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的朝廷,几个党派分庭抗礼的时候,也许春闱还真容易出事!现在也不是说就不会出事了,到因为党派之争互相陷害、算计的事确是会少很多。
朝廷如今虽是还有摄政王一派、护国公府一派、保皇党,但可以说,已经是护国公府一家独大了,压制的其他两派死死地,可护国公府又向着小皇帝,所以保皇党一派也不会给他们使绊子。
做为知道自家乖孙女、外孙女是什么身份的靳远和月诚裕,心里当然向着她,为了她,为了曦国,他们也绝不会让人在春闱上做手脚的。
要坐上那个位置,除了他们,还需要在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培养新的人手,只要她能登临帝位,新科学子就都将是天子门生,对她而言也是好事。
就算到时候有反对的声音,有先帝遗旨在,有她多年经营的名声在,有那么多受她恩惠的民心在,几个酸儒又怎能撼动她的地位?
文人的嘴再厉害,又岂能与民意、民心抗衡?!
要知道,帝王之道跟文人墨客、当世大儒其实都是相通的。百姓认可你,信服你,你才是才子,才是大儒;若他们不认你,你也不过是个多读过几本书的人而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天下间,为民意最大!
这话,不管对什么身份的人来说都是同等的。
先皇从月曦欢出生起就为她积攒名声威望,可想而知他有多高瞻远瞩。
而月曦欢和护国公府多年来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收买民心,造福百姓,为的也不过是有朝一日登临帝位时,民心所向,万民臣服!
不得不说,她做的确实很好!
说远了,回到大朝会上。
月启等众人说完其他朝事,没有再上奏之人时,才说出自己的目的。
“单爱卿兵力集结的如何了?还有户部、兵部几位尚书,粮草军需可准备妥当?若是筹备好了,春闱之后,大军出发,直指南陵!”
金銮殿内突然安静,谁也没想到小皇帝如此心急,不过才过这么几日的时间,就拍板定下大军出发的日子了。
春闱也没有几日了,春闱之后出发,最迟也不过一个半月时间,看来小皇帝真是恨毒了南陵了。
单勇上前,“禀皇上,大军集结完毕,春闱之后可出发。”
靳文渊和兵部尚书也都一同上前。
靳文渊:“粮草还未筹备完毕,不过想来出发之前定了筹备齐全。”
兵部尚书方重义:“大军武器都已更换完毕,其他的也准备妥当,只等户部的粮草筹备妥当,便能在大军出征之前运送出去。”
“好!”月启笑道,虽然他这个傀儡皇帝在其他事上没有什么决定权,但这次可能是因为母后之死,也可能是南陵所为太过,让朝臣不满,所以这事虽有阻力,可还是让他拗过了大臣们!
现在朝臣也没有敷衍他,事情的准备的很妥当,等春闱一过,他就能为母后报仇了!
小皇帝现在还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报仇,也是月曦欢想要的报仇,就是不知道,等他知道真相之后,还会不会想要为宋太后报仇了。
“各位爱卿做的好,单爱卿,到时候,朕就等着看单家军的勇猛了。”
单勇和单惜之跪地行礼,“臣等必不让皇上失望!”
“好好好,快起来快起来。”月启这次才笑得真心些。
这大概是太后去了之后,他最开心的时候了。
月诚裕这时上前,“不知皇上准备想好用什么借口出兵南陵了吗?”
月启看着这个皇伯,有些拿不准他的意思,只能斟酌着说:“就说南陵手段卑劣,谋害我国太后和贵妃,朕为弘扬我曦国国威,才让大军出征讨伐南陵?”
月诚裕不予评价,却起了另一个话头,眼睛紧盯着皇帝,“那百姓若问为何不为太后发丧?也不以国礼为太后治丧呢?皇上要怎么做?”
月启避开他的视线,“到时候找个借口随便搪塞过去就可以了。”
月诚裕却不放过他,“那不知皇上是想搪塞百姓,还是搪塞满朝大臣?”
这话一落,朝臣们都抬起了头看向上首的帝王,也不怕被治罪了。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月诚裕话中的意思,不聪明的,也都能听出来这话有问题。
他们眼神在皇帝和月诚裕身上来回看,想看看到最后,这对皇侄俩能不能斗起来。
月启支支吾吾的,说:“朕不知皇伯此话何意?”
“皇上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月诚裕并不放过他,“若以太后被南陵谋害而死而出兵南陵,那太后的丧仪就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办了。”
月越说月诚裕越气,声音越大,脸色越沉,“一旦用了皇上说的借口,太后的丧礼就得以国礼来办,还得进帝陵与先帝同陵,否则如何堵住悠悠众口?”
“可太后如何去的先不说,她既已……那般,如何配与先帝同陵而葬?!如何能让先帝如此受辱?!”
其他官员都震惊的看着他,老庆阳王可真是勇啊!竟然当朝质问皇上!还有太后的事,就差明明白白的说太后的不守妇道,死的活该了。
勇啊!
这也是月曦欢当初布局的用意。
既可以算计太后,毁了太后和宋家;也能牵扯出南陵的探子,同时还能让太后无法与她父皇同葬,扰了她父皇母后的清静,可谓一箭三雕。
月启被问的脸色涨红,不知是被气的,还是羞的,或者是臊的,总之脸上精彩极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月诚裕却非要问出个底来,“请皇上回答臣的问题!”
“朕不知为何皇伯会这样问,但朕绝无此意!”月启躲闪着眼神不看他。
只因为他确实是有这个想法,就想着等到大军出征之时,颁布圣旨,把母后之死全安在南陵头上!到时候圣旨一下,在百姓心里,母后只是被南陵暗害,无辜枉死之人,他再要求为母后风光大葬,葬入帝陵,与父皇同葬。
那时候所有事都尘埃落定,大臣就算反对,可有他颁布圣旨在前,他们再怎么反对也就站不住脚了。
可没想到,皇伯竟然已经看出了,还在满朝文武面前说了出来,直接打乱了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