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楚闲现在就馋哭了。
虽然蹲在冰上搞鱼,把棉鞋棉手套都弄湿了,但是抓了那么多鱼,现在炸完放到盘子里,楚闲已经一口接一口的吃了小半盘。
那叫一个香。
这会儿姥姥又做了一道让楚闲又爱又恨的饭。
他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道饭。
就是将粘大米……也就是糯米。和南方一般常见的籼糯米不一样,北方一般种的是粳糯米。
用大锅煮了,中间放一个大碗,碗里放上荤油,也就是猪油,里面放上油盐酱醋十三香葱花什么的,随着米饭一起拿出来。
吃的时候,盛完了米饭,用勺子盛两勺倒在米饭上,搅拌均匀,你就吃吧,一吃一个哎呀我去!
什么?会腻?
会是会,但是又不只是吃它!
这是饭,一般还会有菜,有汤,解腻的。
但小时候有时候农忙,没这个条件和时间做菜,也会顺便再往锅里扔几个腌制好的咸鸭蛋,是那种自由自在在河里自己捕捉小鱼小虾和水草,蚂蚱之类的鸭子下的蛋,那种不用高科技腌制,煮熟了扒开,稍微用筷子尖捅一下,就有黄红色的油流出来的,香迷糊人的咸鸭蛋!
用筷子一撅,将蛋白和蛋黄一起挖到浇着猪油调料的黏米饭里,搅拌,这时候来上一大口。
满嘴的喷香,满足感爆棚。
当然,前提是你吃饱了,别喝凉水……
不然猪油在肚子里一凝固。
不过按理说应该没关系,人体内的温度是固定的,食物进去也是那个温度才对。
但楚闲小时候吃完,确实是一喝凉水就肚子疼。
只能说这是一种地方特色的吃法,至于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么吃的,楚闲就不清楚了。
可能外地人听着就觉得腻,觉得太油了,但也不是总吃,一年能吃个一两次。
就像楚闲,他一个北方人,甚至觉得折耳根味道不错,凉拌也好,炒腊肉也好,都是不错的味道,但是他受不了生腌,一吃就窜不说,也不提寄生虫,光是那个腥味,他就受不了,他连吃三文鱼都得让商家烤熟了才不觉得腥,只要是水产品,在他这必须是百分百熟透了的才能吃的下去,他有个朋友就是爱生腌爱到每个月工资都用来吃这个了,晚上下班专门绕很远的路去买几百块钱的生腌回家配上酒,美滋滋的赛过神仙!
水产的腥味他隔很远就能闻出来,到嘴里就咽不下去,但是折耳根的腥味他就吃不出来。
也不知道是长了个什么舌头。
只能说,一个地方一个特色。
后来有人说,你爱吃什么,其实不是你爱吃什么,而是你身体里,尤其是肠道里几十上百种菌群爱吃什么,它们爱吃的东西,反馈给你的大脑,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导致你酷爱某些食物。
人体内从大脑到全身,菌群不知道多少,但据说有几斤重。
所以一个人喜欢什么爱什么,究竟是你这个人喜欢的,还是你身体里的细菌啥的喜欢……
又扯远了。
楚闲足足吃了三碗饭。
拍着鼓鼓的肚皮,躺在躺椅上,看着不远处在温室里,游来游去的鱼儿。
很是自在,觉得今天这顿冻没白挨,既吃到了野生小炸鱼,也吃到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碰的猪油黏米饭。
今天算是值了。
姥姥承包农田的事,最终还是定下来了,到时候徐莉姐俩,和大舅都回来,偷偷雇人,到时候不同意也同意了。
不过相较于种,收才是大问题。
这边的农田不像地北省那么广袤,这边山多,导致每个人的农田很少,也是零星的,这边一小块,那边一大块的,不适合机器收割,有的机器运过来,刚工作十分钟,这块地收完了,再收就是别人家的地了……
只能人工。
人工的话,你就干吧,一干一个不知声!
当然,要是雇足够多的人,那收个几晌地,也就是几天的事。
有时候上上代人一辈子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你给他们强行纠正,反而不如就随了他们了。
有的老人进了城里儿孙家,一两天还好,超过几天,就浑身不自在,想方设法的往回跑,上辈子看新闻,东子的父母,够有钱够享福了吧,恨不得所有人,甚至老家的人都认识,都感恩捧着他们,在城里也是住不惯,总想着溜回老家。
楚闲的姥姥姥爷也是,一天都闲不住,就算是地里没活,自己也得找点事做,一旦让他们闲下来几天,往往就开始生病,一干起活来,就哪也不疼了。
拦不住的。
徐莉嘴上说的激烈,实际上还是心疼父母。
认为他们这么大岁数了,现在也不缺钱了,真的不用那么干活了。
甚至都说过,一年到头赚的钱,还不一定有楚闲一顿饭钱多呢。
但,改变不了的。
楚闲劝好了,大家又其乐融融。
不过,年转眼就过去了。
楚闲留到姥爷过完生日才走,徐莉陪着妹妹去买车了。之前给她买了一部车,但是轿车,有点小,平时拉姥姥姥爷就有点挤得慌,楚闲直接让她换一台大型的SUV。
随便挑。
房车也留了下来,方便她带着老人四处走走。
相较于那种窝着坐在车里的出行方式,房车能躺着,能坐着,还能做饭,上厕所,还是不错的。
有钱了,让关系好的家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变,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种剑拔弩张的亲人关系也很多,但也有很多亲人是真的在意这份情分的。
楚闲家就比较和谐,至少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是很和谐的。
顾燕妮这次回家过年,年前还好,年后就有些糟心。
她这又是买房,又是给那个不争气的父亲治病,让顾家人以为她出息了,有钱了。
以往……都是躲着她和她家人的,恨不得电话都不敢接一个,就怕顾长海管他们借钱,或者是拖累他们。
但是今年,竟然破天荒的过完年了,大年初五就有亲戚来了,一直到初十五,来了几波人,甚至还提着一些礼品。
当然,是比较便宜的礼品。
来了就是客,伸手不打笑脸人,顾燕妮的母亲热情的招待,酒足饭饱后,便提出要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