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正式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出去,西凉军也开始大规模集结,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华峰摩拳擦掌,准备统一天下之时,北方却是传来了噩耗。
“陛下,边关急报!”
华峰正准备去后宫陪陪自己的夫人们,贾诩神色匆匆的跑了进来。
见到贾诩的神色,华峰顿时心中一紧,这老家伙一向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能够让他脸色大变的,绝对是天大的事。
他连忙接过贾诩递过来的情报,打开便看了起来,越看,华峰的脸色就越难看。
原来,北方的鲜卑人似乎联合起来,近期频频对着大秦的并州和幽州用兵,幽州刺史张燕和并州刺史徐晃派出大量骑兵阻击。
然而,鲜卑骑兵人数众多,又速度极快,大秦的骑兵虽然击杀了一些鲜卑骑兵,却无法彻底将他们阻拦在大秦之外。
这段时间以来,并州和幽州已经有多处被鲜卑人袭击,他们烧杀抢掠,在大秦的地界上无恶不作,导致边地百姓损失惨重。
甚至有两个县城被鲜卑人屠戮一空,这封情报便是并州刺史徐晃派人送来的。
“砰……”
“该死的异族,朕原本准备彻底统一天下之后再大规模北伐草原,却不想,他们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屡屡寇边,这是要打朕的脸啊!”华峰一把将书信拍在面前的案几上,脸上的愤怒根本无法掩饰。
鲜卑人早不寇边晚不寇边,偏偏他登基的时候来,这绝对是针对华峰的打脸行为。
“陛下,事到如今,咱们恐怕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想办法缓和与鲜卑人的关系,要么便暂时放弃南征,若是两线作战,即便是我大秦实力强大,恐怕也很难成功。
鲜卑人口超过了两百万,更是全民皆兵,我大秦想要击败鲜卑,恐怕也不容易。”看着一脸愤怒的华峰,贾诩开口说道。
“文和,咱们君臣相处也这么长了,你说话又何必拐弯抹角,朕虽然不是什么汉人,可是,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楚的,即便是晚一些统一天下,朕也绝不能坐视鲜卑人寇我边境,杀我大秦百姓,传朕旨意,调集所有骑兵,朕要北伐鲜卑,既然鲜卑人想要给朕一个下马威,那便让北伐之战,作为我大秦的立国之战吧。
至于南方,调一些步兵前往镇守,以免我军在全力北伐之时,南方那几个不消停的家伙趁火打劫。”
华峰笑吟吟的看向贾诩,以这老家伙对自己的了解,哪里会猜不到自己的选择,他故意不点出来,便是为了让自己来说。
“陛下英明,不过,步兵可以用于后方,运输粮草,不宜调往南方太多,况且,此战我大秦面对的是异族,刘备等诸侯应该不至于这个时候对我军动手,否则,必然遭受天下百姓唾骂,陛下你看,是不是不用调兵前往南方?”贾诩想了想说道。
汉人在面对异族的时候还是非常团结的,这个时代的汉人心中有自己的骄傲,原本历史上,即便是诸侯混战,若是有异族入侵。各路诸侯也会立刻停战,一致对外。
不过,华峰不能冒险!
“不行,咱们不能将大秦的安危放在敌人的道德之上,现在的大秦,已经不是刘备他们可以抵挡的,想要取胜,趁着我军北伐,偷袭大秦是他们唯一的机会,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偷袭我军?”
华峰态度坚决的开口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只是,如此一来,北伐的后勤必然会大受影响,鲜卑实力强大,我大秦若是要对其用兵,必将全力以赴,大军所需要之粮草更是海亮,这后勤又该如何解决?”贾诩眉头一皱,问道。
虽然华峰说得有理,不过,现在的大秦,确实是有些分身乏术的感觉,鲜卑人可是总有超过两百万人口,全力动员之下,其可用之兵,必将大大超过大秦骑兵的数量,不过,大秦骑兵更加精锐,绝非鲜卑人那些牧民组成的骑兵能比的,当然,鲜卑人也有常备的精锐,只不过,大秦的后勤压力也是极大。
草原上没有粮食,必须从大秦后方调运。
“人手不足那就发动我大秦百姓,传旨昭告天下,这次北伐,大军需要大量的青壮押送粮草,我大秦百姓自愿参加者,待战事结束,朝廷会给这些青壮发放饷银,若是饷银不足,则以朝廷从草原劫掠的牛羊马为饷,发放给他们,朕相信,朝廷愿意发饷的情况下,大秦百姓必然会拥护朝廷,为大军运送粮草。”
华峰想了想,直接说道。
贾诩眼前一亮,笑道:“陛下英明,别说朝廷发饷,即便是无饷,百姓也必然支持朝廷,尤其是北方百姓,他们深受异族之苦,朝廷愿意发兵剿灭鲜卑,他们必然踊跃报名。”
讨伐异族,汉人百姓肯定支持,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百姓贫困,若是无饷,很多百姓也是有心无力,因此,华峰才会给他们发饷,反正,草原上牛羊不计其数,此战,华峰的目的是彻底解除鲜卑人对大秦的威胁,到时候,缴获的牛羊必然不在少数,朝廷没办法养那么多的牛羊,不如交给百姓,他们也能从中获利,又解决了朝廷的后勤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此甚好,去让中书省拟诏,然后昭告天下吧。”
贾诩随即领命而去。
不出华峰所料,朝廷的诏书一经公布,立刻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朝廷承诺支付饷银的情况下,无数青壮踊跃报名,北方的青壮由当地刺史府组织,而南方百姓则统一前往洛阳聚集,然后押送粮草向北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