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丹陵。
曹直跪在地上,对突如其来的赏赐瞠目结舌。
根据眼前太监念的圣旨上所说,他识破了魏将左起的阴谋,正面击溃了魏武卒,并追杀左起及其所部五十余里……
他曹直在丹陵城的种种壮举,极大地鼓舞了韩国上下的士气,壮大了韩国的声威!
曹直听得头皮发麻。
圣旨上除了他的名字是真的,赏赐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这要是应了,就是欺君。
若是不应……
他回头瞥了一眼身后激动不已的众将士,俨然是将自己视作打了胜仗的大英雄。
若是站出来说明事情,岂不是寒了众将士的心?
更重要的,是朝廷已经欠了他们快一年的军饷了!
这笔赏赐,刚好可以顶一阵。
只是他心底还有些不安,不知是朝中哪位大人给他请了这么大一桩功劳。
无论如何,他都得承人家的情。
直到太监念完,他双手接过圣旨,这才起身客气道:“辛苦公公了,不知丹陵之事是哪位大人帮末将请的功?”
“是邓相!”太监满脸堆笑,“邓相面奏陛下,历数曹将军之功……”
曹直居然有种吃了苍蝇一般的感受。
邓琦……这是要借机拉拢他啊!
他虽是武将,极少在新郑,却也对朝堂上的事有所了解。
他对邓琦的评价就两个字——奸臣!
如今奸臣给他请功,在旁人眼里,应该会把他视作邓琦一党的吧。
“该死!”曹直恨恨攥拳,再次升起说明真相的冲动。
然而太监却打断了他的思绪,“曹将军,咱家知道你戍边担子重,就不打扰你了。”
曹直这才反应过来,忙拱手道,“公公歇歇脚再走,容末将感谢一番再走。”
他心底已经在想着怎么说明真相,跟邓琦划清界限了。
只是太监走得急,他又一时半会想不出什么来。
太监客气回绝,“不了,咱家还要赶往阳城。”
“阳城?”曹直疑惑,阳城在丹陵西面,并无驻军,太监去那里干什么?
太监觉得这位曹将军如今是邓相的人,多了几分耐心,“这也要归功于曹将军的那封信!”
“信?”
“曹将军还真是贵人多忘事,你给申大人写的信。”
“申大人……申不同?”
“除了他还能是谁?”
曹直懵了,自己何时给申不同写信了?
怎么旁人都知道他写信了,偏他自己不知道?
“没想到曹将军带兵戍边,还心系百姓……”太监娓娓道来。
曹直默不作声。
好一会,他听了大概,也听明白了事情原委。
只是听完之后他愈发不安。
青苗法!
换了别的他或许不清楚,但青苗法却是他亲耳听到的。
此法来自一个近来让他每每想起便心惊肉跳的人。
许良!
换了之前他自然没这感觉。
可是经历左起袭城之后,他对许良产生了惊惧心理。
对方大半年前沙盘演练上的一计,隔着千里影响了左起,差点让他丢了丹陵,成为韩国的罪人。
再加上列国纷纷传出来与许良相关之事,他愈发确定许良当初教他们青苗法时没安好心!
“可否请教公公去阳城是为何公干?当然,若公公不方便说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的,是邓相……”
曹直听得攥拳,果然有坑!
按照邓琦的做法,是明着支持青苗法,实则暗中使绊子。
地方士绅豪门以低息贷取朝廷的粮食、种子,再以高息借给百姓。
长此以往,百姓的地只会越来越少,土地兼并也会越来越严重!
青苗法不仅无法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还会成为让百姓失去田地,让韩国陷入混乱的罪魁祸首!
此事不可不禀明陛下!
曹直短暂挣扎之后咬牙做出决定,他必须上一道奏章,向陛下陈明利害!
“公公且慢,容末将写一道奏章,有劳公公带给陛下。”
“这……曹将军还请快些!”
“害公公受累了!”
他起身看着满脸兴奋的部下,心底哀叹一声,强打起精神,示意下属去安排。
恰在此时,外面一阵乱哄哄的吵闹声响起。
传旨太监疑惑看向曹直。
后者则皱眉看向下属,“怎么回事?”
下属未及答话,便见到一个传信兵匆匆而来。
察觉到有“外人”在,他只是拱手声称城头巡防有些事情要跟他说。
曹直冲传旨太监歉然招呼,旋即跟着传信兵走了出去。
“什么事,怎么这么多人吵吵闹闹的?”
“将军,不好了,是城里的百姓闹开了!”
曹直心底一沉,“百姓闹什么?”
“百姓不知从哪里得知的,说是朝廷有低息的粮食给到各地州府,结果各州府都以低息……
他们眼见朝廷的人来将军的府上,以为是朝廷钦差,便聚集在府外,吵嚷着要什么说法……”
传信兵还未说完,曹直便已经明白真相了。
“许良!”
曹直咬牙切齿。
到了如今这情形,他如何不明白,一切都在许良算计之中。
他之前跟申不同、韩遽都被许良给骗了!
可笑他们当时还自以为误会了许良,甚至为了套出青苗法还给许良银钱。
三个人,或是带兵大将,或是朝中重臣,竟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耍得团团转,甚至被对方暗中算计了都毫无察觉,堪称奇耻大辱!
传信兵吓了一跳,不明白自家将军怎么忽然咬牙切齿,满脸杀气的。
“走,带我去看看!”
传信兵不敢懈怠,赶忙跟着曹直朝外跑去。
很快,曹直来到府外,果然见到一众百姓聚集。
不少人正在愤恨呼喊:“严惩知州吕光州!”
“吕光州贪污民脂民膏,求朝廷严查!”
“求钦差大人为我等做主!”
“……”
“我等身为韩国子民,求钦差大人为我等做主啊!”
一个老汉见到曹直出来,扑通跪地,不住磕头。
其余百姓眼见曹直出来,纷纷效仿,跪地磕头不止。
而他们这些动静,也终于惊动府内的传旨太监。
他负手在后,循声而出。
看着满地跪倒的百姓,一股强烈的“机会感”不住提醒着他。
要是在这里抓着谁的小辫子,岂不是得了一个捞钱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尖着嗓子道:“你们都有何事要见本使啊!”