,无不交通提速、经济腾飞。
军事方面。
在开明二年的年底共有102艘风帆战列舰下水服役。
黄得功得到了一艘三千吨的主帅旗舰。
另外还有十五艘一千吨的标准战列舰。
日本省的海军算是正式成型了。
海参崴要塞同样分配到了15艘排水量1000吨的风帆战列舰。
很显然,这就是为了防备沙俄海军。
驻扎在朝鲜的胡心水也分配到了15艘排水量1000吨的风帆战列舰。
这样一来日本省、海参崴、朝鲜省就构成了铁三角。
三者当中任何一个地方遭遇外敌入侵,另外两个地方都可以快速资源。
对于东北这个是非之地沈战可谓是费劲了心思。
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大明在东北地区的实力都强得可怕。
南海舰队在功能上进行了细分。
总司令郑芝豹负责守家。
副总司令郑成功负责远洋作战。
也就是说一向被沈战看好的郑成功终于可以自立门户了。
沈战宠郑成功到什么程度呢?
看一下沈战分配给他的战列舰就知道了。
在原有16艘千吨级战列舰的基础上。
沈战又给郑成功分配一艘3000吨的主帅旗舰。
以及34艘千吨级别的标准战列舰。
这样一来郑成功的硬实力就变成了:
排水量3000吨的主帅旗舰一艘。
排水量1000吨的标准战列舰50艘。
专业补给舰五艘。
就这个实力去远洋作战几乎遇不到对手。
南海舰队总司令郑芝豹的实力同样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他手中的舰队实力如下:
排水量3000吨的主帅旗舰一艘。
排水量1000吨的标准战列舰59艘。
专业补给舰6艘。
各类老式战舰400艘。
就这个实力守护大明的近海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休养生息。
大明逐渐消化了新占地盘的人口和财富。
开明三年三月初一。
在沈战心中存了许久的两场战事正式开打。
南方。
内部统一缓过一口气来的缅甸王朝又开始搞事情了。
他们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向英国人购买了大量的火枪和火炮。
有了火枪和火炮的缅甸王朝不再满足于现状。
他们多次发起对云南省的试探性进攻。
如果云南总兵刘文秀表现疲软。
缅甸王朝很可能扩大战争规模。
结果刘文秀不但没有疲软,还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入了缅甸境内。
这二十万大军分别来自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湖广。
集大明五省之力讨伐一个自以为是的缅甸王朝。
坦白说沈战真的是给足了对方尊重。
同样是在三月初一这一天。
蒙古省总督高文采率十五万大军出征漠北蒙古(外蒙古)。
这十五万大军分别来自蒙古省、陕西、山西、山东、河南。
集大明北方五省之力讨伐一个地广人稀的漠北蒙古。
沈战有一种用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不过呢,鉴于蒙古人在历史上的各种高光表现沈战还是决定稳妥一些。
既然要打那就一次性打明白。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蒙古人内部还在搞分裂。
喀尔喀三部正在为了争一个漠北地区的老大不停地摩擦。
被明军从漠南地区赶到漠北的多个小部落抱成一团。
他们围绕在科尔沁部的周围跟漠北的原住民争夺水草资源。
在高文采大军抵达漠北之前锦衣卫便摸清了这些状况。
于是乎,高文采刚一抵达漠北就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
首先,高文采揪住喀尔喀三部当中的一个猛揍。
对于两外两个大部落高文采则完全不理。
本就不睦的喀尔喀三部坐视自己的同族被明军欺负。
没多久喀尔喀三部变成了喀尔喀两部。
一个月后高文采如法炮制又灭掉了一个喀尔喀的大部落。
这样一来喀尔喀就只剩下一部了。
从漠南迁徙过来的科尔沁部看到了机会大肆抢夺水草。
结果高文采设伏坑了科尔沁部一把。
在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围歼战之后科尔沁部成为了历史代名词。
没有了科尔沁部的整合跟领导。
那些从漠南迁徙过来的小部落全都成了散兵游勇。
高文采只出动了三万大军便将这些小部落统统踏平。
至此,漠北地区只剩余一个喀尔喀部落。
对方很干脆地选择了投降。
至此,蒙古成为历史代名词。
高文采并没有为难对方,全部迁移至大明的内陆地区就算完事。
战争结束,沈战一道旨意发到了高文采这里。
漠北地区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并入高文采的蒙古省。
朝廷会从内陆移民300万人给高文采。
高文采自然是乐见其成。
地盘大了,人口也多了。
他这个蒙古总督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大明的领土面积从1141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297万平方公里。
上至朝臣,下至平头百姓。
整个大明无不对沈战这位皇帝顶礼膜拜。
沈战横空出世之前大明的领土不足400万平方公里。
到此时这个面积已经翻了三倍。
试问这样的皇帝怎能不让人拜服?
就在明朝内部对沈战整个皇帝歌功颂德的时候。
一封来自缅甸的捷报送入大明皇宫。
【我大明二十万大军入缅甸,历经大小二十于战!】
【少数民族寨兵充当向导功不可没!】
【大名儿郎作战勇猛,武器先进!】
【缅甸大军五次大败后溃不成军,一泻千里!】
【我军现已占领缅甸全境,后续事宜请陛下定夺!】
刘文秀发回来的战报主要说明了一件事。
从今往后缅甸姓沈了!
负责统计疆域的官员们再次忙碌起来。
最新的统计结果是:
大明疆土面积为1363万平方公里!
同年八月份,沙俄国王遣使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沙俄大使当着沈战的面儿说了这样一番话:
“大明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沙俄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大明和沙俄成为兄弟。
那么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人是我们的对手。
我皇愿与大明皇帝陛下结为异姓兄弟。
并预祝两国世代友好!”
沈战坐在龙椅上笑着回应对方:
“朕愿意与贵国的国王陛下结为异姓兄弟。
请贵使转告国王陛下。
我大明拥有150万强大的陆军。
这些陆军装备了大量的燧发枪、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
大明还有强大的海军。
这些海军拥有188艘世界上最先进的风帆战列舰。
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
只要朕的兄弟有需要。
朕随时都可以发兵支援他!”
沈战这话就是赤裸裸地在秀肌肉。
这就是明着告诉沙俄的使者。
我大明很强,强得可怕。
如果你们好好跟我做兄弟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果你们存了非分之想,那我分分钟就能教你做人!
“小人定将皇帝陛下的话带到!”沙俄使臣十分恭敬地说道。
至此,因为大明的发展速度太快。
大明已经在经济和军事上拉开了跟沙俄之间的差距。
对方已经没有了挑战大明的资格。
时间飞逝,又是一年时间过去了。
开明三年十一月。
又是100艘千吨级别的风帆战列舰顺利下水。
至此,大明的战列舰数量飙升到288艘。
再过一年这个数字可以飙升到408艘。
商业上,大明有全世界最多的奢侈品。
军事上,大明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和陆军。
大明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航海时代最强者。
沈战登上北京城墙极目远眺。
朕把能做的都做了。
华夏还会经历历史上那些磨难吗?
应该不会了吧!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